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18-09-2321:26
互聯網興起一來,五胡十六國的歷史逐漸被大家發掘,一些精彩人物和歷史時刻被不斷提及。然而讀懂十六國,更需要先了解其歷史脈絡。其實這段歷史并非大家印象中的亂哄哄地你來我往,無章可循,其中的也有可以歸納的主線脈絡。本文在這里簡單梳理,可以作為大家了解這段歷史的入門文章。
西晉于280年滅吳統一全國,僅僅保持了11年的和平,然后爆發了歷時16年的八王之亂。與此同時,從黃巾起義開始內徙中原的北方各少數民族已經發展了接近一百年了。司馬家族的內斗徹底把中原帶入了深淵。
中原坍塌,群雄逐鹿。每族每國都經歷了谷底——高峰——谷底的興亡過程,這場大混亂中,有七個命運各異的群體。他們分別是,
1. 中原漢族
2. 東南漢族
3. 山西的匈奴族和羯族
4. 東北的慕容鮮卑和段部鮮卑
5. 雍州涼州的氐族和羌族
6. 河套地區的赫連匈奴和拓跋鮮卑
7. 涼州的漢族和鮮卑族
西晉時期北方各民族分布圖
八王之亂的后期,司馬越欲借助匈奴力量爭奪權力,封其部將劉淵為北部單于。劉淵本為并州的匈奴左部首領,于是借助朝廷封號回鄉的劉淵整合匈奴力量,于公元304年在山西離石稱漢王。
同年氐族首領李特割據成都,后來建國為成漢。
劉淵起事之后擊敗數次前來進攻的西晉軍隊,站穩河東。當時在北方起兵的羯族石勒、鮮卑和漢族義軍相繼投奔。公元308年劉淵稱帝,先后發兵兩次攻擊洛陽,均遭失敗。310年劉淵病死,其子劉聰奪位之后即發劉曜和石勒兩路大軍破洛陽,虜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懷帝子司馬鄴輾轉到達長安被擁立為皇太子并于懷帝死后繼位。劉曜于316年破長安,西晉滅亡。
關中中原士族百姓因避禍或西遷或南遷,涼州刺史張軌收納流民,開辟耕地,興農立學,設置郡縣。南遷士族們則聚攏江南,317年擁立已經在建康經營了10年的司馬睿建立東晉。在這一年,有東晉、漢和成漢三國并立。317年另有受西晉冊封的代國拓跋鮮卑政權,前趙封的武都政權,西遷朔方的鐵弗匈奴,以及忠于東晉的涼州地方勢力。
318年劉聰病逝,其子短暫登位后被靳準篡位。劉聰族弟劉曜最終奪得帝位,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劉曜即位后地位并不穩固,此時石勒趁亂已經控制了河內及并州大片土地。石勒于第二年也稱趙王,于是有個匈奴劉曜的前趙和羯族石勒的后趙。后趙立國后,先后滅掉了河北的段部和漢族藩鎮,打敗了渡江而來的東晉祖逖。
324年,前趙封據有涼州已經二十多年張氏為涼王,前涼建立。
同年后趙和前趙發生戰爭,第二年后趙石虎開始大舉攻擊前趙,前趙大量部眾歸降,勝利后趙盡有司、豫、徐、兗四州之地。326年,十六國最長壽的兩位國主,慕容垂和慕容德兄弟倆出生。
329年,石虎攻破長安,占領關中,前趙滅亡。333年,石勒駕崩,其侄石虎廢殺其子,自立為帝。石虎徙關中氐羌十萬充實國都,氐族苻洪鎮枋頭,羌族姚弋仲鎮清河。335年,由襄國(今河北邢臺)遷都至鄴(今河北臨漳)。337年慕容垂之父慕容皝建立前燕。
此時的北方贏來了西晉滅亡之后的第一次基本統一,僅有邊緣地區的前燕前涼和代。石勒石虎維持這一局面將近20年。倘若治理得當,說不定可以開啟一個新的統一王朝。但石虎即位之后統治殘暴,民族矛盾也被激化,中原人口減少。鮮卑開始大規模內遷。石虎的最終統一努力也遭到了失敗。
342年,前燕擊敗了后趙的二十萬大軍,解除了來自中原的壓力。在此期間,隴右鮮卑最強大的一支乞伏鮮卑經寧夏遷到隴西一帶,東晉桓溫則率兵滅成漢。
