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進入中年后,患腰腿痛的人逐漸增多,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表明,超過80%的人在一生中有過腰腿痛的病史。雖然此病有自限性,但也有不少人會轉為慢性,其中由于隨年齡增長而發生腰椎退行性改變是主要的原因。因此,慢性腰腿痛是困擾、影響中 老年人 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人類開始站立行走,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人的腰椎骨就開始時刻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人有五節腰椎骨,尤其第4、5節腰椎擔負的重力最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積月累的腰部活動,促使腰椎骨與骨之間的椎間盤發生老年退化性改變,椎骨 骨質增生 邊緣生長骨刺, 醫學 上叫做肥大性脊椎炎或稱腰椎骨關節病,增生性脊椎炎等。這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見原因,當腰椎骨關節磨損重,增生很多,椎骨后面的小關節發生肥大改變,這樣就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腰痛,它的特點是從靜止狀態突然變換體位,如早晨起床或久坐后突然起立行走時疼痛加重,經活動以后疼痛反而減輕,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加重,少數病人除腰痛外,還合并一側或雙側臀部、大小腿后外側明顯的麻痛,走不遠腿痛即加重,休息或坐下后癥狀很快緩解,這是由于增生的骨組織或椎骨增生的小關節壓近或刺激了坐骨神經的根部,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緣故。 那么如何判斷慢性腰腿痛的病因? 根據腰椎的解剖結構,下腰痛可以被分為兩種類型: 機械類型疼痛和壓力性疼痛。 機械類型疼痛是由于間盤、小關節、韌帶及背部肌群的激惹或退變引起的炎癥反應造成,常見的機械類型疼痛的原因是椎間盤退變、不穩定。一個典型的肌肉扭傷或腰部扭傷也是機械類型疼痛的原因。機械型疼痛通常從下腰開始,也可放散到臀部和大腿,但很少播散到膝關節以下。 壓力性疼痛(神經源性疼痛)通常發生在神經根受激惹或擠壓時,常見的引起壓力性疼痛的原因為椎間盤突出。離開下腰的神經組成坐骨神經,其提供感覺和控制下肢的肌肉的功能。激惹、壓迫坐骨神經能干擾其正常功能。最早的壓迫神經根的癥狀之一是下肢的麻木,同一區域常出現疼痛放散至膝到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坐骨神經痛。這時彎腰、咳嗽和打噴嚏都會使疼痛加重。但有時候在出椎孔的神經根上有壓迫,如神經根管狹窄,但背部無疼痛。最后那些神經控制的肌肉肌力降低、 肌肉萎縮 。 椎管狹窄也可引起壓力性疼痛。有些人腰椎退變可導致脊髓神經通過的骨性管道-椎管的狹窄,使所有從椎管通過的神經根被激惹,且不正常工作。當你休息時,這些神經功能或許正常,但如果你進行活動,這些神經需要更多的血液來提供更多的氧氣。因為椎管太緊了,血供不能增加就出現了癥狀。癥狀之一是雙下肢的麻木和疼痛,在活動例如行走時麻木和疼痛會加重,嚴重時行走百余米就無法繼續,坐下或蹲下可以減輕或緩解。有時雙下肢的肌肉力量也會下降,而且在活動時將加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間歇性跛行。 腰椎滑脫引起的疼痛是混合性的。早期由于椎體滑脫不重,引起的主要是機械性疼痛(腰痛為主),而且往后伸展腰部時腰痛加劇。到了晚期,節段性不穩導致了滑脫加重,小關節增生,周圍的韌帶肥厚,這時的癥狀就和椎管狹窄引起的癥狀相似了。 在極少的部分病例,進入椎管的突出的椎間盤過大,對馬尾神經的壓迫將導致控制大小便的肌肉癱瘓。如果你大小便失禁,就盡快到醫院就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