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02-1216:55優質創作者
楷書,也叫“真書”、“正書”,由隸書發展而來,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
尤其是到了唐代,楷書發展頂峰,出現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三位楷書大家,加上元代趙子昂,也就是大家常說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
歐陽詢的晚年經意之作《九成宮醴泉銘》,被歷代書家所推崇,號稱“天下第一楷書”,或者是“楷書之冠”!
歐陽詢相貌丑陋,再加上他童年不幸(因父親歐陽紇在廣州起兵造反,全家被殺,僅存他一人),長時間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了隋朝末年的戰亂、唐朝建立,再到玄武門之變,他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變故,所以在他的書法中,他的書法會有一種險絕之氣,會蘊含著他人生的一種不平的氣韻和他一種特殊的人生經驗。這種人生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內化成他的藝術追求,從而表現在他險絕的書學審美追求上。
在飽嘗憂患中成長起來的歐陽詢,篤愛書法,幾乎達到癡迷的程度,傳說他得到《指歸圖》(王羲之傳授王獻之的),癡迷研究數月,由此得到王羲之筆法精髓。
書貴瘦硬方通神,《九成宮醴泉銘》的點畫具備瘦硬、秀麗、溫潤三種風格,比瘦金體粗,比顏體字瘦,在肥瘦方面處于適中的狀態,方圓兼備,筆勢綿延,猶如武士刀,給人一種婉轉秀美、剛柔相濟的美感。
歐楷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和之美”,也是大家常說“平正中見險絕”,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時已是76歲,加之又是奉敇而作,更是用心,且此銘筆力剛勁清秀,結體險絕瘦峻,既得北碑方正峻利之勢,又有南帖風姿秀雅之韻,故歷代推為學書之正途、初學之典范。
今天某位書法家,其弟子眾多的,媚師而言:已經超越歐陽詢,自成一派!
如果仔細對比他的楷書,缺乏了歐陽詢楷書中險絕勁俏的特點,而且結體上也沒有歐陽詢那么高明,為了降低書寫難度,而且追求一種平穩,端莊的效果,結果搞的是死板呆滯,千人一面,是一種整齊的丑陋!
在清代,歐楷大師有黃自元、林則徐、姚孟起等人,其中姚孟起是名不經傳的貢生!
但姚孟起是深得歐陽詢筆法精髓之人,他留下一本字帖《姚孟起臨九成宮碑》,他在書法史評價為“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
也就是說他的《姚孟起臨九成宮碑》無限還原了《九成宮醴泉銘》神采,姚孟起用筆有方有圓,筆畫瘦勁但不生硬。帶有隸書筆意,主要表現在豎彎鉤和捺的用筆上,提按自然,沒有突出的方正棱角,筆畫圓轉婉麗,使整個字剛柔相間。字形大多偏長,在嚴謹整齊的結體中有著許多細小的變化,字的中間部分緊湊,再現了歐陽詢的“平正中見險絕”的神韻!
如果說《姚孟起臨九成宮碑》唯一的缺點,就是對歐陽詢亦步亦趨,沒有自己的筆意,也是最難得可貴的,給我們留下一本難得再現歐陽詢筆法精髓字帖!
《姚孟起臨九成宮碑》在200年前是最流行的歐楷的入門教材,一直影響到民國,可惜80多年前失傳了!
今天有識之士費勁艱難,終于把《《姚孟起臨九成宮碑》進行高清復制,制作成一本歐楷字帖,期待所有喜歡楷書的朋友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