344年,十三歲的慕容垂已經開始隨父出征了。
346年和347年石虎三次發動對前涼的戰爭均遭失敗。
349年,石虎病死,其子石遵借助冉閔的力量奪得帝位之后謀劃殺掉冉閔,反被冉閔所殺,石虎子石鑒被立為帝。
冉氏本為漢族,其父被石勒擄獲之后,年少勇猛,甚得石勒喜愛,并命石虎收為養子。冉閔秉父基因,少年時代就臂力過人,果敢敏銳。石虎非常喜歡他,當他如親孫兒般撫養。冉閔成年后,身高八尺,智勇雙全,帶領的軍隊紀律嚴明,被石虎委以重任。
后趙皇位之爭,原來在石虎諸子之間,冉閔介入之后,漸漸演變成胡漢之爭。石鑒被立位帝后冉閔占據都城鄴,石琨率七萬人伐鄴,冉閔僅領騎兵數千,大敗石琨軍隊,斬殺三千人。
350年冉閔殺死石鑒在中原漢族的擁護下建立大魏,史稱冉魏。石祇得到石鑒已死的消息,在石琨等擁立下在襄國的繼位稱帝。
后趙瓦解,天下大亂,同年氐族將領苻洪在石虎去世后奪下關中建立前秦,原在遼西的段部首領段龕趁機于廣固(今山東青州)稱齊王。前燕也采納了十九歲的慕容垂的建議攻取幽州。
后趙派石琨率軍討伐冉魏,冉閔先后在邯鄲和蒼亭打敗石琨。351年,冉閔進圍襄國,攻城三個月而不破。石祇搬來前燕慕容俊和羌族姚襄救兵合擊,冉閔大敗。于是攻守相易,石祗派劉顯帶領七萬士眾攻打鄴城,結果冉閔大敗劉顯,追擊到陽平,斬殺三萬余人。劉顯畏懼,秘密派出使者請求投降,并請求殺死石祗來作為報效。四月,劉顯果然殺死石祗,把石祗的首級送到鄴城,后趙亡。
公元352年,前燕攻取幽州薊州,冉閔帶兵抵抗,前燕慕容恪軍用連環馬陣,擊敗冉魏。冉閔一人斬殺燕兵300余名而突出重圍,但坐騎突然暴斃,冉閔被擒,當年6月被殺。鄴城也被攻破,冉魏滅亡。
356年前燕滅段齊,357年,前燕遷都鄴城,365年慕容恪和慕容垂合力占領洛陽,取得中原控制權,369年面對節節勝利的桓溫北伐軍,慕容垂臨危受命在枋頭大敗桓溫,前燕達到鼎盛。
而在同一時期,民族關系比較緩和的的前秦也于354年打敗東晉的北伐,鞏固了關中的統治。357年苻堅登位,任王猛以政。王猛采取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貴族勢力發展來強化中央力量,并興修關中水利,前秦開始了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力逐漸增強。359年,河套的匈奴鐵弗部也投降了前秦。
打了勝仗的慕容垂遭到輔政大臣慕容評的猜忌,無奈慕容垂369年底投奔苻堅。此時前秦兵強馬壯,苻堅遂開始討伐前燕的計劃。370年春,王猛率軍討伐前燕,先后攻克洛陽、晉陽。然后兩軍對峙于潞川,前燕起初并未處于下風,但由于主帥慕容評為人貪鄙,致使軍心離散,結果前燕15萬主力部隊被王猛所率領的前秦軍殲滅。苻堅趁勢率10萬軍隊攻破前燕的首都鄴。十一月,苻堅攻破鄴城,前燕滅亡。前燕貴族被盡數帶往長安。
371年,前秦滅仇池;
373年攻下東晉梁益二州。
374年,鮮卑人受到前秦氐族貴族的懷疑陰謀復國前燕。有人建議誅殺鮮卑人,苻堅未聽,慕容垂等人逃過一劫。
376年,滅前涼張氏;同年,乘鮮卑拓跋氏衰亂之際,進兵滅代,統一北方。
公元376年形勢圖
378年前秦進攻東晉襄陽,但一年之后才攻下。然后進攻淮南和江陵受挫。
383年苻堅派呂光出征西域。同時不顧王猛勸阻親率百萬大軍欲一舉滅晉。10月,秦將苻融率秦前鋒部隊攻占了壽陽,東晉謝玄率軍8萬由淮河西上,迎擊秦軍。11月,北府將領劉牢之洛澗大捷鼓舞了晉軍士氣。雙方在淝水對陣,西岸的秦軍欲后撤讓晉軍半渡再擊,但勞師遠征、士氣低落的秦軍一撤即潰。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苻融被亂兵沖倒,然后被晉軍斬殺。主將被殺,秦軍驚恐,于是引起連鎖反應,全軍潰逃。
