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天主教傳教士來華傳教時,為了與中國傳統宗教所信奉的神祇相區別,根據中國古語“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稱自己所信仰的神為“天主”,取意“天地真主,主神主人亦主萬物”,他的宗教便稱作天主教。
很多人便以為“天主”就是天主教的神,卻對中國原來的“天主”了解甚少。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天主教最高神為天主,并不知道道教也有“天主”。
其實,“天主”一詞的出現最晚可追溯至西漢,司馬遷曾以“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記載于《史記·封禪書》。當然,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同樣也有以“天主”作為名號的神祇。但是,究竟“天主”在道教究竟處于什么位置呢?
一、天主在道教的相關名號
在道教信仰中,天主帝君居“門五品而先一品,居九天之第八天”,尊號“經筵啟問,高虛清明,天主帝君”、“六波天主帝君,普施法潤天尊”等。在道教的很多經文和懺文都會提到天主帝君,包括“高虛清明,天主帝君”、“六波天主帝君”等。比如:
天主寶誥
志心皈命禮。
與諸眷屬,馭八景輿。雖后會于法筵,實首陳于偈贊。花成寶蓋,悉歸美于帝光;樂奏洞章,欲溥沾于圣澤。門五品而先一品,居九天之第八天。啟白元尊,稱揚上帝。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經筵啟問,高虛清明,天主帝君。
六波寶誥
志心皈命禮。
紫霄上境,六波天宮。妙相光明,現慈顏于天一;宸居寥廓,施福惠于人寰。捍浩渺之洪災,濟炎威之回祿。陶镕萬匯,綜理一元。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六波天主帝君,普施法潤天尊。
從《天主寶誥》和《六波寶誥》不難看出道教中“天主”的相關神祇尊號、地位及相關事跡。從《天主寶誥》可以看出,高虛清明天主帝君,曾會于法筵首陳于偈贊供養上帝、啟白元尊稱揚上帝而被生民恭敬。鑒于以上,小編將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下稱《皇經》)為例,介紹天主在道教的經懺。
二、天主在道教的相關經懺
《皇經·清微天宮神通品第一》中連續四段,講述高虛清明天主帝君供養天尊玉帝、稱贊天尊玉帝,以及天尊玉帝的經文。經文原文如下:
爾時,高虛清明天主與諸天眷屬,馭八景鸞輿,蔭九光寶蓋,奏玄歌妙樂,詠無量洞章,散天寶花,噴天真香,飛步游空,來詣道前。承天尊玉帝威神之力,是諸寶花即于空中化一寶蓋,蔭覆大眾,無不周遍。是時高虛清明天主見此希有,稽首長跪,白天尊玉帝言:“賤臣懈怠,后會法筵。今日吉慶,與此法橋,幽顯圣凡,普沾圣澤,放大光明。現希有相,上照諸天,四梵六欲,一切樂土。諸真圣眾,睹此光明,悉皆云集。下照下方,無極世界,同玄都境,近接九天。靈風奏樂,宮商相和,激朗云庭,皆成洞章。一切眾生,咸臻道化。酆都鐵圍,長夜九幽,一切地獄,受苦眾生,盡承光力,皆生諸天,得受快樂。今日所散天寶奇花,旋結成蓋,遍覆大眾,盡承斯光,威神之力。臣等千劫良因,九天運會,皇道蕩蕩,正法興隆。今日大吉,咸仰玄功。”是時高虛清明天主以偈贊玉帝曰: “金闕玄穹主,高上玉皇尊。妙相冠諸天,慈光燭三界。真圣妙道師,天人依仗師。大乘垂法語,真一指迷途。功德若虛空,贊揚無窮盡。”
是穹蒼主,浩劫之尊。妙見妙知,無等無倫。湛寂真靜,杳亡杳存。上圣上靈,大神通光明,藏大丈夫,開化人天,教道無窮。大慈大悲,流煥法輪。為度群生,是號玉皇。穹蒼真老,妙圓清凈。智慧辯才,至道至尊。開度眾生,故放是光。
