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揭開火針的面紗
毫火針是中醫微創醫學中的一種針灸療法。
毫火針是在火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火針功能的發展與延伸,具有安全,無痛,奇效,神速,微創的特點,是筆者的創新療法。火針是針灸中的一種特色療法,是針法和灸法鬼斧神工般的巧妙結合,是機械能量與高強熱能融于一體的祛除疾病的技術,是以燒紅的針體迅速刺入肌體的形式表現的醫療手段,是火與針在人類與疾病斗爭中演繹的精湛藝術,是中國古代微創醫學中的一枝奇芭,是人類防治疾病的首創。第二章、火針的功效
火針的功效可以說是一種奇效。為什么說火針是奇效呢?
因為火針在對穴位刺激的方法中,合三而一,不但具有物理的機械刺激,物理的熱能刺激,還具有生理的無菌性灼傷刺激。因此刺激強度大,作用時間長,產生的醫療效應也強。火針療法,借“火”之力通經活絡,集針之法激發經氣,取炙之溫陽驅散濕寒,聚三大攻勢而殲于一疾,故而臨床上非但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反倒如虎添翼,常有事半功倍,出手非凡,出人意料的療效。
脈管炎、靜脈曲張,火針一刺,便見療效,出人意料;
潰瘍久不收口,火針一點,去腐生新,很快愈合,出人意料;
火針點刺癰疽,解毒化瘀,立竿見影,出人意料;
火針止痛,針出痛止,出人意料;
毫火針治療面部黃褐斑,散刺在斑上,一周就消失掉,沒有疤點,出人意料;
現在的火針療法,應加上“現代”兩個字,即為現代火針。為什么要加上“現代”一詞呢?不是說火針過去療效不好,而是說火針在今天不斷地發展、推動與創新下,治療上不但操作安全,疼痛小,毫火針甚至做到無痛針灸,損傷更小,而療效卻更快更好,更上一層樓,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適應癥更為廣泛,治療效果更為提高。
火針在過去主要用于痹癥,筋骨痛,骨關節痛,現代火針療法已具有了十大功能:
1、止痛:祛寒除濕,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津液運行,則疼痛自止,這是火針治療痛則不通的病理機制。因此火針能夠治療因為寒邪、濕或風邪引起的腫痛。如對痹證、風濕關節炎、腰腿痛、尤其是頑固性風濕病有著特殊的療效;
2、止癢:疏通經絡,使氣機疏利,則祛風止癢。火針不僅止痛,止癢效果也好。火針可治療各種以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病。所以對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等各種疑難皮膚病,火針都有比較好的療效。
3、止麻:氣為血之帥,氣到血則到,血到則營養到,火針引陽達絡,助陽化氣,則麻木自解。火針可治療各種以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病。
4、止攣:運行氣血,調整脈絡,則痙解攣止。面肌痙攣,神經麻痹晚期的痙攣現象,宜用火針。
5、止瀉:健脾利濕,協調腸胃,溫中收斂,泄瀉可止,火針擅治慢性腸炎致腹脹腹瀉等疾病。
6、止咳定喘:行寒引冷則傷肺,當祛邪引熱。由寒冷引起的一切癥狀,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火針溫化肺臟之寒,疏通肺之經氣。肺通則氣宣,寒去則咳喘自消矣
7、瀉火解毒:引熱外達,用于熱癥,如帶狀皰疹、丹毒、小兒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種紅腫熱痛的熱性病。
8、去瘀除腐、破潰排膿:生肌斂瘡,鼓舞正氣,促進氣血運行,加快肌膚更新。對一些皮膚病和外科性疾病,如血栓性靜脈炎、痤瘡、癰瘡、痔瘡、象皮腿等有著一次見效的功效;