前秦戰敗之后,北方立即陷入了混亂狀態,原先歸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紛紛乘機獨立。384年,慕容垂東走建立后燕,慕容泓建立西燕,羌人姚弋仲之子姚萇建立后秦。385年,乞伏國仁建西秦,仇池國重新自立,苻堅也被后秦部將殺死。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388年,丁零人翟遼建立翟魏。389年,呂光從西域返回途中占領涼州建后涼。
后燕慕容垂先后在392年滅亡翟魏,394年滅亡西燕,恢復了前燕的故土。
394年,前秦最后一任國君被西秦涼州刺史斬殺,國滅。395年,后燕慕容垂派兒子慕容寶攻北魏,拓跋珪面對后燕軍的進攻,針對其恃強輕敵,采取示弱遠避、待疲而擊的方針,同時注重瓦解對方軍心,奮勇追擊,在參合陂決戰中殲滅四五萬燕軍。第二年三月慕容垂又親自攻打北魏,雖然打了勝仗,但慕容垂4月即病逝。從此后燕北魏兩國力量發生變化,后燕再無力阻止北魏勢力進入中原。當年拓拔珪攻破中山,后燕被分為南北兩部分。
395年呂光率十萬大軍攻打西秦,西秦投降,后涼達到鼎盛。但西秦叛服無常,397年,后涼再次攻打西秦失敗之后形勢急轉直下,青海的禿發鮮卑首領拒絕后涼冊封,自稱大單于,建立南涼。后涼張掖太守段業借助匈奴盧水胡力量建立北涼。
398年,鎮守后燕南方的慕容德建立南燕,當年慕容德已經七十二歲。
400年,唐朝先祖李暠建立西涼。當年西秦又敗于姚興,投降后秦。
401年,沮授蒙遜殺段業,北涼落入匈奴盧水胡人。
403年,后涼因后秦、南涼、北涼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涼亡。
東晉的桓溫之子桓玄在荊州建立楚政權,史稱桓楚。
405年,桓楚被劉裕所滅。同年,東晉遂自稱梁、秦二州刺史譙縱在四川自立,史稱譙蜀。
406年,后秦將領,匈奴鐵府部的赫連勃勃攻打北魏,奪得了朔方,第二年叛秦自立,建國號夏。赫連夏建都統萬城,四個城門東門名招魏,西門名服涼,南門名朝宋,北門名平朔,可見其野心之大。409年馮跋取得后燕大權,史稱北燕。410年,東晉劉裕滅南燕。413年,東晉軍攻進成都,譙縱自縊,譙蜀滅亡。414年,西秦滅南涼。
417年,劉裕滅后秦返回健康,第二年代晉建宋。418年赫連勃勃趁劉宋鎮守將領內訌,奪得長安。赫連勃勃殘暴嗜殺,關中人民深受其害。421年,沮授蒙遜滅西涼,北涼疆域達到鼎盛。
此時,較早內附的匈奴、羯以及氐羌等都已式微。崛起與河套地區兩側的鐵弗匈奴和拓跋鮮卑在北方形成了赫連夏和北魏對峙的局面。
但對峙局面沒有相持多久,423年,一代雄主拓跋燾即位,425年赫連勃勃病故。426年拓拔燾攻破西安,427年攻破統萬城。431年西遷的赫連定滅西秦,欲渡黃河取北涼,結果被吐谷渾殲滅,赫連夏滅亡。436年滅北燕。
公元436年形勢圖
拓跋燾又分別于439年滅北涼,443年滅仇池,北魏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拓跋鮮卑原來居于黑龍江流域,匈奴西遷之后進入漠北,后來又遷至云中及河套一帶,先建立代國。前秦滅亡之后又建立了北魏。在五胡十六國之時諸侯紛爭條件下,北魏面臨諸多對手,情況復雜,但能審勢度勢,確定先后打擊的目標,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各個擊破最終結束了十六國時期的混亂局面。
公元443年形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