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位于人體的最下部,承擔著整個身體的重量。他們輕快地走著,充滿活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
當人們精神精疲力竭時,他們通常會首先感到沉重和虛弱。
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不同的部位分別投射著五臟六腑。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
中醫早就說過“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也就是說,很多疾病可以從腳上治愈。
下面介紹幾種通過腳就可調理的病癥:

01眼干--揉大腳趾
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于目”。也就是說,肝臟負責眼睛。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陰津物質,源源不斷地上輸于目,才使目得以濡養。
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陰津就不能濡養目,眼睛得不到滋養,自然會感覺到干澀,甚至是疼痛。
揉腳趾可以緩解干眼癥。由于肝臟經絡起源于大腳趾,因此定期刺激大腳趾可以增強肝臟經絡的血液,從而滋養眼睛并緩解不適。

02助降血壓 —— 轉腳腕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可以說,從腳踝到腳掌,這是保健的“重要領域”。對于老年人來說,經常旋轉腳踝有助于延緩衰老并降低血壓。
每天早上和晚上各一次,通常每次轉100次。高血壓患者通常會出現腳踝僵硬的癥狀。旋轉腳踝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03消化不良扳扳腳趾
一個人的第二和第三腳趾上的穴位與胃和腸有關。按摩二、三腳趾趾縫間的內庭穴,可達到健胃的目的。
對于消化不良,口臭和便秘的患者,最好沿腳趾方向按摩該穴位以減輕胃火;對于脾胃虛弱,腹瀉,感冒或進食冷食后胃痛加劇的患者,可以將腳趾反轉,朝著這個方向按摩。

04止咳 —— 按小腳背
如果嬰兒咳嗽,家長干著急沒轍,不如抱著小腳丫給揉揉,尤其是腳背對于風熱咳嗽伴扁桃體炎的兒童,這具有更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在嬰兒的腳背上找到大腳趾底部兩側的區域。這是扁桃體的反射區。只要扁桃體發炎,按壓該部位將非常痛苦,因此很容易找到。按摩時,按摩左右大腳趾,一只腳趾按摩5分鐘。之后及時給孩子多喝溫開水,或在溫水中加入少許鹽,則可以大大減少孩子的腫脹和喉嚨痛。

05抗衰老-常抬雙腳
抬雙腳也是鍛煉腳的有效方法。只要您堅持每天將腳抬高2到3次,每次5到10分鐘,腿部肌肉就會放松,心臟和肺部的氧氣供應和血液回流將得到加強。對腦和心臟的保護作用特別明顯,還具有抗衰老作用。

06健腦養腎 —— 撓腳心
人們進入中年以后,大多數人會比以前慢一些,他們的記憶也會不同程度地減少。長時間專注于某項工作很困難。這是大腦衰老的表現。為了使大腦保持年輕狀態,我建議摩擦腳底直到局部發熱。
揉搓腳底后,還可以單擊兩側腳掌上的永泉穴位,這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增強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它可以預防和治療患有虛弱,失眠,夢想和神經的普通中老年患者。虛弱之類的疾病會有所幫助。
人之先天根于腎,涌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涌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07腎氣不足抬高腳跟
腳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點,成為涌泉穴,屬于腎經。氣血從此穴位涌出,像泉水一樣,然后沿著經絡滋養全身。抬起腳后跟不僅可以按摩該穴位,還可以在腳底拉伸腎臟經絡以刺激腎臟經絡。
當老年人的腎氣不足時,他們的精神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無論他們睡多少,他們都會精神不振。他們走動時會感到慌亂和心跳。只需簡單地抬起腳后跟,然后每天每隔幾分鐘練習幾次,即可抬高腎臟氣。
當然,在下午五點左右,腎經中的血液最為旺盛,這將使腳后跟的舉起更加輕松。

08靜脈曲張踮腳走
踮腳運動,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足部鍛煉法。一些研究認為,腳尖運動所產生的小腿兩側肌肉收縮壓所擠出的血液量大致等于心臟每搏的輸出量。
長期練習可緩解長時間站立和坐下后下肢血液回流不良引起的身體疲勞,下肢酸痛和靜脈曲張。每天堅持2至3次,每次5至10分鐘。

09心火旺 —— 按腳底
過度的胃灼熱容易引起不適,易怒,舌頭疼痛和睡眠不足。中醫認為,心火易發生“腎水”不足,因此有必要通過補腎養陰來實現心腎交融。
腳底的涌泉穴是腎經的起點,腎氣從中生長。用溫水浸泡腳,擦腳后跟,然后壓腳底穿過腎經,然后將火帶回源頭,這有助于減輕胃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