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年,漢和帝劉肇得到密報:竇太后寵信的一批官員,包括竇憲的女婿郭舉、郭舉的父親郭璜等人,密謀暗害自己。
此時朝中大權牢牢掌握在竇太后的兄弟竇憲等人手中,劉肇知道,朝廷大臣中沒有一個人值得他信任,他能信賴的只有宮中的宦官。于是劉肇和中常侍鄭眾商議,策劃除掉竇憲及其親信。
當年六月二十三日,劉肇親自坐鎮指揮,逮捕竇憲的親信郭璜、郭舉等人;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督促竇憲、竇篤兄弟四個各回自己的封地,不久又勒令他們自殺。
成功鏟除干政的權臣之后,朝政大權終于回到漢和帝手中,此時漢和帝劉肇只有14歲。
東漢王朝自光武帝劉秀開國以來,除了劉秀本人在歷史上名聲響亮之外,其余帝王都顯得知名度不足,但是細讀歷史就會發現,光武帝的這些子孫各有光彩,比如漢和帝劉肇,他10歲即位,14歲除掉專權的外戚,其智謀、膽略與勇氣在兩漢的帝王中少人能及。不僅如此,漢和帝親政十余年之后,東漢的國力達至鼎盛時期,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漢和帝劉肇究竟是位怎樣年少有為的天子?
一、竇皇后的宮斗手段
劉肇是漢章帝劉炟的四皇子,他的母親是梁貴人。
劉肇出生于公元79年,當時漢章帝的皇后是竇皇后。竇皇后十分貌美,剛開始漢章帝特別寵愛她,可惜竇皇后一直沒有生育皇子,漢章帝于是對她逐漸疏遠。
此時的后宮,除了梁貴人生下劉肇之外,宋貴人也生了皇子劉慶,劉慶還被漢章帝立為太子。
竇皇后對宋貴人和梁貴人心懷嫉妒,于是她開始了一系列威猛如虎的操作:
她先是誣陷宋貴人“挾邪媚道”,逼迫得宋貴人自殺了事。
梁貴人生下劉肇之后,竇皇后迅速將劉肇收為養子。
公元82年六月,經過竇皇后的多方運作,漢章帝廢掉太子劉慶,另封他為清河王;由竇皇后一手撫養長大的四皇子劉肇被立為太子。
公元83年,竇皇后命人寫匿名信誣陷梁貴人的父親梁竦,梁竦因罪被誅殺,梁貴人和她一起進宮的姐姐因為憂慮過度而去世。
漢章帝原本妃嬪就不多的后宮頓時清靜許多,竇皇后除了一手把持后宮之外,就是極力討好漢章帝,終于重新獲得了漢章帝的寵愛。
二、外戚專權
公元88年,漢章帝去世,10歲的太子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竇皇后如愿被尊為皇太后。
漢和帝年幼,竇太后當仁不讓地把朝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她的幾個弟弟都成為朝中炙手可熱的重臣,光武帝劉秀、漢明帝以及漢章帝三代君王曾經努力限制的外戚終于又走向權力中心:
竇太后的哥哥竇憲升任侍中,得以經常出入宮廷,侍從在漢和帝和竇太后左右,掌管朝廷機密大事,詔令的發布都由他一手操控。
竇太后的弟弟竇篤被任命為虎賁中郎將,專門負責統領皇宮的侍衛。
另外兩個弟弟竇景、竇瑰都被任命為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掌理文書,權力很大。
隨著竇憲兄弟的上位,由竇氏家族成員推薦的官員逐漸占據了九卿、校尉等朝廷重要職位,這些官員彼此勾結,形成了利益統一的“竇氏集團”。
三、竇憲專橫
早在竇太后入宮之前,她的父親竇勛就因為犯罪而被誅殺,竇家就此中落。竇太后和她的妹妹被選入宮中之后,竇勛得以平反,竇家兄弟個個升官,竇家才又重新顯赫起來。
竇憲官居高位之后,仍然記著父親因罪被殺的仇恨。謁者韓紆當年曾經參與審訊竇勛的案件,竇憲掌權之后,韓紆已死,于是竇憲就派人殺了韓紆的兒子,以其首級祭奠竇勛。
竇憲不僅敢于殘害朝中大臣,對劉氏宗親他也絕不手軟。
都鄉侯劉暢是齊殤王劉石的兒子,漢章帝去世后,劉暢回到京城吊喪。劉暢平時就品行不端,但是他相貌堂堂,來京城后,竇太后一見之下十分喜歡。
竇憲擔心劉暢得到竇太后的寵信會影響自己專權,于是派人將其刺殺,然后把這件事嫁禍給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
雖然竇憲為自己找了替罪羊,但是最終竇太后還是清楚了事情真相,她當即大怒,下旨將竇憲禁閉于內宮之中。
