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赤壁大戰簡介
赤壁之戰(東漢末年曹操和孫劉聯軍之間的一次大型戰役)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曹操率二十萬眾順江而下。孫權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 [1]  ,共計3萬精銳水軍 [37]  ,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一起溯長江西進,與曹軍相遇在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染疾病,初一交戰,曹軍敗退,暫駐軍于烏林地帶,周瑜等人在南岸 [41]  ,雙方隔江對峙。周瑜采用部將黃蓋的火攻之計 [38]  ,命其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后借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 [39-40]  。曹操又下令將剩余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毀,然后撤退,又因為士卒饑疫而死者大半。 [1]
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爾后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戰役背景
劉琮束手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后,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1、于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2、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3、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4、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5、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同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城、葉縣。
章陵郡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勸劉琮投降曹操,對他說:“逆順有一定的道理,強弱有一定的形勢。以臣屬的身份去抗拒天子,是對國家叛逆;以剛接手的荊州去抵御朝廷大軍,必會陷入危險;依靠劉備去對抗曹操,一定失敗。這三個方面我們都不行,拿什么去對付曹操大軍?而且將軍您自己考慮一下,您比得上劉備嗎?如果劉備擋不住曹操,則即使是投入荊州的全部力量,也不足以自保;如果劉備擋得住曹操,則他就不會再居于將軍之下了?!眲㈢爮乃麄兊囊庖姟>旁?,曹操到達新野縣,劉琮就以荊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過去頒發的符節去迎接曹操。曹軍將領都疑心劉琮是詐降,婁圭說:“現在天下分裂,各地割據勢力都貪圖用代表王命的符節來抬高自己的身份。這次送來符節,這必定是真心誠意。”曹操于是接受劉琮的投降,繼續進軍。 [2]
九月,曹操到達新野。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一直不知道,直至曹軍到達宛的附近時才發現:而劉琮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劉備發現狀況,于是派親近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南逃。 [3]
長坂坡激戰
曹操知道江陵貯有軍用物資,恐怕劉備先到,占據江陵,就留下輜重,輕裝前進。到襄陽后,聽說劉備已經過去,曹操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急速追趕,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在當陽縣的長坂追上劉備。劉備拋下妻子及兒子,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人騎馬逃走,曹操俘獲了大量的人馬輜重。 [4]  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后,他據守河岸,拆去橋梁,模握長矛,怒目而視,對曹軍大喊道:“我就是張翼德,有誰敢來決一死戰!”曹軍不敢逼近,劉備得以順利逃亡。 [5]
曹操進軍江陵,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封為列侯,連同蒯越等人,被封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曹操下令從獄中釋放韓嵩,用朋友的禮節來接待他,讓韓嵩評價荊州人士的優劣,都加以提拔任用。任命韓嵩為大鴻臚,蒯越為光祿勛,劉先為尚書,鄧羲為侍中。 [6]
孫劉聯盟
江東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派魯肅到夏口窺探虛實,魯肅抵達后,聽說曹操大軍已向荊州進發,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達南郡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已經向南撤退。魯肅便直接去見劉備,在當陽的長坂與他相會。魯肅傳達了孫權的意圖,與劉備討論天下大事,對劉備表示誠懇的關心。并且詢問劉備說:“劉豫州,如今您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劉備說:“蒼梧郡太守吳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濒斆C說:“孫將軍聰明仁惠,敬重與優待賢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歸附于他。現在已占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糧多,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如今為您打算,最好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東去與孫權將軍聯系,可以共建大業。而您卻想投奔吳巨,吳巨不過是個凡夫俗子,又在偏遠的邊郡,即將被別人吞并,怎么可以托身于他呢?”劉備聽后大為高興。魯肅又對諸葛亮說:“我是諸葛子瑜的朋友?!庇谑侵T葛亮與魯肅也成為朋友。劉備采納魯肅的計策,進駐鄂縣的樊口。 [7-8]
諸葛亮
曹操從江陵出發,將要順長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危急,我請求奉命去向孫將軍求救?!庇谑撬秃汪斆C一起去見孫權。
