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頭的人一邊跪下,一邊說“一年一個頭,必須得磕?!?/div>
年歲大的人則伸手相攙,“你看看,別弄臟了新衣裳??斓轿堇锍轭w煙!”
磕頭的人大多不顧年歲大的人的阻攔,硬是跪在地上,口里大聲喊著“給二大爺磕頭,這是給二大娘的!”
磕頭的人紛紛下跪磕頭。
干凈一點的老人,會起早將院子打掃干凈,鋪上用蒲草做成的苫子,或者鋪上用裝化肥的塑料袋子縫制的包,人少就能在苫子或者包上磕頭;人多,就有人要在地上磕頭了。
遇到有點邋遢的人家,沒有鋪苫子或包,而且院子地面上,還有隨處可見的雞糞,那磕頭的可就心里難受了。
當然,磕頭的人一多,也就有濫竽充數的,在后面蹲著,假裝磕頭。
年歲大的人一看這么多人攔也攔不住,就拿出煙遞給站起身的拜年人。
“快吸一棵!”
“不啦,不啦,還著著哩!”
“換換,換換!”
“不換啦,還楞長哩!”
看到有小孩跟著磕頭,年歲大的人一般也端出裝有糖果、瓜子的果盤,客氣地說,“二柱家的三小又長這么高啦!吃塊糖!”說話間,抓起糖果給孩子。
“三小,您爺爺給你糖哩,吃啵?吃就拿著。”
孩子往往接過糖或瓜子,露出笑臉。
“屋里坐坐吧,沏著茶葉哩!”年歲大的人對大家說。
“不啦,不啦,還有還幾家沒串哩。二大爺你待在家里吧,別送啦!”
“好,好!你看又讓你們跑一趟!”
“應該的!應該的!”
紛嚷中,人們走出院門,走向下一家。
年歲大的人為什么攔著年輕人,不讓他們給自己磕頭呢?這也是有講究的。
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后,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币皇且o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
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倍柚购⒆涌念^,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當然,人們給自己的父母磕頭,父母往往不阻攔,樂呵呵地接受了;孫子輩的孩子,給爺爺奶奶磕頭,只要年齡不超過十五六歲,爺爺奶奶在樂呵呵地接受后,是要拿紅包的。
孩子們也樂于辦這樣的事情,往往磕頭的時候,故意高喊“給爺爺磕頭、給奶奶磕頭!”。呵呵呵 ,估計他們喊的潛臺詞是“爺爺給紅包、奶奶給紅包”吧。
在初一磕頭拜年的時候,往往是男的一群,女的一波,分開進行的,男女混合在一起串門磕頭的情形,不多見。
也有的兒媳婦給婆婆磕頭,向那一跪,婆婆的心就樂了,頭一磕,婆婆的臉上就笑開花了,什么婆媳矛盾、家長里短的,瞬間化為烏有。
這也是為什么在農村,這么多年來磕頭習俗一直保留下來了的原因。平時鄰里間難免有磕磕絆絆、小矛盾小誤會,只要不是傷及感情的,往往都是大年初一的時候,相互一串門、磕個頭,矛盾就化解了。
現在城里人不時興磕頭了,見面問聲好,一起吃個飯,也其樂融融。但總感覺少了農村老傳統的隆重與莊重。
城里人的團拜,在農村也會出現,比如上圖中,人們給上了年紀的人磕頭行禮,上了年紀的人感覺受之有愧,就會拱手還禮,大家謙讓之中,年味倍增。
磕頭有很多講究,比如,大年初一磕頭,要先給供奉的逝去的先人磕頭,給先人磕頭就不用嘴里喊什么了,直接作揖下跪磕頭。給先人磕頭,一般人們也不很攔,往往嘴里說別磕啦別磕啦。
給健在的人磕頭,給誰磕就要嘴里喊著“給三叔磕頭”“給三嬸子磕頭”。磕頭的時候忌諱“搗蒜”,就是趴在地上跟雞啄食一樣,不起身反復磕。磕完一個頭,直起身再磕,才不會被人們笑話。
有的地方磕頭是在清晨后進行的,有的地方是在天未亮就進行了。
年三十大家往往要看《春節聯歡會》,結束了也就12點多了,早上四五點鐘起床,真的有點不太情愿。
但有老人在家的,老人會起得很早,一早就喊你“小五,天快亮了,磕頭的快來了,快起吧!趕緊去磕磕頭。”
農村磕頭拜年,有的年輕人當做一種開年游戲,嘻嘻哈哈中完成了;有的重禮節的中年人,真一跪到地,頭磕在地上,以表對老人的新年祝福。
倘若遇到年齡大眼神不好的,或者盲人,有的人磕頭時會大聲喊“給二奶奶磕頭啦!”其實,人并沒有磕頭,大家嘻嘻哈哈也就過去了。
但遇到認真的人,考慮到受頭的人眼神不好,只能是頭碰地怦怦響,讓人聽到真的在磕頭了。
簡單回顧一下初一磕頭習俗,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原諒。博大家一樂,祝大家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