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了還能保持“血管通暢”,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啊!很多熱衷于養生的人,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想方設法地讓血管老得慢一些,更通暢一些。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是害怕自己的血管突然就被堵了。能有保護血管的意識,這是很好的。這對于預防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腦血管疾病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可是到底該怎么做呢?
指望著保健品來保持血管通暢并不現實,指望著輸液“通血管”更是不可能的。等到血管被堵的時候,任何的手段都顯得“蒼白無力”,即便是支架術、溶栓治療也只能保證血管一時的暢通,無法保證永遠的暢通。所以說,想要讓血管暢通,盡早預防更重要。至于預防的方法,還得具體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運動和飲食就是關鍵。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好處,可是到底運動的好處有多大,具體有哪些好處,又很少有人能說出來。拿對血管的保護作用來說,運動的好處主要有幾點。
1、幫助控制三高:堵塞血管的罪魁禍首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這是公認的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三大元兇,也就是讓血管保持通暢的“絆腳石”。而運動的好處就在于能幫助降低血壓,加速糖脂代謝,控制血脂和血糖,如此也就能更好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這是運動的好處之一。曾經就有一位46歲的高血壓患者,因為還年輕,確診高血壓的時候屬于一級高血壓,后來堅持每天在健身房待兩個小時,40分鐘的有氧運動加40分鐘的力量訓練,再加上熱身、調整,就這樣堅持了一年,血壓就降到了正常。后來這位患者也一直堅持鍛煉,血壓一直控制得很好,也沒有吃降壓藥。
2、幫助建立側支循環:運動還有一個神奇的作用就是能幫助建立心臟的側支循環。側支循環就是冠狀動脈主血管被堵塞的時候,心臟憑借其強大的代償能力建立的側支血管,以幫助滿足正常的心肌供血、供氧需求。很顯然,這對于冠心病、心梗患者來說,是能救命的。研究發現,側枝循環的建立需要依靠運動來實現。這主要是因為運動能刺激細胞再生,進而幫助建立側支循環。
這是運動的另外一個好處。曾經有一位87歲的老人,在20多年前查出冠脈狹窄性病變,而且是三支血管全部狹窄,本來醫生要求做搭橋術,但是被患者拒絕了。醫生說他撐不了多長時間。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20多年過去了,老人家活得很好,甚至以前的胸悶、胸痛等心臟不適癥狀,也越來越少發生了。后來檢查發現,老人建立了強大的側支循環,足以滿足正常的心肌供血和供氧,和正常人的心臟幾乎相同。醫生問老人家是怎么做到的,他也只說自己喜歡運動,尤其是游泳和爬山,一直在堅持。
無數的研究和事實證明,運動對血管暢通是有好處的,但是有效的運動一定是有章可循的,并不是隨意的鍛煉。從上述兩位患者的例子中足以發現,他們的運動都有兩個特點,一是規律持續,二是強度適宜。
“有氧運動之父”——法國醫生庫博,87歲仍堅持跑半程馬拉松,幾十年來,始終堅持有氧運動。 他曾經用數據證明,有氧運動能促進心臟側枝循環的建立,即使主血管被堵90%以上,仍可能實現逆轉!而他的運動處方就是有氧運動!
1、中等強度:只有運動到達一定的強度要求,才能有效刺激細胞再生,一般來說中等強度最合適,老年人可以更低一些,具體要因人而異,記住千萬不要進行高負荷的劇烈運動。以運動心率為準,保持在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70%即為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50歲的人,最大心率為220-40=170次/分,運動心率就應該保持在170×(60-70%)=102次-119次,這最合適。
符合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簡單的慢跑、快走;老年人偏愛的廣場舞、交誼舞、太極拳;年輕人比較喜歡的瑜伽、游泳、爬山、球類等,大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當然,除了有氧運動外,可以輔助一些力量訓練,主要適用于還比較年輕的人,比如舉重、啞鈴等,這些只是作為輔助鍛煉。
2、持續有規律:除了強度的要求外,有效的運動也需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運動是不可能有效果的。要求中等強度運動,要堅持每天專門抽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進行,最好是每天選擇同一時間段有規律地進行,每周至少保證進行5天。也就是要求每周至少150min。這樣的運動才算是有效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