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導,字茂弘,出身于魏晉名門瑯邪王氏。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本人,忠誠,正派,沉穩,仁慈敦厚,能忍讓、顧全大局。按今天的話,身上充滿正能量。
王導善于團結各方勢力,維護中央權威。東晉政權是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后建立的,王導在中間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王導就沒有東晉的建立。王導在隨司馬睿渡江南遷后,就利用自己的聲望,拜訪聯絡南方的世家大族。最初,南方那些大士族根本沒把司馬睿放在眼里,一個也不來拜見他。王導和他任揚州刺史又很有勢力的兄長王敦想了個主意,抬舉司馬睿,他們竭力在司馬睿身邊裝得畢恭畢敬,才讓江南有名的士族首領顧榮、賀循受到震動、進而都聽命了司馬睿,司馬睿也在南方也就站穩了腳跟。司馬睿很感激王導王敦兄弟,以致要“王與馬,共天下”。
王導受儒學影響,堅持正統思想,不隨波逐流。司馬睿喜愛瑯玡王司馬裒,有以他取代長子司馬紹,王導說,自古立太子都是立長子,廢長立幼,多生事端,而且司馬紹也很賢明,不應當隨意改變。經過王導勸諫,太子的名分才得以確立。
司馬睿曾對他說“卿,吾之蕭何也”。說,“導德重勛高,孤所深倚”,可見對王導多么信任,敬重。
王導仁慈敦厚,有惻隱仁愛之心。大土豪石崇每次請客飲酒,常讓美人斟酒勸客。如果客人不喝酒,就讓侍衛把美人殺掉。一次王導與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導向來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殺人,當美女行酒時只好勉強飲下。王敦卻不買賬,他原本能喝酒,卻偏不喝。結果石崇斬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責備王敦,王敦說:“他自己殺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關系!”可見他二人性格迥然不同。
王導識大體,顧大局,太義滅親。王敦是當時權臣, 王導堂兄。當王敦反叛時,王導不受王敦拉攏,竭力維護東晉帝室,并與之劃清界限,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天亮時到臺閣處向朝庭請罪。司馬睿因王導素來忠誠正直,不但不加罪,還下詔說:“王導以大義而滅親,可以把我任安東將軍時的符節授予他?!?王導那樣做,既保全了王氏宗族,也避免了東晉政權更大的動亂。
王導善書法,能自成一格,同他堂侄王羲之一樣,其書法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