諸葛亮在柴桑見到孫權,對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在長江以東起兵,劉備在漢水以南召集部眾,與曹操共同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基本已經消滅北方的主要強敵,接著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在曹操大軍面前,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劉備逃到這里,希望將軍量力來加以安排。如果將軍能以江東的人馬,與占據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與操斷絕關系;如果不能,為什么不早點解除武裝,向他稱臣?現在,將軍表面上服從朝廷,而心中猶豫不決,事情已到危急關頭而不果斷處理,大禍馬上就要臨頭了。”孫權說:“假如像你說的那樣,劉備為什么不服從曹操?”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還堅守節義,不肯屈辱投降;何況劉備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舉世無雙,士大夫們對他的仰慕,如同流水歸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這是天意,怎么能再居于曹操之下呢?”孫權勃然大怒,說:“我不能把全部吳國故地和十萬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劉備以外,沒有能抵擋曹操的人,但劉備新近戰敗之后,怎么能擔當這項重任呢?”諸葛亮說:“劉備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大敗,但現在陸續回來的戰士和關羽的水軍加起來有一萬精兵,劉琦集結江夏郡的戰士,也不下一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已經疲憊。聽說在追趕劉備時,輕騎兵一天一夜奔馳三百余里,這正是所謂'強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盡的時候,連魯國生產的薄綢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為禁忌,說'必定會使上將軍受挫’。而且,北方地區的人,不善于進行水戰。另外,荊州地區的民眾歸附曹操,只是在他軍隊的威逼之下,并不是心悅誠服。如今,將軍如能命令猛將統領數萬大軍,與劉備齊心協力,一定能打敗曹軍。曹操失敗后,必然退回北方,這樣荊州與東吳的勢力就強大起來,可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勢。逃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今天!”孫權聽后非常高興,就去與他的部屬們商議。 [9-10]
戰役經過
迎降之議
這時,曹操寫信給孫權說:“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的叛逆,軍旗指向南方,劉琮降服。如今,我統領水軍八十萬人,將要與將軍在吳地一道打獵?!睂O權把這封書信給部屬們看,他們無不驚惶失色。長史張昭等人說:“曹操是豺狼虎豹,挾持天子以征討四方,動不動就用朝廷的名義來發布命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抗拒,就更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況且將軍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長江天險?,F在,曹操占有荊州的土地,劉表所訓練的水軍,包括數以千計的蒙沖戰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計全部船只沿長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陸并進。這樣,長江天險已由曹操與我們共有,而雙方勢力的眾寡又不能相提并論。因此,依我們的愚見,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敝挥恤斆C一言不發。
孫權起身上廁所,魯肅追到房檐下,孫權知道魯肅的意思,握著魯肅的手說:“你想說什么?”魯肅說:“剛才,我觀察眾人的議論,只是想貽誤將軍,不足以與他們商議大事?,F在,像我魯肅這樣的人可以迎降曹操,但將軍卻不可以。為什么這樣說呢?現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會把我交給鄉里父老去評議,以確定名位,也還會做一個下曹從事,能乘坐牛車,有吏卒跟隨,與士大夫們結交,步步升官,也能當上州、郡的長官??墒菍④娪硬懿伲蛩愕侥睦锶グ采砟??希望將軍能早定大計,不要聽那些人的意見?!睂O權嘆息說:“這些人的說法,太讓我失望了。如今,你闡明的策略,正與我想的一樣。” [11]
孫權發兵
孫權
當時,周瑜奉命到達番陽,魯肅勸孫權把他召回來。周瑜來到后,對孫權說:“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但實際上是漢朝的賊臣。將軍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憑借父、兄的基業,割據江東,統治的地區有幾千里,精兵足夠使用,英雄樂于效力,應當模行天下,為漢朝清除邪惡的賊臣。何況曹操自己前來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請允許我為將軍分析: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F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這幾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貿然行事。將軍抓住曹操的時機,正在今天。我請求率領精兵數萬人,進駐夏口,保證能為將軍擊破曹操?!睂O權說:“曹操老賊早就想要廢掉漢朝皇帝,自己篡位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與我。現在,那幾個英雄都已被消滅,只剩下我還存在。我與老賊勢不兩立。你主張迎戰曹軍,正合我意,是上天把你授給了我!”孫權就勢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說:“將領官吏們,有膽敢再說應當投降曹操的,就與這個奏案一樣!”于是散會。 [12]
當天夜里,周瑜又去見孫權,說:“眾人只看到曹操信中說有水、陸軍八十萬而各自驚恐,不再去分析其中的虛實,就提出向曹操投降的意見,太不像話?,F在咱們據實計算一下,曹操所率領的中原部隊不過十五六萬人,而且長期征戰,早已疲憊;新接收的劉表的部隊,至多有七八萬人,仍然心懷猜疑。以疲憊的士卒,駕馭心懷猜疑的部眾,人數雖多,卻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我只要有五萬精兵,就足以制服敵軍,望將軍不要顧慮!”孫權拍著周瑜的背說:“周公瑾,你說到這個地步,非常合我的心意。張昭、秦松等人,各顧自己的妻子兒女,懷有私心,非常使我失望。只有你與魯肅和我的看法相同,這是上天派你們兩個人來輔佐我。五萬精兵一時難以集結,已挑選了三萬人,戰船、糧草及武器裝備都已備齊,你和魯肅、程普率兵先行,我當繼續調集人馬,多運輜重、糧草,作為你的后援。你能戰勝曹軍,就當機立斷;如果失利,就退到我這里來,我當與曹操決一勝負?!庇谑牵瑢O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與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又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籌劃戰略。 [13]
