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養生1
50歲后,有四個習慣的人最易發生腦梗,三個信號能抓住一個就很好
腦梗一種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血管疾病,多發于50歲左右的男性。
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其中腦梗所占的比例非常大。
所謂“血管健康人長壽”,腦血管堵塞是引發腦梗的源頭,所以,想要預防腦梗,就要從養護血管和清理血管垃圾入手。
50歲后,有四個習慣的人最易發生腦梗:
習慣1、長期抽煙酗酒
之所以把抽煙酗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這兩個習慣大多人男性都有,并且不認為其對身體會有多大的傷害。
其實根據調查顯示,患有腦梗的人群中大多數人都有長期抽煙酗酒的習慣。
抽煙會導致人體血液當中的纖維蛋白含量明顯上升,增加血液粘稠度,酗酒會刺激血管,致使血管收縮,兩者會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所以為了健康,一定要戒煙限酒。
習慣2、長時間久坐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很多人會說久坐難以避免,但其實我們日常可以有意識的稍微活動一下。
因為長期久坐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減緩,出現大腦供血不足等情況,一旦血栓堵塞腦血管,就會發生腦梗;
此外,血流減慢還會導致脂肪酸積聚在血管內壁上,易阻塞心臟的血管。
習慣3、偏愛動物內臟
不少人偏愛動物內臟,日常喜歡吃腦花、羊雜湯等,其實這類食物對身體的確是有好處的,具有補充鈣和蛋白質以及有補血等作用。
但是之所以不建議多吃,是因為其膽固醇的含量很高,長期攝入,會增加血液中脂肪的含量,造成血管壁上垃圾增多,出現血栓。
增加心梗、腦梗的發生率。
習慣4、壓力大,精神緊張
現在人的生活壓力比較大,精神容易長期處于緊張的 狀態。
研究發現,如果機體長時間處在緊張、激動或者疲勞的狀態中。此時,就有可能會引起血管痙攣的發生,從而影響到人體正常的血液循環,最終誘發血栓的形成。
血栓是導致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
腦梗發生前,三個信號能抓住一個就很好:
信號1:頭痛劇烈
腦梗發生前,腦血管部分被堵塞,就會出現頭痛頻發的情況。
甚至出現抽搐、昏迷、嗜睡等,甚至因咳嗽用力都會加重頭痛,一旦發生昏迷,腦梗就很容易上身。
信號2:眼前發黑
由腦梗引起的眼前發黑往往是一過性的,有的持續幾秒鐘或者是幾分鐘,然后會慢慢的恢復狀態。
有的患者并沒有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的現象,卻出現短暫性的視網膜缺血癥狀,這主要是因為腦血管疾病的惡化而造成。
信號3:舌根發硬
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作運動性失語,是因為腦血管堵塞引起的大腦供血不足造成的。
大部分人在發病前會出現舌根發硬,表達不清的情況,還有一部分人根本聽不懂他人的講話,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可能腦梗來了。
想要預防腦梗,補充兩物,做好兩件事:
補充兩物:
1、補充水分
水分,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要血液正常流動,水分是必不可少的,是血液最好的“稀釋劑”。
喝好水,有助于血液健康,對預防血管堵塞,十分有益。
一天中最重要的一杯水就是在早上,經過了一夜的休息,早上起床后,人體體液消耗過多,處于缺水的狀態。
此時,血液容易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所以早起后要養成喝杯水的好習慣。
2、補充茶水
建議50歲左右的人,日常以茶代酒,不僅可以避免酒精對血管的傷害,茶水對于血管還有其獨特的作用。
養護血管,可以選擇綠茶,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人體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量,還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生幾率。
并且喝點綠茶,還可以減少身體對脂質的吸收,降低身體中總膽固醇的含量。
做好兩件事:
1、常做運動
運動可以增強血管的彈性,避免血管硬化,但是不建議選擇非常劇烈的運動,可以快走、慢跑、游泳等,身體可以接受,還可以養護血管。
常常運動,可以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可以抑制交感神經活動,讓人在正常狀態下心律變慢,減輕心臟的負擔。
世衛組織數據表明,比起每周步行<1小時的65歲以上老人,每周步行≥4小時的,心血管發病率低69%,病死率低73%。
2、控好血壓
正常人的血壓大多數是80-120mmHg,當血壓突然出現異常,一定要警惕。
不管是血壓突然升高或者是降壓過度,都會造成腦血管的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