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位于我國華東沿海北端,因位于太行山以東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總面積15.79萬平方公里,總?cè)丝?847.16萬人(2015年末),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建國后,山東行政區(qū)劃經(jīng)過數(shù)十年調(diào)整形成了現(xiàn)有格局,現(xiàn)轄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十七個地級市,設立時間各不相同,基本可分為四類。
1949年3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成立,此時山東省有三大省轄市(地級市之前的稱呼),分別為濰坊特別市、濟南特別市及徐州特別市,以濰坊特別市成立時間最早。1948年4月,濰縣解放,同月成立濰坊特別市,1948年9月濟南解放后成立濟南特別市,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后成立了徐州特別市。由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特殊的環(huán)境,徐州地區(qū)解放后暫時屬于山東管轄。
1949年6月,青島解放,成立省轄市青島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此前濰坊、濟南、徐州三個特別市已經(jīng)分別改稱市,山東省此時轄4個省轄市,分別為濟南市、青島市、徐州市及濰坊市。1950年,縣級煙臺市升為省轄市,濰坊市降為縣級市,1952年徐州市重新劃歸江蘇省。
1954年,淄博市成立,為繼濟南、青島、煙臺后的第三座省轄市,1958年,淄博及煙臺兩市一同降為縣級市。1961年,淄博市、棗莊市升為省轄市,此后,山東省曾長時間維持濟南、青島、淄博、棗莊四大省轄市的格局,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1983年,我國開始實行“地級行政區(qū)劃改革”,省轄市改稱地級市,地、市開始大規(guī)模的合并,不到二十年間,山東省地級市由四個變?yōu)槭邆€。1983年,東營市成立,同年,濟寧、濰坊、煙臺分別地市合并,成立地級濟寧市、濰坊市、煙臺市。
1985年,泰安地區(qū)撤銷,縣級泰安市升為地級市。1987年威海市升為地級市,1989年日照市升為地級市,1992年萊蕪市升為地級市。1994年,德州地區(qū)、縣級德州市撤銷,設立地級德州市,臨沂地區(qū)、縣級臨沂市撤銷,設立地級臨沂市。1997年,聊城地市合并為地級聊城市。2000年,濱州及菏澤分別地市合并,設立地級濱州市及菏澤市,自此,山東省十七地市全部成立。
山東省十七地市中濟南、青島都為副省級城市,但還有一座城市有些特別,這三座城市各為一類,其他城市為一類,十七地市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濟南市為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青島市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此外還是“較大的市”,另一座有點特別的城市就是淄博市,淄博也是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