封面—豆瓣
文 | 澎波先生
前言
兩個多月前,根據“簡書一哥”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寫了篇《如何使用洋蔥閱讀法來閱讀〈洋蔥閱讀法〉之一:碎片閱讀》并發到朋友圈里。不少朋友看到之后驚呼“碎片閱讀居然還有這種高階玩法”,又問了我不少問題,有的知道洋蔥閱讀有課程甚至要去報班,所以此處應@六哥,麻煩把廣告費結一下。
賬結完之后,就繼續我的系列文章《如何使用洋蔥閱讀法來閱讀〈洋蔥閱讀法〉》,分享我對《洋蔥閱讀法》的理解和運用。這是第二篇“快速閱讀”。
核心內容
一張導圖摘錄
閱讀中的“二八定律”
如果說六哥的“碎片閱讀”還算在理解范圍之內的話,那么他的“快速閱讀法”是超過我所有預期和想象的。
我以往認為的快速閱讀,就是閱讀速度非常快,或者只看書的標題和段落開頭結尾,或者只看自己不懂的章節,通過一種很快的節奏來將書本略讀完。
但快速閱讀的本質不在于閱讀的速度,而在于提升閱讀速度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知道“這本書是干嘛的,對我們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細讀”。
比起把時間均勻地用在每一頁上,不如花20%的閱讀時間用來看看書的封面、封底、目錄、序言、后記、薦語等,了解書的結構和主要內容,將重要的或者感興趣的章節標記起來,再將80%的時間用在這些重要內容的閱讀上,掌握關鍵概念。還有,“一本書真正有用的信息,只需要花20%的時間就能獲得,80%重要的信息集中在20%的內容里”。
這就是閱讀中的“二八定律”。
對于閱讀的初學者(例如我本人),該書其實是不適合快速閱讀的,因為全書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全書讀下來,會有種“一層層剝開洋蔥,漸漸看到核心”的感覺。但如果時間不太充足,或者是閱讀進階者,可以用“二八定律”來進行閱讀??纯磿耐扑]序(by “行動派”創始人琦琦)、前言、目錄以及最后的學員心得,先對整書大概框架有所了解,然后再挑碎片閱讀、快速閱讀、卡片筆記法、主題閱讀、深度閱讀、閱讀變現中的部分章節進行研讀。
因概少切復
快速閱讀就是快速地在書中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具體步驟,就是口訣“因概少切復”:
因(提問)—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有沒有讀過類似的書?提出三個開放性的問題。
概 (預習)—閱讀封面、封底、序言、后記了解書的結構,是否值得讀,是否有幫助,勾畫感興趣的章節,修正提出的問題
少 (掃讀)—在10分鐘內容快速地把整本書翻一遍,用熒光筆、便利貼、折頁的方式去標記段落開頭、結尾、圖表、粗體字、關鍵詞。
切 (切重點)—快速閱讀實際就是把這本書里的核心概念搞清楚。工具有九宮格筆記、RIA便簽讀書法、概念卡片。
復 (復習)—用印象筆記將信息收集后,再問哪些問題需要搞清楚,還要閱讀哪些書,需要讀幾遍,一個小時真的讀懂了嗎。六哥說:“對于知識,我們僅限于'知道'是沒有用的,學會如何使用這些知識,從而改變我們的想法和習慣,這才是知識真正的用處,也就是'認知升級',從'知道'到'會用'這個過程需要以復習這一步來結束?!?/strong>
把口訣具體運用在《洋蔥閱讀法》這本書上,我是這樣做的:
因:什么是洋蔥閱讀法?洋蔥閱讀各種方法怎樣運用?跟其它閱讀法相比,有何不同?