孫劉合兵
劉備駐軍樊口,每天派巡邏的士兵在江邊眺望孫權的軍隊。士兵看到周瑜的船隊,就立即乘馬回營報告劉備。劉備派人前去尉勞。周瑜對慰勞的人說:“我有軍事任務在身,不能委派別人代理,如果劉備能屈尊前來會面,實在符合我的愿望?!眲渚统艘恢淮ヒ娭荑ぃf:“現在抵抗曹操,實在是很明智的決定。不知有多少戰士?”周瑜說:“三萬人?!眲湔f:“可惜太少了?!敝荑ふf:“這已足夠用,將軍且看我擊敗曹軍?!眲湎胍俸趑斆C等來共同談話,周瑜說:“接受軍令,不得隨意委托人代理,如果您要見魯肅,可以另去拜訪他?!眲浼群軕M愧,又很高興,于是帶領關羽、張飛兩千人跟在周瑜的后面,不歸周瑜統領。 [14-15]
同年十二月,程普周瑜分別任左右都督 [16]  ,與劉備軍結成孫劉聯軍。 [1]  孫劉聯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磕习?a target="_blank" >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17]
火燒赤壁
赤壁之戰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于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敝荑ふJ為可行,于是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在里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命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
詐降之日,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黃蓋遂令燃點柴草,同時發火,著火的船隊乘風快速向前飛駛,沖向曹營。黃蓋在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墮下水中,被救起時,吳軍居然認不出是黃蓋,將他安置在廁床中。黃蓋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韓當,韓當發現他時,流著淚地解開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當時東南風正急,火烈風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后,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濘,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風。曹操讓所有老弱殘兵背草鋪在路上,騎兵才勉強通過。老弱殘兵被人馬所踐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曹軍因為饑餓和疾病而死者大半。 [1]  周瑜、劉備軍隊水陸并進,一直尾隨追擊,但已經來不及。
此戰中,曹軍被燒死者很多,但大部分的曹軍都是因為饑餓和疾病而死。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于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18]
后續
孫權親率軍北攻合肥,自稱十萬大軍,圍攻合肥百余日,不克而還 [19]  ;張昭率軍進攻當涂,也不克而還;周瑜等亦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守后,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后,即引到北岸。吳軍先鋒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后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后雙方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上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于是退還。后曹仁知道周瑜臥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于是退回。 [20]
另一方面,劉備于是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南下荊州南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21]
孫權仼命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全柔為桂陽太守。而周瑜則分公安給劉備屯駐。
赤壁之戰影響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借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后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養生息兩年。兩年后,曹操西征,擊破關中的馬超、韓遂等人,然后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形,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22] 
百科x混知:圖解赤壁之戰
評價
原因分析
孫劉聯軍勝利的原因:
赤壁之戰是曹、孫、劉之間在長江進行的水、陸聯合作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孫、劉聯軍以1:4的劣勢兵力,戰勝了擁有絕對優勢的曹操,開創了在長江上以水、陸聯合作戰擊退北方軍的先例。東吳在戰爭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它在戰爭指導上的成功之處主要是:
1、敢以數萬兵力戰勝號稱數十萬之敵。此戰取勝,最困難也是關鍵的一環,是在曹操氣勢洶洶的情況下,敢于定下抗曹決心。周瑜等人,憑著橫行天下、不畏強暴的氣概,在數雄皆滅,曹操挾新勝之威,以“順”討“逆”,以號稱數十萬敵數萬,東吳一片主降,似乎取勝無望的形勢下,冷靜分析戰爭形勢,揭示出曹操表面強大下掩蓋著的弱點,及戰勝曹操的極大可能性,提供了弱軍戰勝強軍的科學依據。
2、聯合昔日敵對的荊州,共同抗曹。曹操進攻荊州后,東吳敏銳地看到,大敵當前,抗曹的共同利益,超過了昔日與荊州敵對的利益,迅速改變策略.向荊州展開吊唁外交。孫、劉兩家以大局為重,在群雄逐個被蕾操各個擊破時,堅定地走聯合之路,為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避免了再次被曹操各個擊破的命運,“一時之大計無有出于此者”。