竇憲自知罪責難逃,恰好此時南匈奴向漢朝請求出兵討伐北匈奴,為了保全自己,竇憲主動請求率兵討伐北匈奴。
這一去,竇憲不僅保全了性命,他還平定北匈奴,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為大將軍,一時權傾朝野,朝廷中大小官員都前來依附。
竇憲更加驕橫。
四、透明人漢和帝
在竇太后把持朝政、竇氏兄弟專權的幾年時間里,漢和帝因為年少,只能是透明人一般的存在。
不過,這個透明人有著超乎常人的心智,在被人忽視中他在不斷地成長。身處權力漩渦,他對權謀機變有著極為深刻的領悟,對當前形勢有著極為清楚的認識。
劉肇明白,現在朝廷內外沒有自己可以信任的人,于是他把目光投向后宮,在那些隨時侍從在身邊的宦官中尋找可以信賴的人選。
中常侍鄭眾進入漢和帝的視野:鄭眾從劉肇還是太子時就跟隨他,他謹慎機敏,富有心計,更重要的是,他從來沒有依附竇氏集團。
劉肇看好鄭眾,所以當他得知竇氏集團密謀要除掉自己、陰謀篡逆時,他首先選中商議對策的人選就是鄭眾。
然后是劉氏宗親:劉肇最信任的兄弟就是當年的太子,如今的清河王劉慶。劉慶經常出入宮廷,劉肇和鄭眾商議好對策之后、采取行動之前,他想從史料中尋求相關策略以做指導,于是密令劉慶從宮外為自己找來《漢書·外戚傳》,從中搜集君主誅殺外戚的先例。
萬事俱備,只欠行動。
五、“忍”字訣
劉肇的《漢書》沒白讀,他從漢宣帝處理霍家一事中吸取了足夠多的經驗:隱忍為先。
劉肇知道,竇憲現在手握重兵,自己稍有風吹草動就容易引起他的警覺,所以當竇憲班師回朝時,劉肇不僅命人到郊外迎接,還大加犒賞,按照將士的級別各有賞賜。
漢和帝的表現讓竇憲既感榮耀,又頗自傲。
等竇憲進城之后,漢和帝突然發難,將竇氏集團的成員,郭舉、郭璜、鄧疊等人盡皆逮捕入獄,不久都被誅殺。
緊接著,漢和帝下旨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將其改封為冠軍侯,同時勒令竇憲、竇篤、竇景兄弟幾人都回自己的封地去。竇氏兄弟各回封地之后,很快就收到了漢和帝讓他們自裁的旨意。
一系列老練迅猛的操作,讓人很難相信籌劃這一切的只是一位14歲的少年。
如果讓這位少年天子奪回大權后分享一句獲勝感言,他肯定會深有感觸地說:“讀歷史太有用了!”
六、親政
掃清竇氏集團的勢力之后,竇太后被迫交出手中權力,漢和帝開始親政,他勤奮、仁慈,體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詔賑濟災民,減免賦稅,有“勞謙有終”之譽。
公元97年,竇太后去世,太尉、司徒、司空等多位重臣聯名上奏,揭發竇太后種種罪行,請求廢去竇太后的封號,不能將竇太后與漢章帝合葬。
直到此時,梁貴人的娘家人才敢奏明漢和帝,揭開他的身世之謎:竇太后并非他的生身母親,他的生母是梁貴人,因為竇太后的設計陷害還導致了梁家人的一連串災難。
雖然有眾位大臣和梁家人的奏章,但是漢和帝感念竇太后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沒有廢去她的封號,為她賜謚“章德皇后”,與漢章帝合葬于敬陵。
至于梁貴人和宋貴人,漢和帝追封生母梁貴人為皇太后;允許清河王劉慶為母親宋貴人祭奠致哀,并下詔太官四時備禮祭祀。
公元105年,也就是漢和帝親政十余年后,全國墾田面積達到732萬多頃,達到東漢時期的最高點;人口五千余萬,東漢國力達到鼎盛時期,被稱為“永元之隆”。
后記
公元106年,年僅27歲的漢和帝病逝,被葬于慎陵,謚號“孝和”。
漢和帝出生剛一百多天的兒子劉隆繼位,是為漢殤帝。
漢和帝少年即位,年僅14歲就具備出眾的智慧、氣度與膽量,他在位期間,將東漢的國力推至頂峰,可惜天不假年,這位賢明勤政的君主親政不過十余年時間。
隨著漢殤帝繼位,接連幾位嬰兒、少年君主登上寶座,政權相繼被掌握在外戚、宦官手中,東漢王朝江河日下,逐漸走向衰亡。
本文參考資料:《后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后漢書·皇后紀》、《后漢書·竇融列傳》、《后漢書·章帝八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