9、除節散結:助陽化氣,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消除瘰癘,散化瘢結。瘰癘是結核桿茵引起的結核結節;瘢結是氣血瘀滯所形成有腫物,以及能夠看得到,摸得著的瘡節瘀結,如血管瘤,脂肪瘤,纖維瘤、疣、痣等。還有腱鞘囊腫、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中風后遺癥這些都可以施用火針治療。
10、壯陽補虛,升陽舉陷,鼓舞陽氣,扶正助陽:火針可治因中氣不足,體質虛寒引起的疾病,如子宮下垂、腰膝酸軟、陽萎遺精、痛經、月經不調,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胃下垂等;火針還可使脾胃氣虛,得以鼓舞旺盛,使生化之源充足豐盈,經絡得以營養,由此肌肉麻痹,萎縮等各種萎癥,在火針的醫治下,也都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從火針這十大功能可以看出,火針不管是虛實寒熱,內外婦兒,都是它的適應癥。有人對近五年來火針的臨床狀況做過綜合統計,證明火針的治療范圍更加廣泛,已向許多疑難癥拓展,特別是對內科、婦科某種疾病的治療。并以大量的資料表明,火針對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部分疾病的療效甚至達100%,所以火針可治療內、外、骨傷、婦、兒、皮膚科等多種疾病。 第三章、火針的關鍵
在火針療法中,“紅”與“準”這兩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火針療法和使針刺得氣的關鍵。它起著提綱攜領的作用,它決定火針療法的針具、針術、針法、針穴、針方、針理以及適應病癥、禁忌等重大問題。因此欲掌握火針療法,必須掌握火針的燒針與刺入的技巧,要牢牢地記住 “針要紅快,手要準穩。” 這八個字。這是學習火針的要領,是火針療法的第一法則,是火針療法的關鍵。
針刺得氣,是取得針灸療效的關鍵。針刺得氣就在于根據疾病的證候屬性,調節陰陽盛衰,使機體轉歸于陰陽互衡,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參與調節的方式、途徑,主要以“氣至”為主,“調氣”為輔。《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靈樞經》說:“用針之類,在于調氣”,“凡刺之道,氣調而止”。《針灸大成》更強調“寧失其時,勿失其氣”。這些都精辟地概括了“氣至而調”在針刺治療中的使用價值。
以往針刺欲得氣,必須行以針法。尤其在毫針刺入后而不得氣的情況,就更需要采取“候氣”、“催氣”的一定針法以得氣。毫針針法最繁,施以針法運動針體的過程,也正是受針者疼痛之苦而畏針之時。而火針療法則具有針和灸的雙重作用,火針在治療疾病時,勿須去辨證,不考慮病癥的虛實;火針的刺法,也不講究針下的調氣補瀉,不必根據補瀉法的要求來“候氣”“催氣”。火針一入,氣感則來,不須運針而經氣自溢。通過火針刺激腧穴,增加人體陽氣,激發經氣,調節臟腑機能,使經絡通順、氣血暢行。達到氣至病所,起到調整人體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正是這樣也就使火針療法的施術與其它針刺療法有了很大的差別,使火針療法的條件即“紅”與“準”成為針刺的關鍵。
《針灸大成?火針》中說:“火針即粹刺,……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于人。”可見“火”與“針”是火針療法的物質基礎,“紅”與“準”是火針療法的必要保證。
