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昌市西湖區紀委、監察局 實行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 既是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的有效舉措,更是將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的現實選擇,對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健全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完善領導干部崗位風險防控機制能起到積極作用。近年來,南昌市西湖區認真執行市、區兩級《關于加強黨政正職監督的若干規定(試行)》,堅持把制約和監督黨政主要領導權力運行作為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務,大膽創新監管機制,構建嚴密監督網絡,積極破解黨政正職監督難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本文對我區加強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的主要做法、存在問題以及相關建議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制度實行以來,區委及區屬各單位均能認真貫徹執行,制定完善相關制度,明確一名副職分管人事、財務、工程項目建設、大宗物品采購、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工作。有的單位還結合工作實際,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健全制度,規范運作。針對制度執行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各單位不斷建立健全相關監督管理制度,如:區委辦、政府辦帶頭制定《關于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一崗雙責”分工的通知》,明確了一把手及其他班子成員各自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責任范圍、責任內容及要求,為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提供了組織保障;桃花鎮制定了《領導干部職務消費和單位公務消費公示制度》,要求“三公”經費在鎮黨委會上進行通報,并按季度填寫公示表進行公示;區商務局制發了《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態制度(試行)》、《西湖區商務局黨委、行政議事規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尤其細化了財務管理、項目建設和物資采購等事項;全區各單位普遍制定了“三重一大”事項議事規則或實施辦法,嚴格落實“六個不直接分管”制度和執行“三重一大”事項報告制度。明確“六個不直接分管”相關事項:屬日常性事務由各職能科室提出建議,報分管領導同意后執行落實;屬重要性事務,經分管副職審批,報主要領導同意后執行落實;屬重大類事務,經班子會議集體研究決定。逐步形成了“正職監管、副職分管、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的規運作機制。 2、理順關系,加強管理。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大部分單位理順了班子內部正、副職之間,機關、下屬單位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了“當家”與“理財”、“主管”與“分管”、“上級”與“下級”的關系。人事任免討論方面:經抽查黨政會議記錄顯示,各單位“一把手”均不會對議題事先定調,不作引導性發言,較好的落實了黨政正職“三重一大”事項末位表態制度。財務審批方面:經抽查帳簿票據,各單位基本實行了原始票據由經辦人、證明人、部門分管領導、分管財務領導簽字,主要領導簽字審核把關,有的單位還根據實際制定了發票審批單,由經辦人填寫審批單后交財務上報銷等“層層簽字、層層監督”的流程。同時超過規定數額的票據,經分管領導審批后,由主要領導會簽審批;超過限定數額的大額開支經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任何個人無權擅自決定大額資金(資產)的開支使用及處置,“一把手”對總體財務開支情況負總責,定期審核監督。工程項目建設方面:凡30萬元以上、按規定應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統一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招標。30萬元以下、可以不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按照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經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由分管領導負責組織實施。大宗物品采購方面:凡列入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以及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和服務采購,各單位都由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實行政府采購。按規定可以實行協議采購或自行采購的,有的單位由辦公室統一負責,有的單位由業務科室填寫采購申請單,報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簽字同意后,再由財務室報區核算中心同意后購買,結帳時使用公務卡付帳。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方面:“一把手”尚未發現越權指揮,一般行政審批、執法事項由相關業務室負責審批、執法,或按有關程序審查后報分管領導審批;重大疑難事項提交行政審批領導小組或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分管領導負責審批。為加強對基層站所財務監管,區房管局還制定了《集中核算經費報銷審核制度(試行)》,將下屬房管所和物業公司財務統一納入局會計核算中心集中核算,進一步強化了全系統的財務管理,規范了經費報銷審核制度,理順了系統內部“上下級”之間的關系。 3、完善機制,強化監督。制度的落實需要一個好的機制作保障。通過調查,有的單位在執行制度過程中,建立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凡屬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均能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集體討論作出決定,會議記錄由專人負責,避免了因權力過于集中而造成違規違紀現象,形成了權力的制約。如區審計局凡涉及股級干部調整、政府采購、5000元以上財務支出等,均及時向歸口紀工委監察分局報告;區統計局建立了由局長擔任組長、局黨組成員擔任副組長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監督小組,主要加強對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的監督、檢查,定期對分管領導簽批的票據進行審核確認,對未按制度辦理和超越權限辦理的事項可行使否決權,對具有重大過錯的責任人實行責任追究;區城投公司通過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優化公司內部結構,調整班子成員分工,設立總工程師等專業技術崗,從“一把手”手中分權,形成了班子成員之間的監督機制;通過公開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及辦事操作流程,最大限度的讓職工參與公司事務,擴大知曉面,強化群眾監督力。 綜上,我區通過健全制度、規范運作,理順關系,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強化監督等措施,一方面強化了監督機制,真正讓“一把手”的權力公開透明。