3、以火攻奇襲曹軍水軍。水軍是曹軍此戰的關鍵兵種,也是最薄弱的兵種;因為曹操北方水軍不習水戰,是疲病之卒,荊州投降的水軍未經整訓,心懷兩端,其水軍又犯了艦船首尾連接、不便疏散的戰術錯誤。孫、劉聯軍以火攻為突破口奇襲曹軍水軍,既抓住了關鍵,又是打敵薄弱環節,從而在較短時間內,一舉擊退曹操的征吳軍。 [42]
方北辰的《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書中分析孫劉聯軍赤壁之戰勝利的原因是:“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史文說曹操的船隊,在遭遇戰失利之后,才引退到北岸駐扎??梢娫谠庥鰬鸢l生之前,他并沒有在赤壁的北岸停留扎營;但是周瑜一方,則先已在南岸站住腳了。這就說明:是周瑜一方先守在這里的南岸,等待曹操到來之后,再發動遭遇戰,迫使曹軍在北岸停下扎營。既然先已在此恭候,那么將赤壁作為決戰之地,自然就是周瑜主動做出的選擇了。周瑜選擇有利的決戰地點,針對實際測試出來的敵人弱點,利用特殊的氣象條件,采用有利的火攻戰術,還挑選了正確的執行火攻人選,所以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44]
盡管賈詡曹操提出,只要屯兵在江陵、安撫好荊州吏民,就可以讓東吳不戰而降。但是,“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29]  。
而曹操急于求成的失誤在于: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索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除了剛剛收服的荊州水軍之外,曹操的中原陸軍也來參戰。僅曹操的都督護軍趙儼,就督護了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支軍隊從征荊州。 [23]  其中的張遼還被庾信的《哀江南賦》提到:“張遼臨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 可以說,曹操的南征部隊也悉數開赴了赤壁。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吳主傳》:“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笨梢姂瘃R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饑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24]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魏、蜀、吳三家君主大事紀都記錄了這次瘟疫,可見此次瘟疫規模之大?!度龂尽の涞奂o》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薄度龂尽は戎鱾鳌酚涊d:“時又疾疫,北軍多死?!薄度龂尽侵鱾鳌酚涊d:“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薄督韨鳌芬灿涊d了曹操的評價:“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div style="height:15px;">
劉孔伏 、潘良熾《再論赤壁之戰的幾個問題》認為曹操兵敗的決定因素是周瑜采取了速決戰的正確策略。 [43]
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這個觀點也有缺陷,曹操水軍主要來自荊州水軍,這些士兵對血吸蟲的免疫力應跟孫劉聯軍應該差別不大,所以該是其他疫病。 [25]
陳文德撰寫的《曹操爭霸經營史》一書中,分析了曹操戰敗的原因。他將主要的失敗原因歸咎于東南風,說:“曹操用兵如神,俗語說:'說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風與侵略如火,劉備在徐州就因準備不及而棄軍逃亡,至荊州赤壁開戰前,又遇到類似狀況。曹操既然用兵謹慎,在赤壁兵敗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份析的以外,周瑜可能還隱瞞一個氣候學的事實。在洞庭湖一帶,因為地形風的原因,當天氣放晴時,可能會逆吹東南風。這一點是北方長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為長江水邊長大者的地利?!?[26]
歷代評論
赤壁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后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戰爭的勝負取決于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沖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并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對于此戰,歷代名臣、學者也給予各種評價:
曹操評價赤壁之戰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27]  其中,“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的評價與東吳一方《三國志·吳主傳》所記載的“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相互印證。 [1]
諸葛瑾、步騭認為赤壁之戰:“揚國威德,華夏是震?!?div style="height:15px;">
韋昭曾作《伐烏林》,言魏武既破荊州,順流東下,欲來爭鋒。孫權部將周瑜程普破曹操于烏林而顯功名。曰:“曹操北伐,拔柳城。乘勝席卷,遂南征。劉氏不睦,八郡震驚。眾既降,操屠荊。舟車十萬,揚風聲。議者狐疑,慮無成。賴我大皇,發圣明?;⒊夹哿?,周與程。破操烏林,顯章功名。” [28]
陸機《辨亡論》:魏氏嘗藉戰勝之威,率百萬之師,浮鄧塞之舟,下漢陰之眾,羽楫萬計,龍躍順流,銳騎千旅,虎步原隰,謀臣盈室,武將連衡,喟然有吞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而周瑜驅我偏師,黜之赤壁,喪旗亂轍,僅而獲免,收夡遠遁。
裴松之評價說:“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然則魏武之東下,非失算也。” [29]
赤壁之戰也是文人墨客喜歡吟詠的詩史。
李白有詩曰:“二龍爭戰決雌雄, 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div style="height:15px;">
胡曾有詩曰:“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div style="height:15px;">
孫元宴有詩曰:“會獵書來舉國驚,只應周魯不教迎。曹公一戰奔波后,赤壁功傳萬古名。
