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郁,負面情緒影響生活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婦女身心醫學召集人、長庚大學精神科助理教授及主治醫師蕭美君表示,“憂郁”是40多歲女性常見的身心癥狀,雖然這是致使患者求診的主因,但診治過程中,從患者的總體資料不難發現,40多歲的女性,因面臨很多心理或生理的壓力,致使其出現身心方面的癥狀。
40多歲這個年齡層正是所謂的“三明治世代”,夾在上下兩代之間。蕭美君分析,“三明治世代”的女性普遍晚婚,40歲女性的小孩甚至還是學齡前兒童,自己會感覺到沒有足夠的體力可以帶小孩,如果是職業婦女更會感到分身乏術,甚至面臨扮演職場女性與母親角色的沖突。
晚婚的40歲婦女帶小孩感到吃力,早點結婚的女性,40多歲時子女可能是小學高年級或“國中”,正好處于叛逆期,這時子女的反應會讓女性覺得小孩太不貼心,而出現適應上的困難。
照顧下一代已讓女性感到心力交瘁,但這個時候往往也必須承擔照顧上一輩的責任。
蕭美君表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雖然有新時代的思維,卻仍拋不開舊時代的束縛,照顧者的角色往往落在女性身上,除了必須照顧公婆,也希望能照顧娘家的爸媽,但又擔心先生的觀感,或是與妯娌之間的關系,門診中有不少女性就會深受這些復雜關系的糾葛。
照顧上一代的過程也讓她們感受到人生無常,再加上40歲至50歲是憂郁癥發生的高峰,會讓人動不動想到“死亡”。曾有女性憂郁癥患者感慨人生無常,發現自己竟無意間脫口與學生及孩子說:“人死了也不過是一壞黃土。”負面情緒已經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
此外,關系的疏離也是導致女性出現憂郁情緒的重要因素。蕭美君發現,40歲以上的女性,在性生活上并不理想,影響夫妻關系的和諧,雖然潤滑液可以改善因前更年期到來而造成的陰道干澀,但女性在心理上常是抱著應付的態度,而非享受過程的愉悅。蕭美君不諱言,大多女性畏懼老化,但適度的性愛對延緩老化其實是有相當幫助。
焦慮,擔心變老、生病
除了憂郁之外,焦慮不安也是臨床常見的表現,且有不少女性有慮病情形。蕭美君表示,40至45歲,會開始面臨更年期的到來,女性會因月經不規則而感到害怕。原本就有經前癥候群的女性,40歲后癥狀變得更多,不但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熱潮紅,原先經前癥候群的偏頭痛等不適癥狀依然存在。
隨著年齡增長,體力下滑,再加上照顧上一代時看到這么多病痛,讓女性開始有慮病的情形,臨床不少患者就經常感到自己這里痛、哪里不舒服,擔心自己的健康出現危機。
雖然年齡的增長,臉上多幾條皺紋是再自然不過的,但近年整形手術盛行,且在過度強化下,不少女性因害怕歲月留下的痕跡,而對整形產生過度期待,臨床上可見猛靠微整形對抗歲月的女性,且期望與20多歲的年輕女孩一樣。婦女身心門診曾見一名近50歲的患者,動了雙眼皮手術,但因皮膚組織本不再年輕彈性,復原時間較久,又加上憂郁癥來襲,自己對于手術成果怎么看都不滿意,憂郁情緒更為加重。
失眠,過度擔心影響睡眠
除了憂郁與焦慮之外,也有不少比例的女性深受失眠所苦。蕭美君表示,女性較易有預期性的擔心,就算當前的經濟很平穩,但還是會擔心景氣、小孩未來的學費。當旁人勸患者不需太過擔心時,患者的反應往往是--“我也不想一直想,但就是沒辦法。”
過度的擔心影響睡眠,而生理上的變化也會對睡眠造成影響。在更年期的過渡期中,10人就有7人失眠,但蕭美君憂心的是,不少患者失眠就吃安眠藥,結果導致安眠藥成癮,其實更年期的失眠困擾,調整血清素等腦部神經傳導物質才是治本之道。
提醒您 多愛自己一點
面對憂郁、焦慮以及失眠等身心癥狀,蕭美君強調,40歲的女性應把這些負面壓力當作正面警訊,提醒您,要多愛自己一點,不論是身體方面,或是精神層次。
健康方面,應將身體上的警訊視為正向積極的提醒,從飲食、運動等方面調養自己健康。蕭美君也看到不少40多歲的女性,開始注意養生,不但吃生機樂活飲食,還開始騎小折運動。欣然接受自己臉上的細紋,畢竟這個年紀擁有的是別人奪不走的智慧,不要只拘泥于外貌。至于更年期的問題,她提醒,只要45至54歲之間能順利度過更年期過渡期,會讓后更年期以后的生活更加順利。
精神層次方面,女性習慣照顧別人,但當自己已處于不佳狀態時,要提醒自己,先照顧自己,再想下一步。
安排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蕭美君建議女性,務必要有自我的時間與空間,經濟許可者可安排一趟旅行,即使經濟不允許也可在一天中安排完全屬于自己的一個小時。
女性很怕孤單,但卻也很需要自我,中間的拿捏需要技巧,保留一點彈性。她舉例,很多人會將夫妻分房視為是奇怪的事,但只要空間充許,夫妻雙方有共識,這樣做并無不可,年輕一代的夫妻有不少人就這么做,甚至有一方在外自購小套房,留做自己的空間。但要提醒的是,個人所需的空間感未必是有形的,而是要接受及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
此外,蕭美君建議40歲的女性,務必注意性生活的協調,因為健康的性是有益行為,可以讓自己在身心方面更健康,不妨安排與另一半二度蜜月,重新找回談戀愛的感覺。
蕭美君強調,不論實際年齡多少,都可選一個自己希望停留的年齡,例如28歲、32歲,讓自己永保那個年紀的心境。且隨著時代的變遷,40歲已經不稱中年,而是一個成熟的年紀,或許以前沒有能力、沒有時間,現在條件改善了,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讓自己過得更快樂,絕對是這個年齡層女性可以做到的。
(摘自臺灣《常春》月刊324期 文/洪文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