針要“紅”。火針在使用前必須把針燒得紅透,才能使用。紅透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火力要足,使針達到“通紅”,“紅極”,所謂“白亮”即是。針體在火上達到先紅后白,通透發亮,溫度達600-800度。
燒得紅透的針,在接觸人體皮膚的一瞬間是通紅色的,熱量十足,所以穿透力特別強,刺入穴位時阻力非常小,這樣就縮短了進針的時間,減少了病人灼刺的痛苦,保證了穴位經氣的激發,保證了通經活絡的熱力,及對肌體組織產生的無菌性損傷刺激,從而改善了肌體組織狀態,使之向良性發展。
燒得紅透的針,在臨床上有其特點。即進針時則針不彎,入皮時則人不痛,出針時也順利,不粘針,不滯針,輕快滑利,無痛感。出針后,針孔與周圍皮膚基本平整無突起,局部微紅,僅有短暫的微癢,甚或不癢。
粗火針刺入時,有一完整的小孔,孔內有時稍有一點點無色體液溢出,日后無痕,且皮膚狀態也容易早恢復。總之,燒透的針,溫度越高,刺激量越大,痛感相對越小,療效也就越好。
針若未燒得紅透,或熱量不足,那就慘了:一針下去,針若刺入皮下,則進針澀滯,痛感強烈。出針時則粘針,針體與緊粘著皮膚一同拔起,形成白色小丘,日后會出現非正常的生理反應:小丘由白而漸發紅、高突、瘙癢難忍。針若未入皮下,則針體彎曲,烙傷皮膚。更重要的是辱沒了火針的療效。
怎樣知道火針火針是否燒得到位,是否紅透,檢驗時一看針孔便知。凡所刺針孔處見起一小丘或痛感劇烈,均為燒針功夫不到,火力不足,針體沒有燒透,或刺針時動作遲疑緩慢,針體散失熱量而強刺所致。
針要“快”。快是指火針進針的速度,火針刺法要求進針速度極快,如閃電一般。火針速刺法,針體一進一出僅在1/2秒內完成。不快就會失掉了火針的命脈與根本,即針體失去充足的熱力而變涼。因此,“快”是火針操作的技巧,“快”是針體熱量不丟失的保障,“快”是疼痛的緩解劑,“快”是操針者小臂彈性力進針的結果,“快”是療效勢在必行的條件,“快”是火針1/2秒演繹的全部過程。唯快是從,火針之訣要也。
手要“準”。:一是說取穴定位或尋找疼痛等反應點的位置要準;二是說進針落點的位置不偏不歪,要準確無誤地刺在所取的位置上;三是說進針的深度要準,當深則深,當淺則淺,做到心中有數,手上有準。
火針療法的定位和進針的準確,比起毫針來講更為重要。毫針進針后,若穴位不準確,還可以四平八穩,從容不迫,儼然運針一般地調整進針方向角度,而火針就沒有那么溫文爾雅了。火針進針后熱量驟然散盡,復又立即出針,留給你是只是一臉沮喪,半身虛汗,因為壓根就沒有給你調整的機會。
手要“穩”。穩是火針療法實施的必要保障。只有穩,火針才能達到預定的療效。要做到穩,必須要做到如下幾點:
1、心堅則穩。心要堅定:凡行火針,須有臨陣之將心, 方可果斷用針。《針灸聚英》中曾明確地指出:“火針甚難,須有屠兒心,劊子手,方可行針。” 說的就是行針者不可心懼手軟,未下針心先畏懼幾分,顫抖著的手持針,那針是很難刺得“準”的。
如要做到心堅,必先練心。練心要做到臨陣不慌不亂,操針有序,下針才能穩準。這首先要在了解火針,懂得火針治療原理的基礎上來穩定心緒,然后再到火針臨床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走馬觀花也好。先來一個感性認識,以便從思想深處能相信火針;其次要自身感受火針,體驗火針。欲知梨子的滋味,必須親自嘗上幾口。先是由有經驗的醫生在你身上用火針刺上幾針,體會感受,然后自己再用火針在自己身上刺幾針。如果自己畏懼火針,最好不要施針于人,即所謂“已所不欲,勿施他人”。
練心的本質在于觀念的轉變,是對“火”與“針”傳統觀念的一個挑戰,因為現代針具的精致細膩,已使火針有了根本的改變,火針確實不再像想象的那樣疼痛,那樣可怕了。只是說上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親自實踐一次。