杜牧則認為:“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div style="height:15px;">呂思勉認為赤壁之戰是孫劉抗拒統一,評價說:“曹操固然犯著兵家之忌,有其致敗之道,然而孫、劉方面,也未見得有何必勝的理由。自此以后,曹操幸而用兵于關西、漢中,未曾專注于南方。倘使曹操置別一方面為緩圖,盡力向荊州或者揚州攻擊,孫權的能否支持,究竟有無把握呢?孫權和劉備不同。劉備投降曹操,曹操是必不能相容的,所以只得拚死抵抗。孫權和曹操,本無嫌隙,當時假使投降,曹操還要格外優待,做個榜樣給未降的人看的。所以當時孫權假使迎降,就能使天下及早統一,免于分裂之禍;而以孫權一家論,亦系莫大的幸福;裴松之在《三國志·張昭傳》注里,早經說過了。然則孫權的決意抵抗,周瑜、魯肅的一力躥掇孫權抵抗,不過是好亂和行險僥幸而已?!?div style="height:15px;">爭議考證
發生地爭議
赤壁之戰場所
多年來,學術界對于“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并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
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于“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并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qí]說、黃州說、鐘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于蒲圻說。
蒲圻說
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a target="_blank" >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采用了這一學說。1970年以后,蒲圻市赤壁山及長江對岸的烏林連續出土了大量東漢時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銅馬鐙、1974年出土的“建安八年”(203年)字樣的瓦硯、1976年赤壁山下土層中的沉船遺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漢朝帶鉤、1987年開探的墓室中諸葛亮設計的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專門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為赤壁市。在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中,含有大量赤壁之戰時的各種遺物,這些戰爭遺物的出土更加確定了當年赤壁大戰的地點就是在蒲圻。
嘉魚說
語言學家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端涀ⅰ吩唬骸俺啾谏皆诎偃松侥?,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贝苏f后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史書論證
首先,《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而《三國志·吳書》的諸大將傳記也都提到“拒曹公于烏林”的字樣,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烏林?!对涂たh圖志》記載:“赤壁山在今蒲圻縣西八十里,一名石頭關,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a target="_blank" >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江水左逕百人山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荊州記》記載:“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于)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于烏林,烏林、赤壁其東西一百六十里。”《江表傳》記載赤壁之戰的情況是這樣的:“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去北軍二里于,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
“東南風急”與“中江舉帆”,說明沖烏林來的船來自烏林東南,這與“上破魏武兵”比較吻合。還有《三國志·呂蒙傳》的記載:“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烏林”。這里的“西破”與周瑜傳的“逆”是一個解釋。 [30]
如果《江表傳》所記載是事實,那么蒲圻赤壁做為赤壁之戰的地點確實是最符合歷史記載。
兵力考證
曹操方面,《三國志·吳主傳》注引的《江表傳》里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一封書信,在信中,曹操自稱曹軍有八十萬, [31]  《周瑜傳》中記載曹操占據荊州后,得到水、陸軍數十萬,具體數目不詳。 [32]  周瑜在對孫權將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萬。 [33]  孫吳鼓吹曲《伐烏林》則記載曹操“舟車十萬”。 [28]
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程普兵馬三萬, [34]  周瑜、程普兩位都督各自領兵一萬五千人 [1]  ,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35]  孫權率領一支吳軍攻向合肥,張昭率領一支吳軍攻向當涂,孫權、張昭的這兩支大軍當時都不可能在赤壁。所以,赤壁之戰的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在赤壁投入的兵力有二十余萬人。因此,赤壁之戰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文學描寫
后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爭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地滲入了夸張、附會的成分。對于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等夸大。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第四十八回“鎖戰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到第五十回“關云長義釋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戰事。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 [36]
參考資料
