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在網上看到一個這樣的故事,大概是2020年,微博上一條討論青少年抑郁癥的微博超過了150萬點贊數。在微博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患上抑郁癥的孩子正在接受醫生的治療,醫生鼓勵孩子“真用功”,可一旁媽媽突然來一句“真用功?我看是懶得”,這種風涼話讓醫生即無語又可氣。
抑郁癥人數群體越來越多,就在2020年末《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提到我國居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加,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郁癥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是4.98%,抑郁癥和焦慮癥患病率接近7%。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認為一個人患上抑郁癥還是偷懶的表現,可現實情況卻是偷懶和抑郁癥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要說起偷懶,現代人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
偷懶大概分為這些:
1、拖延式偷懶: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會去完成,甚至總有幻想有別人幫自己完成。
2、追求舒服:能站著不走,能坐著不站,能躺著不坐。
3、追求捷徑:任何事情希望不勞而獲,潛意識認為多做事情就是一種很傻的行為,任何事情不能吃一點虧。
4、佛系無欲:這些人即使有很好的條件,但也不愿意追求上進,他們無欲無求,他們不爭不搶,心中自有天地,可以說是“佛系青年本佛”。
一般來說,上述這些懶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家里亂了本來需要打掃,但是他們選擇躺在床上玩手機,只要他們努力就可以做到立馬起身打掃。
可抑郁癥就不一樣了,抑郁癥的“懶”大部分沒法選擇。
一些人發現抑郁癥患者什么都不做,甚至就差別人給ta喂飯了,可是殊不知這些情況大部分是抑郁癥無法選擇的結果。
我們要知道,抑郁癥患者有個核心臨床癥狀:動力下降。
也就是說,抑郁癥的懶是不能選擇的,從心理學來看,這種情況可能和腦神經遞質中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匱乏有很大關系。
去甲腎上腺素有神經傳遞素和荷爾蒙兩方面作用,它增加心跳率和血壓,誘發存儲能量釋放葡萄糖和脂肪酸,并打開通向肺部的氣道,并提高大腦的醒覺度。
也就是說,去甲腎上腺素就像汽車中的汽油一般是我們動力的源泉,它匱乏了自然我們就沒有動力選擇做事情了,表現出來的就是懶洋洋的。
所以抑郁癥的懶是沒辦法選擇的。
比如一個抑郁癥患者ta看到家里亂糟糟的,ta非常想去打掃,可因為動力匱乏,連打掃房間的力氣都沒有,所以就繼續躺著,雖然也是躺著,可情況完全不同。
首先大家需要摒棄那些指責我們的聲音,并且告訴他們這是抑郁癥并非懶惰,如果這些人還是不能理解,我們自我接納即可。
其次,要按時服藥,上述我介紹了抑郁癥懶惰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有關,而市面上大多數抗抑郁藥物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最后,我想告訴你,痛苦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好休息,我在之前有篇專欄文章中介紹過,森田療法認為如果抑郁癥最嚴重的時候更需要安靜休息。
就像《丈夫得了抑郁癥》這部電影中,妻子建議丈夫在抑郁期間要學會好好休息。很多時候抑郁癥的發生并不是想摧毀你,只是希望你在痛苦的時候學會更好照顧自己,好好休息一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里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很多患上抑郁癥的朋友就是因為過分看重別人的眼光才得了抑郁癥,那么自己都快痛苦的撐不下去了為什么還要在意那些無關緊要之人的看法呢。
做你自己,尊重你的感受吧,你不是懶只是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