2、神安則穩。神要安定:實施火針必須首先告慰病人, 令其神安而勿驚懼,消降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否則患者神慌心亂,輕者影響火針操作;重者造成患者暈針等不良反應。
3、氣息則穩。氣要平息:只有屏氣止息,持針的手才能靜止不動;只有屏氣下針,才能使針刺下的位置準確。只有屏住氣,才能使操針者的身體穩如泰山,才能使刺針的動作平穩而敏捷。
4、手知則穩。刺前空針虛刺,以得知覺,看一看欲行刺的穴位的位置是否合適。試針再三,以尋自然,看一看刺針的姿勢是否合適。只有在保證垂直進針,順勢刺入的基礎上,進針才能達到一個穩字。
5、性緩則穩。實施火針療法,有時“針紅催人”,但人不能性情急躁,不能針法“速進疾出”,操作亦“疾完速了”。要有幾分耐性,從取穴到燒針,到刺入,到退針,都要四平八穩,靜如淑女,安似石佛。只有不急不燥,才得以保證火針療法的安全與療效。
火針療法具有實用、簡捷,療程短、療效快,療效出奇至勝等特點,火針療法的“紅”與“準”是火針實現療效的核心,“快”和“穩”是火針療效的保障。只有掌握了“針要紅快,手要準穩,”這八個字,才算掌握了火針療法的根本與關鍵。
第四章、火針的臨床操作
火針的臨床操作,是火針療法的具體實踐,包括火針的針具、燒針、取穴、刺法、手法、深度、刺激量、出針及安全九個方面的問題。
一節、 火針的針具(1)
“病不同針,針不同法”。
縱覽古今火針的針具,亦是一部火針療法的發展史。火針的針具在歷史上被張冠李戴,卻從無有人說三道四,更無人修訂更正,不二法門。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變革風涌云起,而火針發展潺潺如溪,并不因歷史不斷的沿革,而使針具發生多大變化,因此我們首先從火針針具的結構談起。
火針針具的結構分為針體與針柄兩大部分。針體也稱針身,包括針尖、針鋒、針根;針柄包括針尾、柄身、柄根。
古代相沿的火針一直保持著是比較粗長的金屬針。如古代的九針。
這是古時科學技術發展較現代落后的原因所致。古時火針針具由于金屬材質、工藝等原因,做得體粗、鋒鈍。金屬料材不精則制作得徑粗,質的不強則制作得鋒鈍。否則針體耐不住火燒,體細則軟,鋒尖易斷。鋒尖圓鈍為的是防止其斷折于體內。針體粗鈍的弊病,導致對人體機械損傷大,痛感強烈,因此相應的也限制了火針療法在臨床上的使用與發揮。
現代火針針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材質的不斷提高,工藝的不斷改善,火針療法適應癥的不斷擴大,也愈加豐富起來。
現代臨床上已有幾十種火針針具,可作十幾種分類:
1、按針具粗細分類,有粗火針、中粗火針、細火針和毫火針(纖細火針)。
(1)、粗火針,直徑為2.0-2.5 mm,主要用于針刺病灶部位,如竇道、痔漏、瘰疬、癰疽、乳腺炎、腱鞘囊腫、神經性皮炎、各種結節、皮膚腫瘤等。
(2)、中粗火針:直徑約為1.0 mm左右,適應范圍比較廣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較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都可用中粗火針施術,包括四肢、軀干、壓痛點和病灶四周。
(3)、細火針:直徑為0.5 mm,主要用于神經、血管比較豐富,痛覺敏感部位,使用細火針可以減少疼痛。
(4)、毫火針,即纖細火針,是筆者創新火針療法所用針具。可用于身體包括臉面等各個部位,擅長用于穴位的留針。毫火針治療面癱、面抽、三叉神經痛及美容,療效甚好。治療面癱往往10幾分鐘就可見效。
毫火針是由特質的金屬材料做成的針具,燒針不燙手,燒紅不軟針,其規格,直徑在0.25mm — 0.35mm之間,形同28號(φ0.38 mm)- 33號(φ0.26 mm)的毫針,長度在10 mm — 45 mm之間,形同4分- 1.5寸長的毫針。針柄不論針身長是多少,其長度統一為32mm,便于燒針。(毫火針申報了專利,由專業廠家組織生產。)