爾時高虛清明天主說偈贊嘆已,天尊普告四眾云:“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體也。是無量功德之身,是清凈自然之身,是神明堅固,不壞真空,無上法身。威靈恢廓,名聲周遍。無幽不開,神奇堂堂,難可稱焉。是帝非有為功德之所熏修。而帝昔難下生人間,多劫行化,示大神通。而身清凈,末嘗不在金闕分身變化,應現隨方,利濟群生。超升道岸,普垂教法,開悟后人。依按奉行,登真成道。以斯功德之所莊嚴,是故光明常充諸天,神智妙達,莫可度量。是身光明,皆具妙號:所謂大神通光、大慈悲光、大喜舍光、大忍辱光、大平等光、大柔和光、大自在光、大利益光、大如意光、大智慧光、大吉祥光、大解脫光、大歸依光、大功德光、大圓滿光、大無礙光、無能勝光。是故汝等欲見是帝,乃不可得者,緣以汝等,尚于身口,不舍結習,煩惱行業。由是障故,不能得睹是帝慈顏。吾今為汝時會眾等,宣示斷障之法,汝等大眾,宜各奉行。'時諸大眾,不勝喜躍,各于至尊幾前,稽首作禮,俱欲愿聞。
天尊言曰:“斷障之法,當生大悲,無起疑惑,無起貪嗔,無起淫欲,無起嫉妒,無起殺害,無起凡情,無起凡思,無起昏垢,無起聲色,無起是非,無起憎愛,無起分別,無起高慢,無起執著。凝神澄慮,萬神調伏。心若太虛,內外貞白。無所不容,無所不納。無令外邪,亂其至道。牽失真宗,敗其靈根,盜其至寶。致爾萬劫,永墮凡流,透入俗網,萬魔來攻。百千萬劫,不聞妙法。鬼神執誅,從生入死。是故汝等,應當志心善護真宗,無令喪失。如前所說,如是諸障,汝等各各當除斷之。身得清凈,超度諸難,是名道寶。持法棟梁,更當修奉。是此經典,如近是帝,生尊重心。注想尊容,稱揚尊號。然后汝等,得睹慈顏,咸蒙護度,普聞妙法。親奉供養,永無流轉。”是時四眾聞已歡喜,嘆未曾有。
無獨有偶,天主帝君不僅在道教齋醮祈禳及道門功課的必誦經文中有提及,在道藏中也有很多寶誥提及天主帝君,特別是以《玉皇經》總誥為代表的經典。《玉皇經》總誥原文如下:
《玉皇經》總誥
志心皈命禮。
寶蓋會中,玉光境內。奉上帝之敕令,作三界之慈航。干運四時,主張造化。覆護受持,是此經者。滿足所欲,如是愿心。分身應化玉皇天尊。高虛清明天主帝君。天地始祖五老上帝。法筵啟問玉虛上帝。經筵啟問昊天上帝。慈悲度厄真人。尋聲救苦真人。濟生度死真人。萬福護身真人。傳經演教。歷代祖師。神仙圣眾。太乙尋聲救苦天尊。校經主宰法主道君天尊。北極真武佑圣真君。法主天師顯佑真君。夜光玉女一切元君。九千萬人諸真圣眾。自然大仙天真皇人。神仙兵馬無鞅圣眾。四眾八部大乘菩薩。九天寶冊司命天尊。丹林大帝度人無量天尊。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妙通丹華慈濟文顯真君。焱火律令炎帝天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十方帝君十極神王。二曜九星三官四圣。五方星斗四天門王。周天眾星二十八宿。降魔金剛力士飛天神王。四海九江五岳四瀆。山林川澤井泉溝渠。十二河源一切主者。法篆吏兵城隍社令。樹木神眾土地靈官。護戒護壇護經護道。醮筵應感一切真靈。
在道教齋醮科儀中,《玉皇午朝科·圣班》中也有:“……金闕門下,張葛許薩,四相真君。自然大仙,天真皇人。寶蓋會中,高虛清明,天主帝君。經筵啟問,昊天大帝。經贊化生,玉虛大帝……”
《正一天師科儀·迎鸞接駕科儀》中有:“……南極真王長生大帝。東極宮中青玄上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太天帝君。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九天可韓司丈人真君。九天采訪司應元保運真君……”
同樣,上帝一稱也源于中國,是中國自古五千年來對天的稱謂,上帝多為中國道家和儒家對于神明的稱呼,道教就稱玉皇大帝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清代利瑪竇入華時為了達到傳教目的,將其翻譯為“上帝”。很多人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可能在頭腦中占有主導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不容易接受。小編建議觀覽古今,反復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道教之音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