實行主要領導六個不直接分管后,有效分解了“一把手”的權力,各單位正職與副職之間相互監督,工作進一步公開化、透明化。“三重一大”事項不再由單位“一把手”個人說了算,須經集體討論決定,做到了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規范了管理流程,真正將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籠子里。各單位主要領導六個不直接分管后,“一把手”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工作、抓落實,分管副職在賦予了權力的同時,遵守紀律的意識明顯增強,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此外,將人事、財務、物資、基建等方面的權力從“一把手”手中分離出去,讓“一把手” 遠離廉政風險源,不犯或少犯錯誤,這對“一把手”來說是一種有效的保護。 二、存在的問題 從近年來全國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來看,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仍然是腐敗易發高發人群,其監督管理工作仍然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監督不力有著復雜的原因,既有主觀人文上的因素,也有客觀體制上的因素。雖然推行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強化了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成為我區積極預防和治理腐敗的一項有力措施,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副職空缺的問題。個別單位由于人員少,班子成員配備不齊,只有正職沒有副職,導致正職依然直接分管財務,簽批票據; 2、財務公開的問題。一些單位未在一定范圍內將本單位的財務開支情況定期進行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3、分管異位的問題。有的單位的財務工作干脆由紀工委書記或分管紀檢監察工作的領導直接分管,從而使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制約難以保證。 4、監督畏難情緒的問題。有的單位特別是在副職較多的單位,有的副職擔心管多了,別的班子成員有意見,日后相互之間工作關系難以協調,因而不敢放手工作。 5、監督意識不強的問題。個別主要領導干部主動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差,對監督存在反感情緒,想方設法逃避監督、排斥監督。部分單位雖然對“三重一大”事項執行了民主決策,但是未執行上報制度,未提前報送相關材料或者與紀工委監察分局進行溝通聯系。還有部分單位會議記錄內容不規范或者不完整,導致不能充分體現黨政正職是否執行“末位表態”。 6、監督方式不多的問題。一些監督措施缺乏約束力,如上級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主要采取檢查工作、聽取匯報、巡查約談、述職述廉等方式進行,這樣的監督方式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7、監督力度不夠的問題。一些監督措施只是停留在下發文件、以宣傳政策、提前預防為主的層面,監督力度顯然不夠。而且往往僅注重事后監督,對權力運行的全過程監督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規范和問責措施。 三、有關對策 要解決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中存在的問題,要從教育、制度、監督等多方面入手。 1、加強宣傳教育。立足教育,是對黨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落實好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制度的前提條件。一是加強政治教育。堅持把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增強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大局意識、黨性意識、責任意識,使廉潔成為一種共識、一種共為。二是加強紀律教育。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糾正四風為重點,對主要領導干部常念“緊箍咒”,早打“預防針”,澆注“防腐劑”。三是加強警示教育。抓好正面示范教育,教育和激勵領導干部爭當發展先鋒,爭當勤廉楷模;抓好反面警示教育,以案說紀,敲響警鐘,提高拒腐防變的警惕性。通過宣傳教育,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加強黨政正職監督的重要性,使全社會都參與到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正職履職履責的監督中來,提振民眾反腐倡廉信心。 2、強化制度建設。要進一步理順各種關系,做到制度完善、規定嚴密、管理嚴格、運行規范。一要嚴密健全制度。要進一步健全管理制度,推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強化領導班子的內部監督,全面推行黨政主要負責人“末位表態發言”制度,實施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公開述廉評議制度,落實紀委委員開展黨內詢問和質詢辦法;完善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制度等。二要嚴格落實制度。制度一經出臺,就要嚴格遵守、一以貫之,不能虎頭蛇尾、朝令夕改,誰違反就要嚴肅處理誰,不能心慈手軟、聽之任之,確保制度真正落實、真正有效。各單位要進一步細化分工,明確規定,黨政“一把手”在領導班子中,不直接分管財務、人事、工程建設項目、大宗物品采購、行政審批、行政執法事項,由各分管領導直接對正職負責。三要規范制度執行標準和操作流程。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是一項分權的改革,是對傳統行權模式的調整,為了使此項工作減少阻力、不流于形式,對于已建立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如:“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公共資產交易平臺制度、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務公開制度、干部任用選拔制度、民主評議制度、政府投資項目監督管理辦法、行政審批集中辦理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還要進一步細化與完善,尤其是針對不同單位的共性和個性,制訂符合實際、易操作、規范合理的制度執行標準與操作流程。 3、嚴格監督問責。一要強化監督制衡。建立完善監督協作機制,減少紀委對同級黨委的依附性,保證紀檢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轉變監督方式,實現關口前移。拓寬監督渠道,更好地發揮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群眾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的作用,增強監督合力,提高監督實效。二要加強責任追究。加強對各單位的監督檢查,強化審計監督、執法監督等,進一步貫徹落實“三重一大”議事規則,各單位黨政正職要認識到自身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嚴格執行職務消費專項審計、定期公示制度,嚴格執行作風建設的有關規定,增強與歸口紀工委監察分局的主動溝通聯系,自覺接受歸口紀工委監察分局的各項業務指導。同時,各單位在落實黨政正職“六個不直接分管”的基礎上,要切實加強對分管副職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要求分管副職要主動接受主要領導和黨員干部群眾的監督,每半年將分管工作情況在黨組會上進行匯報,進一步推進黨務政務公開,對“六個不直接分管”的分工、職責、權限、工作流程和工作紀律等,在局域網或公開欄上進行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