2、按火針針體分類:有直線型火針、非直線型火針。
直線型火針,粗細有別,主要用于體內腧穴。
非直線型火針,包括曲型火針、環型火針、鉤型火針,扁平型火針等。主要用于體表的烙割破放及美容等。
九針中的鈹針,屬扁平型火針。前端呈劍狀,頂端與兩邊為鋒利的刃口,使用時將鋒尖燒紅,然后對病變部位進行灼割。主要用于灼割疣贅、息肉、皮膚瘤及切開引流,排膿放血等。
3、按針尖分類:有圓尖火針,非圓尖火針,單頭火針、多頭火針。
平頭火針、三棱火針為非圓尖火針;
三頭火針,五頭火針為多頭火針。主要用于皮上的病灶及美容去痣斑等。
4、按針具材質分類:有鎢錳合金火針,鐵鉻合金火針,鉬金屬火針,不銹鋼火針,銅火針和特質金屬火針等。
鎢錳合金,鐵鉻合金,鉬金屬,這三種材質有一個共性,耐火燒,溫度可達800多度。高溫之下堅挺不彎,硬度強、不蝕不剝,不退火、不易變形、不易折、經久耐用等特點,利于臨床使用。但其導熱系數大,熱傳導能力強,所以針體要有良好的隔熱手段。同時,由于其導熱能力強,其散熱也快,容易散失熱量。所以燒針之后,動作稍一遲緩,針體就會丟失熱量,不但造成受針者疼痛,影響臨床效果,還容易造成人體傷害。
不銹鋼火針經火燒過之時退火,變色,變軟,且針體剝蝕易彎,不利臨床的使用。因此不銹鋼只能制做較為粗長的火針。
特制金屬材質的導熱能力,不像鎢錳金屬那樣迅速。因此這種火針儲熱好,散熱慢,相對來講,比鎢錳材料制作的火針熱力不易丟失,且更為集中,治療效果更好。
銅材火針因其質軟不挺,現已廢棄不用。
5、按加熱形式分類:有用火加熱的火針、用電加熱的火針和激光火針。
不管是使用什么物質引發的火源,油也好,酒精也好,燃氣也好,凡用火源形式加熱的火針均為用火加熱火針。
用電源加熱,要注意把電火針與電熱針加以區分。電火針的特性是首先對針體加熱至600度以上,然后進針。電熱針的特性是首先進針,然后對針體進行加熱,溫度一般在30—60度。
電熱針儀的溫度為穩定可調,用于穴位上的操作,為先將針刺入穴內,再進行通電以調節針的溫度,并于體內留針一定的時間。其加溫方法,或是將一組(對)導線分別接在刺入穴內針的針柄和針根部位后通電,或是為正負極兩根或多根的組式電針,接線后通電。其溫度均控制在患者能耐度為準。有的電熱針在進針前加大電流,使針體顏色變紅,溫度達600度,也可當作火針使用,對皮上的病灶進行點灼治療。
直熱式耳電火針,掌上儀器,體積小巧,使用方便,操作簡單,臨床效果非常好。是筆者1996年研制的儀器,是專門用于耳內和口腔內的火針,善用耳穴和治療牙髓炎、咽炎等癥,可與耳穴探測儀,耳穴火針導針器配合使用。筆者在1999年“中國針灸學會昆明全國腧穴、耳穴研討會”上,做了演示和報告,倍受與會者及香港、臺灣人士的關注,并于當年申報了國家專利。
激光火針:JZ40N型激光火針治療機由山東大學科教儀器廠生產。激光火針療法的治療思路是巧妙地通過機體對激光燒灼穴位引起的應激反應,來改變病變關節對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免疫耐受狀態,因而療效較好。激光火針療法是傳統火針與現代高科技成果的有機結合,它集瘢痕灸、火針的優勢于一身,而避其短,加之激光本身就具有消炎止痛的生物效應,所以療效優于傳統火針,而且病人無恐懼感,但術后皮膚易留下疤痕。
6、按使用方法分類:有手動刺入的火針、機械刺入的火針。
彈簧火針是機械刺入的火針一種,具有進針迅速,易于掌握深度的特點。
鋼城火針是鞍山王醫師,在傳統火針的基礎上研制成。針體有7種規格,直徑為0.5-2.5 mm。深淺可以控制,用起來得心應手。
7、按手柄隔熱分類:有木柄火針、網狀金屬火針即盤龍火針、鉗夾火針。
鉗夾持火針,是針灸專家周楣聲老先生用普通大頭針作為火針的一種代灸針法。具體操作是用血管鉗夾住大頭針尾部不得晃動,在酒精燈上將針尖燒紅發亮,對準相應穴位,垂直刺入1 mm 左右,一刺即去。對同一穴位可點3-5下,呈三角形或梅花形,點和點之間不互相重疊。該法實為灼刺法,分為點刺和頓刺(有稱按刺)2種,根據病情具體選用。多用于頭皮、關節等皮下組織薄少之處。
