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偉大的三個皇帝分別:
朱元璋,出生1328年,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瞻基出生1399年,明朝的第五位皇帝;
朱棣,出生1360年是朱元璋的兒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一、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一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后改名為"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 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 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確立了 "不征之國”。
二、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聰穎,深得祖父朱棣喜爰。永樂九年(1411年),冊立 為皇太孫,多次跟隨明成祖朱棣征討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 (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
政治上,明宣宗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內閣地位,任用"三楊”、蹇義、夏原吉 等;教導宦官讀書參政;經濟上,實行休養生息,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對外關系 上,進行第七次鄭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 寧、隆慶諸城,明宣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會經濟空前的發展。
三、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 年- 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應天,時事征伐,并受封為燕王,后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明成祖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關鍵人物,同樣在中國歷史上明成祖也是一個重要人物,他完善了中國的文官制度,奠定了明、清兩朝的政治格局,影響了明、清兩代五百余年的政治生活。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明成祖統治期間以永樂作為年號,朱棣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并且宣揚國威,大力開拓海外交流,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上可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所以后世史學家稱其為永樂盛世。
明朝最差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這一生做過很多錯事,例如寵信奸邪小人等,但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土木之變與 錯殺于謙。在宦官的慫恿下明英宗魯莽親征,然而前線潰敗,準備打道回府,但在土 木堡被瓦刺軍追上了 ,這一戰包括隨從大臣共有50多人喪命,而敵軍只損失了 10幾 人,明英宗也被俘虜,土木之變讓明朝損失慘重,后來明英宗復辟后,殺害了于謙等 武將功臣,史稱"奪門之變"。
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明思宗朱由檢
明崇禎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檢(公元1611-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從明熹宗手上接過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他一方面勤儉自律、清心寡欲、勵精圖治,試圖重現明皇朝當年輝煌景象;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頻繁更換和濫殺大臣,以致眾叛親離,最終這位比前朝幾代皇帝都要賢明的君主,“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自縊在煤山的清風明月下。
朱由檢的確像他所說的那樣:朕不是亡國之君,爾皆是亡國之臣。如果把朱由檢放在一百年前,他會是新一個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開創出一片太平盛世。可這是禍不單行的年代,浙江地區臺風肆虐,海嘯對沿海居民造成了不計其數的損失。更加要命的是,明朝末年正經歷小寒紀,氣候的寒冷讓谷物減收,天時地利人和,朱由檢沒有占到一樣。
明朝最賢惠的皇后馬秀英
馬秀英(1332~1382年),幼年喪母,十二歲時被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為義女。當時,朱元璋是郭子興的下屬。二十一歲的時候,馬秀英嫁給了朱元璋,她雖生在亂世,卻頗具膽識,在危境中,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與他共同渡過了十五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
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和一生最敬重的人。馬氏之賢可與東漢的明德皇后,唐朝的長孫皇后相比。自從和朱元璋結婚后,就盡心盡力做好一個賢內助的本分,使得朱元璋無后顧之憂,得以專心打仗,發展勢力,最后成就帝業。
明朝的開國功臣為何只有湯和能善終?
湯和最后之所以得善終,是因為他做人低調,知道如何能夠讓朱元璋打消對自己的懷疑,步步謹慎,而對于這個幾十年的老友,朱元璋對湯和的感情還是比較復雜的,有過信任,有過怨恨,有過懷疑,也有過真情實意,也正因為湯和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明朝是什么樣的年代?
明朝一共276年。明朝是一個黑暗與輝煌并存的時代,雖然政治并不算十分清明,但是在許多方面依然 創造了盛世之景。如軍事方面向外擴張征伐,祖國版圖變遼闊,臺灣也被收復。又比 如重工業與輕工業的繁榮,以及中外交流通商的發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