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歷史大劇《清平樂》剛開播不久,就已經俘獲了許多歷史文化愛好者的心,劇中的布景、道具、服飾和人物語言設計,都非常符合宋文化中雅致內斂的風格。劇中由王凱飾演的宋仁宗趙禎,不僅顏值頗高,而且把青年宋仁宗飾演得惟妙惟肖,深獲好評。
劇中,宋仁宗尚未親政,其嫡母、皇太后劉娥垂簾,而生母李氏則為先帝宋真宗守靈。從八大王口中,宋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并非劉娥,方寸大亂,甚至想把李氏接回皇宮,打算“兩宮并立”。
實際上,這部劇雖然不錯,但這段劇情是和史實相違背的。歷史上的宋仁宗,在皇太后劉娥去世之前,一直認為自己是劉娥的親生兒子,而且,他除了嫡母劉娥、生母李氏外,還有一位養母楊氏(劇中暫時沒有提到)。這三位母親,雖然最后都被宋仁宗尊為太后,但一生境遇卻完全不同。三位母親的故事,還要從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趙恒說起。
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位帝王,30歲登基,在位期間曾創造“咸平之治”,整體上來說還算是有作為的北宋君王。等宋真宗到了不惑之年,在后宮之中,有兩件事很讓他糾結:
第一,無子,宋真宗先后有5個兒子,可惜沒有一個能活到10歲以上。皇帝無子,在古代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有些大臣甚至已經開始張羅幫宋真宗過繼一位宗室之子為嗣。
第二,后宮之主虛位,宋真宗先后有兩位妻子,結發妻子潘氏21歲就去世了,當時宋真宗還未登基,之后被追封為皇后(章懷皇后)。繼任妻子郭氏,在宋真宗登基后被立為皇后,宋真宗40歲這年,郭皇后病逝。
郭皇后剛剛去世后,大臣們都逼著宋真宗再立皇后,宋真宗想立心愛的劉娥為皇后,但劉娥出身較為尷尬,而且之前還嫁過人,所以大臣都不贊成劉娥為皇后。
大臣所推薦的皇后人選是沈美人,沈美人入宮時間晚,但她出身高貴(宰相沈倫的孫女),相貌端莊,在當時的確是皇后的最佳人選。無奈,宋真宗心愛劉娥,便不同意立沈美人為皇后,就這樣,后宮之主的位置就一直空虛著。
宋真宗于是就想,如果劉娥能夠生下一個兒子,到時候再立劉娥為皇后,大臣就無話可說了。于是,宋真宗更加寵愛劉娥,可劉娥的肚子遲遲沒有反應。一日,劉娥身邊的侍女李氏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赤腳大仙下凡到人間。她趁宋真宗和劉娥在一起的時候,委婉地把自己這個夢告訴了宋真宗。
宋真宗一聽,這是生兒子的預兆啊,為了生兒子,宋真宗當天便臨幸了侍女李氏。不得不說,侍女李氏的心機夠深的,憑借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就從侍女變為了嬪妃。但對于宋真宗來說,他臨幸李氏,并不是因為喜歡李氏,而是因為想要兒子,所以,這種沒有愛情的結合,注定了李氏后來的悲劇。
三個月后,太醫果然診斷出李氏有孕,宋真宗大喜。
《宋史》云:
(李氏)既有娠,從帝臨砌臺,玉釵墜,妃惡之。帝心卜:釵完,當為男子。左右取以進,釵果不毀,帝甚喜。
李氏懷孕之后,有一日隨宋真宗到砌臺去,頭上的玉釵竟然滑落了。宋真宗在內心默默許愿:若玉釵摔碎了,李氏懷的便是女孩,若玉釵完整無缺,李氏腹中就是男孩。后來一看,玉釵果然完整,宋真宗便篤定李氏肯定懷了龍子。接下來宋真宗想了一個“歪主意”,對外宣布:劉娥懷孕了。
不僅如此,宋真宗還將劉娥晉升為修儀,把和劉娥情同姐妹的另一位嬪妃楊氏晉升為婕妤。
劉娥沒懷孕,懷孕的人是李氏,宋真宗為何要對外宣布劉娥懷孕呢?因為宋真宗在醞釀一步大棋——借腹生子。
宋真宗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到時候對外宣布皇子是劉娥生的,這樣,宋真宗既有了兒子,又可以讓劉娥坐到皇后的位置上。
