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說命篇》:“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笔钦f治病的時候如果不出現瞑眩反應,疾病難以痊愈。所謂玄冥反應是病人在接受某些中醫治療后會出現的一些身體的一些應激反應。而如果不出現這些反應,重且深沉的疾病就不會有療效。
首先,不是每個人每次服用中藥都有瞑眩反應。玄冥反應也不僅僅只是一次的神奇反應。有的時候玄冥反應可能是個組合:不同強度,各種反應,反復發生的“套裝”。但無論怎樣表現,最后的結果是人的精氣神出現各種良好反應:身體輕松,愉快,睡眠品質提升,精神旺盛、生理時鐘變規律、心肺功能增強、畏寒怕冷逐漸消失等等,可能還不穩定,但這些健康標志的顯現足以讓我們感恩我們有玄冥反應了。
病人吃藥,產生反應,是藥物之正氣進入體內,而體內邪氣不肯退出,邪正交爭的表現,正勝邪卻自然病愈。此時關鍵要辨清病人證狀:只要能吃能喝,二便通暢,能夠睡眠,意識清楚:但吃無妨,此乃玄冥反應也。
張仲景的醫書傳至日本后,日本的吉益東洞中醫的另一本經典《藥征》。對當時的醫者害怕玄冥反應而不敢作為的現象,吉益東洞寫到:
今之為醫者,其用藥也,瞑眩則栗,遽轉其方,何無特操之甚也。書曰∶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余每讀書到于此,未嘗不廢書抵掌而歡。圣哲之言,信而有征也。仲景之為方也,亦有征矣!請舉其一二。苓甘五味姜辛夏湯條曰∶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干姜也。而仍用細辛干姜,此非審知此毒,而治此疾者,孰能之為?嗚呼!仲景哉!術附湯條曰∶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術附并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此亦瞑眩之謂也。
這段話大致的意思是,今天的醫者,因為害怕玄冥,所以就不用會有有玄冥反應的方藥,這簡直是太狡猾,對中醫藥太沒信心之極了。然后舉兩例說明了醫圣張仲景對玄冥的善妙說明和處置。其中“如冒狀”,就是指醉酒似的,昏昏沉沉的樣子,醫圣張仲景告訴大家這是因為中藥白術附子等藥將水濕等趕到病者體表,但還沒能完全清除的緣故,醫圣叮囑讓病人不要詫異。
吉益東洞還說:所謂無毒者,亦中肯綮也,必瞑眩。瞑,眩也,疾斯瘳也;余未見藥弗瞑眩,而疾之為瘳者也。嗚呼!圣哲之言,信而有征哉!學人思諸。
意思說就是無毒之方藥,在切中病人的關要時,必瞑眩!有了瞑眩,疾斯瘳也;余未見藥弗瞑眩,而疾之為瘳者也。也就是說能量蓄積達到相當程度時,會自然產生好轉反應,又稱為“瞑眩反應”或“治愈反應”.這是人體機能自愈力的一種表現,也是為達到徹底根治的效果所必經的新陳代謝、活絡反應的過程。
嗚呼!很多人因為害怕玄冥不再繼續服用中藥而前功盡棄,功虧一簣,很是遺憾和惋惜!有人甚至會認為自己身體本來很好,由于服用中藥給吃壞了。卻不知自己早已積勞成疾,即使不是病入膏肓,也是重疾沉珂了。
中醫是上工,治未病,才能先病一步,讓人不至于越病越衰。這個時代,人們精神的浮躁,貪婪的欲望,顛倒的作息,生活環境的惡劣,防不勝防的有毒有害飲食,加之西醫的輸液,抗菌素、激素濫用,我們很多人早就處于健康奔潰的邊緣。從邏輯上說,這個時代的我們不可能很健康。但為什么我們還可以做不發燒不感冒的超人呢?請問我們真有那么健康嗎?不是因為我們很健康,而是因為我們一無所知!我們的身體連對很多甚至是很重大的疾病作出預警的能力都沒有了!
仲景在傷寒論中也有許多關于藥后瞑眩的記載:桂枝附子去桂加術湯條曰: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術附并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烏頭桂枝湯條曰: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也。此二者,言附子逐水瞑眩之狀也。
當代名老中醫岳美中所說:“滌痼之疾,服藥中病則瞑眩,瞑眩愈劇,奏效愈宏?!?/p>
玄冥反應的癥狀和不舒服不是吃藥吃出來的新問題。如果沒有提前治療,在未來幾周,幾個月,幾年內伴以同樣的癥狀和不舒服的是更猛厲的的重大疾病變現。和玄冥反應對比,程度會更嚴重,時間會更長,甚至是同樣的癥狀但無解的面對死亡……這不是危言聳聽。當我面對晚期廣泛性轉移的癌癥病人或是被西醫放棄的病者時,我經常想,如果他提前幾年吃吃中藥,該多好!重大疾病的種子和苗芽在治病過程中被高明的中醫扼殺,自然省時省力,可以輕松應對。這個邏輯很容易懂。如果這個輕松應對都受不了或是不愿意這樣提前應對,嗚呼!
暝眩反應與毒副作用的區別:
1、瞑眩反應是一種正常的好轉反應,而副作用是藥品的毒副作用。
2、瞑眩反應一般情況和患者的體質、病情有直接的關系;而副作用則不同,任何人使用后都會出現同樣的反應。
3、瞑眩反應一般情況由重到輕,反應的程度可隨著疾病的減輕而逐漸消失,而副作用則是由輕到重。
4、體質好的人瞑眩反應一般不太明顯,而副作用則不然,無論體質的好壞使用后都會出現毒副作用。
能不能降低瞑眩反應的不舒服或縮短反應時間呢?一定程度內是可以的。但條件是正氣正在修復病體,你只能幫助正氣來盡快地把病邪趕出去,千萬不能幫助病邪把正氣消滅掉。否則,瞑眩反應是減少了,但病邪也進去了。如果想治好病,就不要光想著減少反應,應該知道:越是反應,越是高興,痛苦并快樂著。治愈疾病是有代價的,不能不付。越想減少反應,越是要努力培養正氣,越是要注意忌口與飲食節制。比如說,不吃油炸、腌制、刺激性食物,少吃肉等等。
常見疾病瞑眩反應舉例:
高血壓者:頭會有重重的感覺,頭昏現象持續1-2星期。
胃潰瘍者:潰瘍部位有疼痛或悶悶的感覺。胃下垂者:胃部覺得不適,想嘔吐。
肝?。合雵I吐、會吐氣、會嘔吐、皮膚搔癢或出疹的現象。肝硬化者:排便時帶有血絲或血塊。
腎病者:會有蛋白質減少,腳有輕微浮腫等現象。
糖尿病者:有時會一時排的尿糖份增加,手腳也有腫脹現象。
痔 瘡 者:有時會一時出血或血絲現象。
青 春 痘:初期會很多,但很快會消失。
慢性支氣管者:會有口干、惡心、頭昏和痰不易咳出現象。
過敏者:初期皮膚發癢加劇;較劇最多2-3天即較緩;可采用歇性食用(亦即少增多或停止食用,幾天后再食用)。
神經官能癥者:睡前不但不能誘導入睡,反而出現興奮現象(故夜晚不宜食用)。
風濕病者:患部會輕微酸痛或脹痛。
結論:好轉反應并不是副作用,當好轉反應消失后,身體將會變得輕松,健朗,精神煥發,抵抗力增加了,免疫力強化了,大部分可能發生的疾病也就不藥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