1.   《三國志·吳主傳》: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2.   《資治通鑒》:章陵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勸劉琮降操,曰:“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國,必危也;以劉備而敵曹公,不當也。三者皆短,將何以待敵?且將軍自料何如劉備?若備不足御曹公,則雖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則備不為將軍下也?!辩龔闹?。九月,操至新野,琮遂舉州降,以節迎操。諸將皆疑其詐,婁圭曰:“天下擾攘,各貪王命以自重,今以節來,是必至誠。”操遂進兵。
3.   《資治通鑒》:時劉備屯樊,琮不敢告備。備久之乃覺,遣所親問琮,琮令官屬宋忠詣備宣旨。時曹操已在宛,備乃大驚駭,謂忠曰:“卿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劇乎!”引刀向忠曰:“今斷卿頭,不足以解忿,亦恥丈夫臨別復殺卿輩!”遣忠去。乃呼部曲共議,或勸備攻琮,荊州可得。備曰:“劉荊州臨亡托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備將其眾去,過襄陽,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備。備過辭表墓,涕泣而去。比到當陽,眾十余萬人,輜重數千兩,日行十余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蛑^備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備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4.   《資治通鑒》: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備已過,操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當陽之長坂。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騎走,操大獲其人眾輜重。
5.   《三國志·張飛傳》: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6.   《資治通鑒》:曹操進軍江陵,以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蒯越等,侯者凡十五人。釋韓嵩之囚,待以交友之禮,使條品州人優劣,皆擢而用之。以嵩為大鴻臚,蒯越為光祿勛,劉先為尚書,鄧羲為侍中。
7.   《資治通鑒》: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使。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睓嗉辞裁C行。
8.   《資治通鑒》: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當陽長坂。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泵C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奔垂捕ń?。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
9.   《資治通鑒》: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彼炫c魯肅俱詣孫權。亮見權于柴桑,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祝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敝,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
10.   《三國志·魯肅傳》:權即遣肅行。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并力。備甚歡悅。時諸葛亮與備相隨,肅謂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11.   《資治通鑒》: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睓嘁允境枷?,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拮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濒斆C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12.   《資治通鑒》:時周瑜受使至悉陽,肅勸權召瑜還。瑜至,謂權曰:“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模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币驌艿俄角白喟冈唬骸爸T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13.   《資治通鑒》: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孤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從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彼煲灾荑?、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雙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14.   《資治通鑒》:劉備在樊口,日遣邏吏于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備遣人尉勞之。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眰淠顺藛昔赐婅ぴ唬骸敖窬懿芄?,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辫ぴ唬骸按俗宰阌茫ブ莸^瑜破之?!眰溆趑斆C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備深愧喜。
15.   《江表傳》:備從魯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諸葛亮詣吳未還,備聞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備曰:“何以知(之)非青徐軍邪?”吏對曰:“以船知之?!眰淝踩宋縿谥?。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誠副其所望?!眰渲^關羽、張飛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結托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眰湓唬骸昂奚??!辫ぴ唬骸按俗宰阌?,豫州但觀瑜破之。”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已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眰潆m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后,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16.   《三國志·程普傳》:與周瑜為左右督,破曹公於烏林。
