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摘 要:中職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多方面原因使這個群體較普遍的存在心理困擾及心理障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對中職學生來說尤為關鍵。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從而達到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建議
我國正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漸顯現出來,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高需求使中職教育呈現出勃勃生機。中職學生是介于初中生和大學生之間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一承上啟下的特殊年齡段決定了他們將會遇到更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沖突。社會認知的偏見、家庭教育的缺失、初中階段學習生活養成的不良習慣以及生理心理的不均衡發展,使中職學生在學習心理、情感心理、性心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一、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
(一)自我認識方面
自我認識模糊,自我定位不準確,甚至存在較大偏差。有的放任自流,自我否定;有的則自我膨脹,盲目自信。
(二)個性方面
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沒有長遠的目標和打算,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自信心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叛逆心理較強。
(三)人際交往方面
社會性交往萎縮,跟異性交往存在行為偏差,師生間隔閡明顯,同學間交往江湖氣較濃,網絡交往容易上當受騙。
(四)就業方面
對自己不能正確評價,缺乏自信,內心恐慌、緊張,常常不能面對現實,容易退縮和放棄。
二、影響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 行為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環境和父母言談舉止的影響。有的父母對子女管教過分嚴格,缺乏溝通,經常以命令的形式強迫孩子學習,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將會使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自卑和懦弱,失去自己的個性。還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導致孩子依賴性極強而自信心不足,遇事不知所措,交往能力較差。另外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父母有不良嗜好等這些家庭問題都會使子女產生心理問題。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但中職學校仍普遍存在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管理的情況,往往會忽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大部分教師也不會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教育教學方法失當,會直接影響中職學生重樹信心,從而出現某些心理問題。諸如偏激、人際關系敏感、失望、憂慮等。有些后進生,缺少自律意識,在中職學校寬松的教育環境中,失去上進心,自暴自棄。面對社會各種誘惑,沒有抵御能力,很容易沾染一些社會惡習。
(三)社會因素
社會環境及輿論對中職學生的評價較低,“次等教育”的頭銜一直沒有得到改觀,傳統思想的偏見會使中職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進而出現孤僻、厭學情緒,甚至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同時他們也會受到已經進入社會的同齡人的間接影響,手機的普及讓他們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喜歡用手機、網絡和校外的同學朋友互相聊天、攀比,過早地接觸校外社會。網絡新聞不經篩選一律接受,造成心理大齡化的趨勢,面對負面消息心理承受能力相當脆弱。
三、優化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
作為中職學校,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整體規劃,科學部署,注重實效。
(一)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中職學校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之中,并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切實發揮校內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配強專業教師,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甄別、治療全過程要最大程度體現專業性原則。同時在班主任當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識,并選擇一部分有熱情、有能力的教師,組成兼職心理輔導隊伍,甚至可以把素質優秀的學生干部接納進來,以期盡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正確引導學生
中職學校要加強自尊、自信教育,讓學生學會客觀地認識自我,使他們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有自知之明,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和判斷。作為離學生最近的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關心愛護學生,善于使用表揚藝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加強青春期教育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發育上已接近成熟,性意識和性情感開始萌發,早戀現象比較普遍,性心理問題尤為突出。學校應該重視性教育,采取科學、人性化的措施,不反對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但要告知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愛情和婚姻。對已經發生早戀的學生,要講明道理,曉之以利害關系。針對學生的不同性別和特點,采取分類講座、個別輔導等形式傳授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一些正常的性生理現象,避免性心理反應過敏。
總之,中職學校學習時期是學生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我們必須正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將其擺到整個德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積極、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中職學生的發展營造健康和諧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學習和就業的雙重壓力。
參考文獻:
[1]陳松林.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初探[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2]淺談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與干預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6(8).
[3]試論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誤區及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