概:該書分為7章,分別是閱讀心理,碎片閱讀,快速閱讀,卡片筆記法,主題閱讀,深度閱讀和閱讀變現。個人比較感興趣的章節是快速閱讀、主題閱讀和閱讀變現,而閱讀心理這章跳讀即可。
少:我大概用了15分鐘把這本253頁的書翻讀完,大約折了30頁左右,便利貼用了5張左右,對里面的知識吸收金字塔、概念卡片、九宮格筆記、個人品牌戰略等內容印象深刻。
切:因為閱讀水平不高,所以我是采用全書閱讀方式來進行這個環節的。閱讀重點放在把重點內容上的關鍵概念搞清楚,然后填入九宮格中,如下圖。讀完填完后,看看九宮格內的概念,基本能夠將三個問題說清楚。
復:分享輸出才是最好的學習,因此就該書打算寫個系列文章??赐陼X得至少再讀五遍,才能把內容消化徹底。另外,“閱讀變現”這塊還需要繼續研究,看些書和聽些微課來擴展變現思路和增加變現渠道。
我的九宮格筆記
九宮格筆記
如果讓我挑《洋蔥閱讀法》中最實用,最令人驚喜的工具,我一定會選“九宮格筆記”。
顧名思義,九宮格筆記就是將一張紙,劃分為書名、問題區、概念區、精彩區、待辦區等區域,以結構化的方式將書本拆除,通過掌握基本、重要概念來回答問題,并與自身經驗鏈接融合,明確下一步需要怎么做,直接用于指導實踐的筆記方法。
問題區,成年人的閱讀都應該是帶有目的的,所以要學會提問。任何不帶目的的閱讀,都是耍流氓。書中有個很有趣的說法:閱讀前提出問題,能夠讓大腦感興趣,覺得這本書值得讀,從而調動更多精力來閱讀。問題主要是一些“自問”,可以來自于我們看到封面封底時想到的,也可以類似的書有哪些,等等。
概念區,我個人認為是僅次于問題區外,最重要的一個區域。一般而言,概念區都為9格,,但也可以是4×4,3×4,2×3等。數量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概念區包含書中關鍵的概念和釋義,能夠回答問題區中的三個問題,這也表明我們已經基本看懂了該書。每個概念又可以做成一個概念卡片或視覺化卡片。
精彩區,這里用于記錄讀書時那些感到驚喜意外的地方,也就是我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我們看到某些句子或某些文章,總會有“恍然大悟”,“早該如此”,“說得對”,“腦洞大開”等感覺,這些我認為都可以填到“精彩區”。
待辦區,是用來寫接下來我們該怎么做,做什么的區域。知道“是什么”和“為什么”,之后就到了“怎么做”。要閱讀告訴我們“怎么做”,這樣才會真正影響我們的行為,最后產生變化。設下目標,SMART化,去執行。
除了快速閱讀,九宮格還能用于主題閱讀,每一格作為一個主題方向,然后再進行深入拓展延伸。
閱讀過程中,九宮格筆記還可以跟RIA便簽法搭配使用。關于兩者的不同,書中說到:“九宮格筆記是把整本書的關鍵內容全部摘錄,并用一張圖展現出來,RIA便簽讀書法則是將書里的片段用便利貼來呈現,二者一個是關注局部,一個是關注整體。如果你只關注一個點,就用RIA便簽讀書法,如果想閱讀整本書的核心觀念就用九宮格。”
關于閱讀速度
怎樣的閱讀速度才叫快,兩個小時一本書,或一周一百本書就是快嗎?
如果在一個長的時間維度(如二十年,三十年)里,“堅持閱讀”本身才是最重要,閱讀速度反而是次要的。長時間對某個主題的知識進行學習、研究和使用,是必然會有所成就的,我稱它為“高維打低維”,也是下一章“主題閱讀”中“核彈”所說的。
因此,在練習快速閱讀時,前提是保重自己有所收獲,否則就舍本逐末了。用六哥的話來說,“在閱讀里,速度是我們最不在意的一部分?!?/strong>
結束語
我們以往認為的快速閱讀,其實都是錯的。再強調一次,快速閱讀強調的不是速度,而是我們針對某些目標,通過一定方法快速掌握書中的主要知識和概念,并確定該如何使用。
PS:關于快速閱讀,六哥最近在公眾號上發了篇文章,《如果大家都學會了快速閱讀,那么書店是不是都要倒閉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