17.   《資治通鑒》: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18.   《資治通鑒》: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蹦巳∶蓻_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模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19.   《三國志·劉馥傳》:建安十三年卒。孫權率十萬眾攻圍合肥城百余日,時天連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視賊所作而為備,賊以破走。
20.   《資治通鑒》:周瑜、程普將數萬眾,與曹仁隔江未戰。甘寧請先徑進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將襲肅舉軍降,周瑜表以肅兵益橫野中郎將呂蒙。蒙盛稱“肅有膽用,且慕化遠來,于義宜益,不宜奪也。”權善其言,還肅兵。曹仁遣兵圍甘寧,寧困急,求救于周瑜,諸將以為兵少不足分,呂蒙謂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績于江陵,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辫闹?,大破仁兵于夷陵,獲馬三百匹而還。于是將士形勢自倍,瑜乃渡江,屯北岸,與仁相拒。十二月,孫權自將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涂,不克。
21.   《資治通鑒》: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引兵南徇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營帥雷緒率部曲數萬口歸備。備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江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以偏將軍趙云領桂陽太守。
22.  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十大經典戰例  .華夏經緯網 [引用日期2015-04-14]
23.   《三國志·趙儼傳》: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24.  評價赤壁之戰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4-09-19]
25.  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4-14]
26.   陳文德.《曹操爭霸經營史》:遠流出版社,2010年
27.  曹操評赤壁之戰:孤燒船自退 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5-04-14]
28.  《宋書·志第十二·樂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14]
29.  《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14]
30.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14]
31.   《江表傳》: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32.   《三國志·周瑜傳》: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聞之皆恐。
33.   《江表傳》:瑜請見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原將軍勿慮。”
34.   《江表傳》:權撫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div style="height:15px;">35.   《三國志·諸葛亮傳》: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36.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14]
37.   《三國志 吳書九》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38.   《三國志 吳書九》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39.   《三國志 吳書九》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
40.   《三國志 吳書九》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41.   《三國志 吳書九》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42.   軍事科學院主編,余大吉著.《中國軍事通史第七卷:三國軍事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167頁
43.   劉孔伏 、潘良熾:《再論赤壁之戰的幾個問題》,《渤海學刊》1989年第3期
44.   方北辰.《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77頁
(來自網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上下五千年]周瑜火攻赤壁
《赤壁之戰》
華夏戰史系列(八)鼎定三國——赤壁之戰(下)
草船借箭原是孫權誘騙曹操所為
1807年前的赤壁之戰,各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赤壁之戰》文白對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喀什市| 交城县| 扶沟县| 长宁县| 许昌县| 高要市| 驻马店市| 板桥市| 鄂伦春自治旗| 绥芬河市| 呼图壁县| 同仁县| 时尚| 司法| 日喀则市| 乐安县| 广宁县| 汕尾市| 茌平县| 汤原县| 同德县| 健康| 竹山县| 呼玛县| 屏东县| 马龙县| 永定县| 盐源县| 五寨县| 凭祥市| 齐齐哈尔市| 闸北区| 大渡口区| 泰来县| 安溪县| 镇原县| 桐乡市| 鹰潭市| 天等县|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