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關后的去向成了歷史謎團,古來學者眾說不一:
教化胡人說?!逗鬂h書—襄楷傳》記載“或言老子夷狄為浮屠”,是說老子到西邊教化胡人,后來成了佛。老子講柔能克剛,出關騎的是性格溫順的青牛而非烈馬。胡人是游牧民族,剛烈好戰,老子出關或許就是用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區教化胡人,只是在西部沒有找到任何痕跡證明此說。
臨洮成仙說。此說法認為老子萬年在甘肅臨洮修身養性,閉門煉丹,得道后在臨洮超然臺成仙。當然,成仙是神話了的說法,居住倒是很有可能。
欒川隱居說。這種說法認為老子出關后,沒有西去,二十調整方向,經盧氏,到了風景秀美的欒川隱居了,所以才有了老君山。今天的老君山上有殘碑為證,為了紀念老子,此處還有老君河和老君廟等。
與西去說相反,《莊子》、《韓非子》、《禮記》等古書記載老子離開周室后,并未西去,而是東去老家(今河南鹿邑)隱居。很多人認可這種說法,因為炎黃子孫看重的是落葉歸根;而且史料中有“孔子問禮”的記載,老子故鄉與孔子故鄉相隔不遠,這為孔子問禮提供了相對便利的交通。不過,這只是種猜測,現實中還沒有確切的證據驗證這種觀點的正確性。
老子,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據說他的耳朵又長又厚(今天說大耳有福就是因他而來),故名耳,其母親懷孕81天后于李樹下生了他,一出生他便童顏鶴發,像個老頭,故取名老子。
老子曾在東周做“守藏室之史”,就是收藏館館長,里邊藏有“三皇五帝之書”等極為重要的史料、珍寶。只是老子生不逢時,周景王去世后,王室起了內訌,王子朝做了叛賊,從收藏室中偷走了很多典籍寶物逃到了楚國。老子是館長,又是楚國人,豈有不受牽連的道理。他只能逃出都城洛陽,西出函谷關。
古代出關需要有關牒,可是老子擅離職守,又處于一個可能受到牽連的尷尬地位,無論如何也難以向朝堂索要關牒。索性的是,老子在當時就已經小有名氣,不少文人墨客都對他十分敬重,函谷關的關令尹喜就是其中一個。
?“騎青?!惫湃巳苏J為“青”是東方的代名詞,“主春”,給大地帶來生機,代表東方。老子離開周室,西出函谷,后人稱其為“東方圣人”,用青色正好取東方之意。這樣,騎著“青?!钡睦献泳涂梢岳斫鉃閬碜詵|方文明的使者,帶著博大精深的哲學,去感化蠻味十足的西方,與后世的“教化胡人說”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