公元1010年,通過十月懷胎,李氏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宋真宗立即對外宣布劉娥生下皇子,這位皇子就是后來的宋仁宗趙禎。宋真宗秘密利用“借腹生子”的手段,冊封劉娥為皇后,大臣們不知情,便同意立劉娥為皇后。而劉娥當時已經43歲,撫養孩子多有不便,便把孩子交給了和自己關系較好的嬪妃楊氏手中,這位楊氏,便是宋仁宗的養母。史書記載,宋仁宗和養母楊氏的感情非常深厚。
《宋史》記載:
始,仁宗在乳褓,章獻使妃(即楊氏)護視,凡起居飲食必與之俱,所以擁佑扶持,恩意勤備。
當然,那個為宋真宗生下皇子的李氏,宋真宗也沒有虧待她,封她為崇陽縣君,后來晉升為才人。
李氏位份卑微,明知皇帝借腹生子,她自然不敢說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終其一生,都不敢和孩子相認。宋仁宗的特殊身世,被后世的戲劇改編,就是著名的《貍貓換太子》。不過,這個故事僅僅是戲劇,和歷史相差甚遠。
《宋史·仁宗本紀》記載:
仁宗,諱禎,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李氏)也。章獻皇后(劉娥)無子,取為己子養之。
作為當時宋真宗的獨子,宋仁宗最初的名字叫趙受益,2歲就被封為慶國公,3歲封為郡王,7歲加官中書令,8歲被封為皇太子,并且改名為趙禎。
公元1022年,宋真宗在汴京駕崩,趙禎繼位,是為宋仁宗。《宋史·仁宗本紀》云:
乾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
宋仁宗繼位時才12歲,劉娥被尊為皇太后,垂簾聽政。
在年幼的宋仁宗心中,劉娥是他的親生母親,楊太妃是他的養母,而遠在永定陵為先帝守陵的李氏,實際上才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但宋仁宗對此事一無所知,只知道李氏被劉娥晉升為順容,宋仁宗當她只是先帝的一位嬪妃而已。當時劉娥當權,無人敢把這個秘密告訴宋仁宗。直到李氏病逝,宋仁宗也不知道這才是她的生母。
《宋史》云:
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
公元1032年,宋仁宗22歲,他的生母李氏病重,劉娥念及她生皇帝有功,升她為宸妃。當年,宸妃去世后,年僅46歲。
李氏,這個生下宋仁宗的女子,始終以先帝嬪妃的身份為先帝守陵,她不敢出皇陵一步,終其一生,不敢和任何人透露自己是皇帝的生母,終其一生,再未和親生兒子相見。她或許為自己的一生感到十分壓抑,她或許為自己身為人母感到悲哀,她或許為自己曾生下皇帝而感到自豪,她或許恨劉娥,或許會多番打探宋仁宗的情況,看他長高了沒,看他吃胖了沒,但她只能認命。
李氏去世后,劉娥本打算將這個秘密永遠埋葬下去,把李氏按照太妃的禮儀安葬。但當時的宰相呂夷簡委婉地提醒了劉娥。
夷簡從容對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太后悟。(《宋史》)
呂夷簡不愧是老成謀國,他的意思很明確:陛下早晚會知道自己的身世,一旦知曉,他必定會認為是你(劉娥)從李氏奪走愛子,到時候你劉家一門都不保了。你現在厚葬李氏,就是保你劉家平安。
劉娥垂簾聽政多年,哪能聽不明白這個道理。于是,劉娥下令,給宸妃穿上太后的衣服,用水銀棺密封,待以后厚葬。
第二年,劉娥去世,宋仁宗的叔叔、宋真宗的八弟趙元儼(八王)把宋仁宗的身世告訴宋仁宗。宋仁宗大驚,對嫡母劉娥充滿了敵意,當他打開生母的棺槨時,發現劉娥給足了自己生母尊重,而且早就封賞了生母的娘家人,宋仁宗非常感動。嘆曰:“人言其可信哉!”
宋仁宗尊嫡母劉娥為章獻明肅皇后,尊生母李氏為章懿皇后李氏,按照嫡母的遺愿,尊養母楊氏為章惠皇后。這就是宋仁宗的三位母親。
嫡母劉娥,一生強勢,特別是在宋仁宗年幼登基時,雖然獨攬大權,但政令清明,其功勞不可忽略。
養母楊氏,憑借和劉娥的關系,意外成為皇帝的養母,并且在劉娥時候,被宋仁宗尊為太后,堪稱幸運。
最悲哀的是生母李氏,當年一個夢把自己送入皇家,為宋真宗生下皇子,但卻一生不能和兒子相認。她會為生下皇子而驕傲,還是會為當初的決定而懊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