鉗夾持火針的針,還可用外科直縫皮三角針。
8、按針體伸縮分類:有針體固定式的火針和針體活動吞吐伸縮式的火針。
伸縮式的火針可以根據臨床的需要,燒針的長短,以確定針體的伸出長度。這樣有利于刺入時針體的堅挺和穴位刺入深度的準確。
9、按內外治用法的分類:有用于皮上和皮上的火針。
用于皮下的火針,主要是直形針,刺入穴內。用于皮上的火針,主要有曲形針,環形針,扁片等異形針等,進行皮上的烙割;
10、按使用次數分類:有一次性火針、多次性火針。毫火針是一次性火針。
對多次性使用火針,由于反復使用,需要隨時養護。每次用過的針,養護時先用酒精燈燒一下消毒,然后再用最細的砂紙或砂布或研磨膏等來清理針體上的氧化層等附著物。對于變形了的針體,要恢復原形,隨時保持針體的光潔度與干凈無菌無毒。
11、按專用與非專用分類:有專用火針針具、替代火針針具和附助性火針導針器具。
縫衣針、普通大頭針,外科直縫皮三角針,注射器6號針頭等,均屬于替代用火針。對特殊部位,如耳穴的刺針,則需要依賴導針器具(耳穴火針導針器)來隔擋障礙,順利刺針。
專用火針針具,有師氏改革的新九針,其中火針包括六種型號,即細火針、中粗火針、粗火針、三頭火針、火鍉針、火釵針。
有賀氏倡導的五針。賀氏所創“三通法”中之溫通,是以火針為主,根據臨床需要,從材料、造型、規格等方面對火針進行了創新。火針所用材料是鎢錳合金鋼,根據不同規格和形狀及治療用途分為粗、中粗、細、平頭、三頭5種火針::粗火針直徑1.1mm或更粗,中粗火針直徑0.8mm,,細火針直徑0.5mm,,各針針身長4cm,,盤龍針柄長4cm,,針尖呈鼠尾型;平頭火針直徑3mm,針身長4cm,盤龍針柄長6cm,,針尖為光滑的平面;多頭火針,為三針纏為一體,每針直徑0.8mm,,針身長4cm,,盤龍針柄長5cm。
有耳穴火針。分粗、細、平頭三種,直徑分別為0.8mm、0.5mm和1.2mm,長度均為35mm,木柄,鋁鐵鉻三種合金材質制成,與耳穴火針導針器配合使用。
有特質金屬制作的毫火針。
雖說火針針具較為靈活,可根據自己習慣制作。但筆者認為:不規范的針具,必然帶來不規范的操作;不嚴肅的隨意性,必然導致針具一針多名,一法多稱等現象的產生;不科學的進行規范,必然更進一步促進火針療法操作的無法無章的狀況,這將有礙于火針療法朝著規范性發展。
針灸針具的變化,無非是其形、質、溫、磁、電的變化。這些變化,一是迎合疾病的需要,一是科學技術的保證,從以上對各種火針針具的闡述,即證明了這一點。
火針針具的五花八門的種類,點、烙、割、刺的各種不同用途,讓人眼花潦亂,手無所從。火針針具的選擇與療效有直接而密切的關系,因此,治療前必須根據病情或部位選用適合的針具。
臨床上該怎樣選用火針的針具呢?這是火針療法臨床上首要解決的問題。這可遵循以下兩條規則:一是當割擇割,當刺擇刺,針形因癥而取,即師氏所言:“因病而變,小可拘泥”。二是強者擇粗,嫩處擇細,軟部擇中,其粗細因人而從,即對老幼強弱之體,肌肉薄豐之處,下陰肛腹等松軟部位,皮質粗細區別對待,擇針而用。
粗火針主要用于針刺病灶部位,如竇道、淋巴結核、癰疽、囊腫、結節、下肢靜脈曲張等;
中粗火針應用范圍比較廣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均可用中粗火針施術;
細火針適用于肢體肌肉較薄的部位、老人、兒童及體質虛弱的患者;
平頭火針適用于內眼角贅生物、淺表潰瘍、皮炎、老年斑等;
多頭火針用于點痣、血管瘤、內痔等。
毫火針可用于各類人群的全身各部穴位及病癥,刺針、留針,隨癥而由之。
總之,審病察人,依癥擇具,從位施針,這是火針針具使用的綱領,是火針療法的一個法則。說白了,選用什么樣的針就是“看人下菜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