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 · 告
果園生草是一項先進、實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果園田間小氣候、提高果樹根系吸收能力、減少化肥、農藥用量,還可以提高果實品質等諸多好處。
但是,多數果農對果園生草還是一知半解,草到底怎么種,選用什么草種、什么時候種、如何培養刈割,又該避開哪些誤區呢?這都需要著重注意,才能發揮果園生草的綜合效益,達到果園生草的目的。
一、橘園選用什么草種好?
適合橘園種植的:白三葉草
橘園人工種草應選擇一些易人工種植、適應性強、固氮培肥、矮稈(草種高度低于50cm)、淺根性、不能與柑橘樹有共同的病蟲害,既能抑止雜草的生長,又不至于與柑橘的生長有強烈的爭水、爭肥矛盾的草種。
如黑麥草、白三葉、箭舌野豌豆、紫云英、鼠茅草等。
黑麥草
箭舌野豌豆
紫云英
據研究報道,橘園經常種植的黑麥草、白三葉、箭舌野豌豆,它們根系主要分布在20cm的淺土層,與柑橘根系分布范圍(表土層下10-60cm)交叉程度小,也與柑橘在水肥的競爭不大,還有利于柑橘根系下扎。
這3種草種對柑橘根系分布無顯著影響,來自“中國南方果樹”
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從全年控雜草效果來看,全園種植白三葉是一種較好的草種,有良好的固氮能力、能培肥地力,與果樹爭水、爭肥矛盾小,矮生匍匐,不影響果樹行間的通風透光,是春季控草和為橘園提供綠肥的重要草種。但是,白三葉耐旱性差,降雨量不足400mm的地區則不宜生草。
白三葉控草效果更好,來自“中國南方果樹”
日本橘園樹下的三葉草
歐美橘園樹下的三葉草
二、關于果園生草的兩大疑問:
1.肥水競爭:
生草初期的確存在草與果樹爭肥的問題,0~20cm土層是各草種水肥利用的主要區域,而果樹根系的集中分布層則在地下20~40cm,所以選擇合適的草種,競爭相對來說較輕。
并且,隨著生草年限的增加和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土壤理化性質和通氣性改善,土壤抗蝕力、涵養水源能力、供肥保肥能力和養分有效性等同步提高,果園生草栽培將逐步走上良性軌道。
2.病蟲問題:
這個是果農們最為擔心的問題,生草后,果園濕度加大,同時給各種病原、蟲害提供了藏身之所,導致頭兩年病蟲害的發生趨勢有所加重,不少人開始萌生退意。
但從長遠來看,果園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樣化,會為天敵提供豐富食物和良好的棲息場所,克服了天敵與害蟲在發生時間上的脫節現象。
生草后優勢天敵數量明顯增加,天敵發生量大,種群穩定,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蔓延,連續多年生草園可形成平衡穩定的生態系統,而且這種有利因素是隨著生草年限的增加逐漸顯現并加強。
三、什么時候種草?
種草的時間一般在春季的3~4月或秋季9~10月,果園生草的播種以條播或撒播為主,春季適宜條播,秋季適宜撒播。種草前應人工或用除草劑徹底清除惡性雜草(如鐵線草、香附子、水花生等),精細整地,施足基肥。一般幼園只能在樹行間種草,其草帶應距樹盤外緣40厘米左右,作為施肥營養帶,而成齡果園,可在行間和株間種草,但在樹盤下不能種草。
四、種草后,草體怎樣管理?
1、水肥管理:果農常誤認為種草可以保水增肥,就就放任自流,出苗后的水肥管理是種草成功的關鍵。應及時中耕,消滅其他惡性雜草,苗期還應施提苗肥尿素4~5公斤,當果園天旱缺墑時,就要及時灌水,緩解果草之間肥水之爭,使生草盡快覆蓋地面。
2、刈割覆蓋:播種后的頭一年,苗弱根系小,不宜刈割,從第二年開始,一般一個生長季割2~4次,當草長到30厘米左右時,就要刈割,留茬10厘米左右。樹體花芽分化時要割1 次草, 保證樹體地下營養供給,高溫干旱前將刈割下的雜草覆蓋在樹盤上,以利保墑;果實成熟季節淺鏟或割除草,有利于促進果實著色成熟。
3、草的更新:3-5年后,生草開始老化,這時應及時翻壓,注意將表層的有機質翻入土中。翻壓時樹的旁邊要淺翻,以免傷著樹根,翻壓時間以晚秋為宜。行間可休閑1-2年后再重新播種。
果園生草后要加強管理,才能發揮果園生草的綜合效益,達到果園生草的目的。放任不管也會造成個別蟲害增加,如加重橘園青苔、根腐病等危害,果實膨大期有與果樹爭奪水肥的現象。
注:點擊原文可查看26種闊葉雜草的高清大圖
來源 | 農業助手、191農資人、柑橘產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