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情緒變得和環境一樣越來越糟糕:無名的怒火到處發泄;焦慮的情緒彌漫在職場和家庭……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的情緒為啥更糟糕了? “情緒污染”是指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負性情緒,用情緒化的方式與他人交流,將情緒轉移到他人身上由此而引起誤會、矛盾、紛爭。職場中“情緒污染”不僅會破壞職場關系,為自己的發展設置阻礙,同時也有可能牽連家人,造成家庭矛盾。那么,職場中如何拒絕“情緒污染”,有效梳理自己的情緒呢?
污染過程1:火藥味十足的“Office大戰” 情緒表現:憤怒
迂回戰術:帶著憤怒情緒互動,典型特征是情緒的泛化、升級。有點生氣會變成憤怒,繼而由憤怒變為大發雷霆,再升級甚至有可能大打出手呢。職場中,免不了合作與互動,每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責任意識不同,產生矛盾不可避免,但是,發脾氣不僅不能促使對方認識錯誤,發生改變,反而使對方為了面子而捍衛自己。不妨先息怒,再想想是否有辦法制約對方。比如,發出的資料留底作為證據,如果完不成是他的責任了。把責任還給對方,你不必用憤怒的方式為對方買單。
污染過程2:焦慮泛濫破壞職場關系情緒表現:焦慮
計劃報表、策劃方案、聯絡客戶、處理郵件……上班路上,一件件事情在麗麗腦子里跳來跳去。三步并作兩步進了辦公室,急匆匆打開電腦。然而,麗麗心里亂成了一團,剛準備回復郵件,可是馬上想起來,有個客戶讓她盡快聯絡;干脆先給客戶打電話,但是,昨天老板還催她的策劃方案來著;準備寫方案,可是想想這個月的計劃報表還沒交……麗麗恨不得變成一只八爪魚,不過,即便這樣,她心里恐怕也踏實不下來。
“麗麗,你幫我把這份資料交給小劉好嗎,我要出去一下。”米婭是辦公室里和麗麗走得最近的了,互相幫個忙是常事。
“哎呀,煩不煩啊,沒看我這么多事呢,行行,放這吧。”麗麗不耐煩地說。
“干嗎這態度,算了,你別管了,我找別人吧!”米婭氣鼓鼓地將資料又拿了回來。 看著米婭生氣的樣子,琳琳忽然覺得很后悔,她也不想這樣,可心里太急,忍不住和米婭發脾氣。
迂回戰術:在焦慮情緒下,我們時常會做出一些不冷靜的事情,不經意間傷害到別人而又后悔不已。如果你如麗麗一樣正被焦慮困擾,而此時恰好有同事找你,不妨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很想幫你,可是我現在很煩躁,真是對不起。”別人知道你的狀態自然能夠理解,由此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發生。
污染過程3:雨晴的口頭禪“沒意思” 情緒表現:抑郁
迂回戰術:工作中,每個人都避免不了遇到抑郁的情緒,抑郁狀態下,看什么都沒意思。此時,雨晴對男友提出的建議感到沒意思,實屬正常,但是,表達方式可以改變,比如你可以告訴他“親愛的,你提的建議很好,只是我這段時間工作遇到麻煩,感覺什么都提不起勁”。適當撒撒嬌,示示弱,激發他對你的保護意識,這樣不僅不會破壞關系,還會促進你們的感情。
五招阻擊“情緒污染”
第一招:讓“小情緒”隨時卸載
生活中常常會見到這樣的人,平時脾氣特別好,從來不生氣,可是,一旦爆發,卻如滔滔洪水,一發不可收拾,誰也勸不了。這就是負性情緒累計的結果。所以,聰明的你不妨找點小竅門,讓辦公室里的不愉快隨時卸載。千萬別誤會,卸載可并不是讓你對別人亂發脾氣,使性子,而是有技巧的。當你因工作而感到憤怒、委屈、焦慮、抑郁的時候,不妨利用MSN或者QQ,對好友發發牢騷,也可以在下班時間約上三五好友傾訴一番。但是切記,一定要找對時間選對人選。
第二招:別聽憑“杏仁核”發號施令
當我們接受到外界刺激時,大腦中的視丘會把這些信息用兩條途徑送出:一條直接通到掌管情緒記憶的杏仁核,另一條則是先送往理性中樞的大腦皮質后,再傳到杏仁核。所以,如果我們不能積極調動理性中樞,便會聽從“杏仁核”發號施令,用情緒化的方式與別人交流,將自己的負性情緒嫁接到別人身上,引起人際矛盾。
為了阻斷負性情緒嫁接,你要學會調動理性中樞,情緒不好時,不妨換種思維思考事情,諸如:“感覺沒意思,才要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做”“工作沒頭緒,更要學會如何協調。”當理性發揮作用,你的做法也一定會改變。
第三招:制作情緒“垃圾桶” 將負性情緒嫁接到別人身上,勢必會發生不必要的矛盾、誤會,不妨制作個情緒“垃圾桶”吧,無論你怎樣的宣泄,它都會是你忠實的伴侶。情緒“垃圾桶”可以是一只毛毛熊,也可以是一條卡通狗,當然,如果這些太小兒科了,健身房里的跑步機,沙袋都可以隨你宣泄。除此之外,寫寫宣泄日記也是很好的辦法,你不必理性分析,想到什么寫什么,任由情緒自然發泄,相信寫完之后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第四招:讓情緒自然流動
日本森田療法創始人森田正馬博士經過多年研究總結出了情感活動的規律,如果對于情感(情緒)聽之任之,即順從自然的變化,情感(情緒)便會形成山形曲線,最后消失。所以,對待情緒,不要刻意壓抑和排斥,而是要接受并允許它的存在。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接受不代表被情緒牽著走,而是在不否定的心態下做積極建設性的行動。
第五招:裝出一個好心情
美國心理學家霍特曾經舉過一個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氣消沉。他通常應付情緒低落的辦法是避不見人。但碰巧這天他要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所以決定裝出一副快樂的表情。他在會議上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裝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藹可親。令他驚奇的是:郁悶的情緒竟然在不知不覺中煙消云散,而愉快的情緒不期而至。人的認知、行為、情緒三者之間是彼此聯系,互為因果的。千萬不要認為,只有情緒好的時候才能表現出快樂的樣子,“裝”出來的快樂也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從而帶動情緒也變得積極。辦公室里,你不妨也裝一裝吧,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