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們獲得了一架美軍“支奴干”運輸機,結果測繪后發現,無法“逆向仿制”。原來復制難度最高的零件,是一根15米長的傳動大軸!
1963年,波音公司研制的CH-47“支奴干”直升機,正式進入美軍服役。這是一款造型奇葩的運輸直升機,它長30.5米,高5.7米,有一前一后兩個螺旋槳,機身則像一節火車的車廂,和傳統的直升機比起來大不相同。
之所以采用這種設計,是因為起飛時,CH-43的兩個螺旋槳可以同步旋轉,正好抵消掉巨大的旋轉力矩,不但能長時間單點懸停,還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特別適合在復雜地形上活動。
它一次可以運載3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者吊運起12噸的重物,最大航程560公里,飛行速度更是高達每小時300公里,這個數據,已經很接近以高速著稱的“黑鷹”直升機了,可以說是一款很先進的高科技裝備。
1975年,美軍在越南戰場上倉皇撤退時,遺棄了一架幾乎完好無損CH-47。北越軍隊將其繳獲后,為了感謝我們的多年的大力援助,就將這架直升機送給我們研究。
科研人員看到這架CH-47后,很是高興。他們小心翼翼的將它一點一點拆解開來,對每個零件都拍照測繪,準備進行“逆向仿制”
結果卻發現,有相當一部分零件無法做到1:1精確復制。其中難度最大的就是那套“減速傳動系統”,尤其是那根15米長的傳動大軸。
要知道,傳統的單旋翼直升機的尾槳只是用來掌握方向,所以傳動軸上輸出的功率都不大。但“支奴干”的升力是由前后兩副旋翼一起提供的,這根架在旋翼之間的傳動軸,就要承受非常大的功率輸出。
因此這根大軸的韌度、強度、耐磨度的要求都相當高,想1:1復原出來,不但要有精密機械加工能力,在材料學上也要很大的突破。
同時,在裝配過程中,還保證兩個螺旋槳的旋轉速度完全一樣,其他3萬多個零件也要高度協調,否則直升機將出現巨大的“震顫效應”,剛一升空,就會失控墜地。按照當時的技術儲備,無法達到這些條件,在仿制失敗后,這架CH-47被送進了航空博物館里展覽。
但科研人員沒有絲毫氣餒,他們奮起直追,開始研制我們自己的直升機,經過十多年的精心耕耘直-8、直-20等優秀裝備橫空出世,不僅創造出了屬于中國人獨有技術,也使我國成為少數幾個能生產大型直升機的國家之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