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出處】
暮秋獨游曲江
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譯注】
我十分了解,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就長存世間。我惆悵地望著江頭,聽那滾滾流水之聲。
【說明】
《暮秋獨游曲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懷人詩,大概作于大中十一年(857)秋,此時李商隱之妻已病逝六年。這首詩以律句寫成,但卻不符合格律詩的粘對規則,可看作古絕。全詩句句抒情,并將情感與荷葉的枯榮緊密連在一起,別具特色。
【賞析】
一般認為,這首詩是作者悼念亡妻所作,也有人認為,詩中別有一段愛情故事。相傳,李商隱與妻子王氏結合以前,曾有一戀人,小名喚作“荷花”。荷花天生麗質,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樸,與李商隱情投意合,非常恩愛。后來,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回天無術,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她“凋謝”。
詩的開頭兩句,以沉重的語氣訴說內心的憾恨。“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這兩句將自己的“春恨”、“秋恨”與荷葉的“生”、“枯”對舉,兩兩映襯,內涵十分豐富。通常來說,“荷葉生時”,充滿生機,應該給人希望才對。但與詩的背景聯系起來,可以推測,“荷花”(或妻子)很可能在春天身患重病,在秋天香消玉殞了。因此,無論春還是秋,詩人都有滿腹的哀愁遺恨。
“深知身在情長在”,是詩人對逝去的愛人許下的誓言,無限凄惋,將前兩句所蘊含的綿綿深情推向更悲慟的地步。他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對你的情意就不會消失。元稹《離思·其四》里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之句,也是同樣的感慨,表達了對戀人的忠貞不渝。相比之下,李商隱這一句顯得更為沉痛哀絕。
末句“悵望江頭江水聲”,由情轉景,他似乎在悵望水聲,而不是在聽水聲,視聽錯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哀痛至極。全詩以景作結,也有“比”的意味:情如曲江流水,悠悠不盡,正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