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曾是中國傳統(tǒng)婚禮中重要的聘禮,謂為"茶禮"。古代男方向女方下聘,以茶為禮,稱為"茶禮",又叫"吃茶"。
關(guān)于茶禮有許多相關(guān)的記述:
《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衙內(nèi)道:'既然好,已是見過,不必再相,命陰陽擇吉日良時,行茶禮過去就是了'?!瓋蓚€媒人跟隨,廊吏何不違押擔(dān),到西門慶家下了茶"。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王熙風(fēng)在怡紅院遇見林黛玉,就問起日前贈送遣羅國茶是否品嘗了。林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茶葉,就來使喚人了?!憋L(fēng)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說這些閑話,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眾人聽了一齊笑了起來。
有的地區(qū)還有“察人家”的習(xí)俗。 “察人家”其實也就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lǐng)到女方看過姑娘后,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tài),再由媒人帶領(lǐng),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dāng)”。看當(dāng)時,男方父母應(yīng)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后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并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rèn)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并盛情款 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yīng)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婚禮敬茶: 新郎新娘在行拜見禮時,除了要叩首或者鞠躬之外,還要給公公婆婆以及長輩們敬茶,作為一種尊敬的象征;長輩要摸出紅紙包的拜見錢,放在茶盤上,儀式才算是完整的婚禮敬茶流程。為什么要用茶而不用酒呢,古代人認(rèn)為酒是不利于健康的飲品,敬茶更顯出新人對長輩老人的尊敬和孝順,還有祝福的意思。
婚禮敬茶之后還有后續(xù),那就是婚后第三天,新娘還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戶向四鄰敬茶。要帶著沖泡好的茶葉表示道謝,同時也是新娘認(rèn)識親朋鄰居的好機會。
在韓國新人喝完交杯酒后,新人要雙手端茶舉過頭頂鞠躬向父母長輩敬茶,這在韓語中叫做“行聘禮”,待長輩們喝完茶后新郎便可攙著新娘回“新家”了。
江南一帶的百姓雖然種茶養(yǎng)蠶,但卻并不常喝茶,也很少有穿絲綢的服飾。百姓對茶有著一種天然的尊敬之情,他們認(rèn)為"茶"是一種只在祭祀時才使用的尊貴之物。借用這種"茶為尊貴正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