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少即是多》有感
近期節目《我是演說家3》的參賽者周西講得很對:生命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那些為了實現夢想拼命打拼的人,是值得我們佩服的。但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實現夢想的前提就是有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只有健康的活著,才能更好的實現這一切,才能使生活更幸福。有的“拼命三郎”為了加速實現夢想,不斷的給生活做加法,這樣緊張的生活,不斷增加的壓力會將人壓垮。因此還是建議多給生活做減法,輕裝前行,這樣反而能更快的實現夢想。讓我們通過讀這本《少即是多》來認識怎么給生活做減法,從而享受“新幸?!?。
書中給出“新幸?!钡氖畟€條件:
一、 享受工作。改變不了工作就改變工作時的心情,積極樂觀的投入到工作中,會收到不一樣的感覺。
二、 有關系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的感覺很甜蜜,尤其是和親密的人分享。
三、 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有基本生活的底線收入,少了許多的壓力,幸福感會相應增加。
四、 身心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心就如同一輛安全上路的車子一樣。
五、 擁有富于刺激性的興趣和生活方式生活也需要調味劑,興趣和別樣的生活方式就是調味劑。
六、 擁有一定的時間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這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標志。七、 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舒適不意味著豪華,適合才是最好的。每日能在自己喜歡的房間里醒來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八、 具備有效的思維習慣具有陽光心態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九、 能夠放眼未來站得高,看得遠。放眼世界幸福自會到來。
十、 感覺自己正在向目標邁進充實而快樂的度過每一天,這本身就是幸福的標志。
書中的重要觀點是: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捎腥藭f我還沒獲得那么多的物質呢,更別說從物質中獲得的幸福了。首先這個觀點就該糾正一下,改變觀點不是因為物質太多了,而是認識到了物質不能給人們帶來長久的幸福感??缮贁等耸亲柚共涣松鐣蚯鞍l展的,就如同奴隸社會過度到資本主義社會一樣,是歷史的大趨勢,大變革。
近三十年來,好多人將金錢視為如血液一樣不可缺少,這也源于金錢本身長了好多的“本事”,有形的,無形的,都可待價而沽,使一部分人認為擁有金錢就能擁有一切。還有一部分人渾渾噩噩的也裹進了這個隊伍,拼命追趕物質的隊伍里。如若能從盲目跟從的隊伍中撤到路邊,靜下心來想想,一生真的想這樣過嗎?真得想為了一套比一套大的房,為了一輛比一輛好的車,為了名、為了利不停的追逐,永不停歇,而甘心放棄真心的享受生活嗎?
日本被公認為是物質富足的國家??扇毡救嗣裨凇靶腋V笖蹬判邪瘛敝酗@示他們并不覺得自己幸福。在這個榜中,前幾名是北歐各國,采訪這幾國的公民,他們認為,“家人的健康”,“朋友和認識的人都能成功”,這樣的想法才是使他們感到幸福的想法。為什么這些人對幸福的感知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歸根結底跟他們各自的生活態度有關。日本人的物質欲太強,北歐各國的居民卻崇尚物質簡樸,精神豐盈的生活方式。有時候物質帶來的是進步,而太多的物質帶來的就是災難了,是思想上的災難。
尼泊爾,靜謐美好,雖然他們在物質上是匱乏的,但它是個充盈著幸福的國度。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杜巴廣場,一個被列為世界遺產的中世紀廣場,沒有被高墻圍住,沒有被城管看護,而是屬于小攤販的,屬于手拉手的男女青年,屬于熱愛它的自由的人們??梢钥闯雠c它相伴的人們是幸福的。
我們選擇不了生存的國度,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少些物質上的牽盼,多些精神上的夢想和追求,因為精神上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如同一本書中描述的一樣“在豪宅中流浪一輩子?!毙腋2皇峭庠谖镔|的給予,“幸福源自內心的安寧?!?br>
幸福感也可以從修煉中獲得。簡單的做法是在物質方面做減法,只選擇自己切實需要的東西;精神方面做加法,提升自身的愛好和修養。做減法能使我們輕裝前行,欣賞途中的美景,享受行走的過程;做加法能使我們用理智的思考來確認自己所追尋的目標,專注當下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氣質,一種智慧,能從精神層面的修煉中一點點加深。當我們擺脫物質的牽絆時,幸福就會飄然而至。相信我,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