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時候給大家說了很多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因為我國的歷史悠久,而這5000年的歷史,讓我國分分合合一步步的磨合,才形成了現如今多民族統一的中華民族。在每個政權執政期間,對于地域的劃分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而且由于古代的時候經濟條件有限,很多的劃分都并不是很明確,今天給大家說一下河南省南陽市的區劃變遷沿革,看看南陽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現如今13個區縣的格局的,歷史類型的素材尋找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贊支持一下。
首先簡單的說一下河南省的發展情況,河南簡稱豫之所以叫豫,是因為以前黃河地區叢林茂密,有很多的野象,豫是象形字人牽著象走的地方,這就是河南省獨特簡稱的由來,目前河南一共有17個地級市,82個縣,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河南常住人口為1億人左右,河南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古代的時候,河南一直都是天下的中心,素來這里被人們稱作是天下之中,歷史上曾經有200多位帝王在此建立都城,河南是中國經濟發展從東向西的推進的中間地帶。
南陽是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也是河南省確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陽是我國確立的中部地區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目前南陽一共有兩個區,10個縣,同時代管一個縣級市,南陽的面積比較大,有26萬平方公里,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南陽的常住人口為971萬人,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形成城市的建制已經有2700多年,之所以叫做南陽,是因為它地處于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南陽還是楚漢文化的重要誕生地,根據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21年南陽的地區生產總值為4342.2億元,相比于2020年增長了9%,整體來看,現如今南陽的發展是相當可觀的。
最早在春秋時期,當時南陽地處于楚國的邊緣地區,是荊楚大地和中原的交界之處,所以當時的戰亂比較頻繁,當時南陽叫做宛。
戰國時期當時的南陽位于韓國和楚國的交界之處,地名不變。戰國后期,秦朝一統天下之后,廢除了分封制度,采用郡縣制度,當時的南陽屬于南陽郡,地名叫做宛縣。
西漢時期繼續采用秦朝的郡縣制度,不過當時在郡縣的基礎上增設了刺史部,全國一共有13個刺史部,當時的南陽屬于荊州刺史部南陽郡,地名不變。東漢時期繼續采用西漢的制度,并沒有發生很大的區劃改變。
黃巾起義之后,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后來到了三國紛爭時期,當時的南陽屬于曹魏政權管轄,南陽隸屬于荊州,南陽郡。
三國末年,西晉一統南北,當時的南陽屬于荊州南陽國管轄。西晉滅亡之后,我國再次迎來了頻繁的戰亂,后來到了隋朝時期,我國再次迎來了大一統隋朝。再次采用郡縣兩級行政制度,當時的南陽屬于南陽郡管轄,地名正式叫做南陽。
唐朝時期采用了著名的道,州、縣三級行政制度,當時的南陽屬于山南東道鄧州,地名叫做南陽。
北宋時期繼續采用三級行政制度,不過當時改道為路,當時的南陽屬于京西南路,鄧州地名叫做南陽。靖康之變之后,當時的黃河流域被金朝占領,金代的統治幾乎沿襲了北宋的建制,當時的南陽屬于南京路鄧州。
元朝建立之后,由于疆域規模空間的龐大,采用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也就是現如今我國省制度的根本來源,南陽屬于河南江北省南陽府。
明朝的時候繼續采用了行省制度,同時對行省的規模進行細化,產生了很多新的新省份,為了和元朝不一樣,將以前的行省改成承宣布政使司,當時的南陽屬于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清朝的時候繼續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并沒有發生很大的區劃改變。
民國時期采用的行政督察區的制度,當時的南陽為河南第六行政區,下轄有13個縣。1948年,南陽解放。同年成立了南陽專區,下轄有南陽市南陽縣。1994年南陽地區被撤銷,成立了地級市南陽市。至此為止,南陽的區劃變遷沿革算是徹底結束了。
既然文章說到這里,那么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南陽這個城市到底怎么樣?
歷史上漢朝的時候,南陽發展到了頂峰,當時和洛陽齊名,是全球最大的兩座城市之一。進入21世紀之后,南陽的發展更快了。在全國的中等城市排名中也不斷的靠前。
現如今南陽的標簽一直都是個農業大城市。從古至今,南陽一直都是我國主要的糧產區,被人們稱作是中州糧倉。從各個方面來看,現如今南陽的經濟基礎和沿海開發地區有本質的區別。南陽世代務農為本,現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南陽的工業體系也已經建立起來了,主要有新能源光電和先進制造等方面。不過現如今這些都是初具規模,并不是南陽的強項。希望未來南陽能夠發展得更好,成為河南省的驕傲。
關于南陽的區劃變遷沿革就給大家說道這了,在之后的文章中會給大家介紹別的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感謝大家支持,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