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
合肥市柏景灣小學 陸利影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高段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讓學生知道寫什么,怎么寫,不僅能文從字順的表達自己,寫出真情實感,并且在習作過程中還能感受到祖國的語言文字帶來的愉悅。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寫作的每一個環節。
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今也有人說“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娛”。我對作文教學的感受可以用“魚 、漁、娛’這三個字來概括。我常常把學生寫作比喻成釣魚。魚 ,就像是學生習作中的素材;漁,方法也,是指學生寫作中運用的方法與技巧;娛,代表娛樂,如果學生在寫作中也能體驗到文字所帶來的愉悅感,寫作文不就成了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啦嗎?
一、 如何激發習作興趣
1、榜樣帶動。因為我本人有寫日記的習慣,多則千言萬語,少則零星幾句。在五年級的時候,我動員一部分孩子學習堅持寫日記。每周選擇一節課,大家輪流讀自己的滿意日記。有時時自愿讀,有時推薦讀,有時是抽讀。有時候還會選到我,我也會把我的班級日記讀給學生聽,我也趁此機會表揚或提醒一部分同學。大家能聽到老師的心里話,也更加愿意在日記里寫心里話,也越來越喜歡這節日記交流課,更多的學生慢慢加入進來。
2、作品展示。學生愿意寫還不夠,還要愿意寫的好。每次遇到好的文章或者片段或者一句精彩的話,或是一個生動傳神的字。我都會大屏幕出示,作者先讀,再全班齊讀,甚至讓全班齊背。這樣全班有了一次學習,積累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小作者的寫作盡頭更足,同時也激發了其他學生的習作信心。
二、 如何積累,授之以魚
學生進入高段,作文要求的提高讓一些學生開始怕寫作文,甚至討厭作文。面對幾百字的習作要求,他們會覺得無話可說,寫不出東西,擔心字數不夠。 所以,平時的積累功夫一定要做到。
1、課內外閱讀?!墩Z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了:“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特點,以落實重點訓練項目課文為“經”,以優秀課外讀物為“緯”,從而構建“經緯”交錯的閱讀教學,有機擴大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活動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對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營造課外閱讀的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課本中無論是課文還是練習中的詞語都是學生習作的扶手,另外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培養學生的書面語的表達。讓學生在下一步寫作中有話可說,有魚可釣。豐富的閱讀積累,讓學生詞匯豐富且能引經據典,筆下生花,豐富而深刻,更具有說服力。
2、通過寫日記積累。
學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體驗、觀察、感受。每日一記非常重要,把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點點滴滴記在日記中,需要用時,不愁沒話說,沒東西寫。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一定每天都有話說,有新東西記錄,適當的摘抄閱讀中的好詞好句,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才來都是很好的積累方法。
三、 如何尋找習作素材
作文如同做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讓學生的文章寫得出彩,還得讓學生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有了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言之有物。想要獲得生活閱歷就離不開“觀察”和“體驗”。
1、學會觀察。生活是一切素材的源泉,寫作需要有心人。寫作離不開觀察。寫景是很多學生習作中的死角,欣賞過許多美景,但從筆下出來的都是干巴巴的景色的變換或是故作強調的大放嘆詞。春天到來,我讓學生走進公園,走進山水景區,去尋找春天的氣息。學生們踏青歸來,嘰嘰喳喳,相互訴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在圖片展示,詳細解說之后,加上例文引入,寫景文章就能做到水到渠成。
2、體驗生活。談到吃,談到美食,學生們都異常感興趣。在教學美食習作一課中,我布置學生兩個預習:a、自己在家學習一樣美食的做法,并查閱相對專業的材料; b、幾個同學相約去吃一種有特色的美食。學生們積極參與,并真實有效。有了這一層帶著任務的體驗,學生們的作文自然不是難事。
四、 教學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
1、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三四年級初學作文,從段落練習,從最初的總分結構,中心句的運用,以及如何圍繞一個中心去從幾個方面展開具體敘述。高段則更注重從全篇把握文章,那么中心的確定 ,內容的選擇,詳略的側重,以及開頭的種類和結尾的畫龍點睛的實用都是需要注意滲透給學生。《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中,段落的結構,內容詳略的安排都是很好的例文選擇,在閱讀教學中提煉出寫作方法,學生理解的較為準確深刻。另外,高段注重指導的細節描寫和修辭手法的正確使用,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六年級的練習中,有擬人手法的重點練習,把這樣的句子寫進文章,好處不言而喻。
2、習作練習一課一得。如今很多老師都在提倡上閱讀課一課一得,在作文教學中也很實用。作文的教學方法都很多,但學生的學情不同,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在一節習作課中,講授太多方法,學生反而沒有抓手,也不知道從何學起。與其如此費神費力,不如一課只著重訓練一種方法。我把高段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寫作方法與技巧分課時羅列,結合課文教學,與單元習作要求相結合,讓學生練習小練筆。有時候兩個小練筆也能完成一次大習作。比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中,在第一課時我們重點講述了天游峰的特點以及作者是如何表現出特點的后,學生開始寫自己看到的景。第二課時,我們講到人物的刻畫,學生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去理解人物特點是,那么緊跟其后的寫一個有特點的陌生人時,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方法入手了。之前的場景和之后的寫人結合后就是一篇成功的大作文。
五、 注重評價與修改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夸獎和肯定是寫作再接再厲的動力。所以,每次習作我總是采用波浪線和星星數來鼓勵學生。當然,文章不厭百回改,草稿文需要老師或同伴的建議和修改。這樣既能讓學生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又能從別人都文章有所收獲,一舉兩得。
總之,在整個寫作教學環節中,不管是預習材料,明確練習目標,還是寫下水文,以及最后的評獎作文。學生都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話可寫,有法可依,爭取寫出自己最滿意的作文。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那么我所說的“娛”也就達到了。
20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