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在西安召開的山東重工濰柴動力2020年商務大會陜重汽分會上,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動力董事長、陜重汽董事長譚旭光給陜重汽描繪了新的藍圖:2025年前實現30萬輛商用車的戰略愿景,推動陜重汽邁向世界一流。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陜重汽銷售重卡8.7萬輛,同比增長3%,市場份額提升至13.2%,穩居行業第一梯隊;經營業績大幅改善,凈利潤達8.3億元,同比增長27%。
業績的提升,源于近年來,濰柴動力著力打造的“發動機+變速箱+車橋”動力總成為陜重汽重卡整車了提供強大支撐,使陜重汽在日用品、煤運牽引車和渣土、重載、礦用自卸車等細分市場具備較大優勢。
譚旭光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對壓力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陜重汽總量較大的自卸車、渣土車,明年將面臨雙重壓力,一是房地產的調控,另外一個是城市污染的治理,對自卸車要求越來越高。
譚旭光說,在2015年開會時他就希望陜重汽把細分市場調整好,他坦言陜重汽“這幾年調整很快,但仍然不夠”。他表示,陜重汽要打贏細分市場轉型突破攻堅戰,鞏固自卸車、牽引車、天然氣重卡等傳統市場的優勢,加快載貨車、專用車市場的培育,形成組合產品的優勢。
譚旭光還表示,進入新時代,商用車客戶需求發生重大變化,包括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這些顯然需要企業通過調整去適應、去抓住其中的機會。
近幾年,全國重卡汽車每年銷量在100萬臺左右,譚旭光判斷,這種形勢至少將維持3-5年。
但對于陜重汽來說,其目標應該是邁向世界一流。譚旭光提出,陜重汽要樹立2025年前實現重卡、中卡、輕卡30萬輛商用車的戰略愿景。
對于陜重汽未來的發展,濰柴動力在回答投資機構調研時曾表示,公司將繼續堅持龍頭帶動作用,積極推動陜重汽重卡產品競爭力提升和市場開拓。目前,陜重汽正全面布局并穩步推進節能技術、替代燃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等新技術,引領行業升級。同時,陜重汽正加速海外市場開拓,加大海外市場貢獻。
而在譚旭光看來,陜重汽要邁向國際一流,最主要是繼續強化正向研發,加速科技創新能力邁向世界一流。
其實,濰柴在研發方面一直舍得投入,今年發動機板塊研發費占銷售收入的5.5%;同時,濰柴也舍得給予研發人員重獎,今年拿出1億元表彰獎勵近兩年來企業涌現出的科技創新成果和優秀團隊;陜重汽今年在第四屆科技創新大會也拿出千萬資金重獎科技精英,其中,張文博團隊完成的“M3000平臺產品開發”榮獲濰柴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200萬元獎勵。
譚旭光表示,過去10年,濰柴和陜重汽憑借著“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的黃金產業鏈,在行業內獲得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但如果不創新,在未來就有可能被客戶拋棄。
“我們不斷創新,明年將推出新一代的黃金動力總成?!弊T旭光說,陜重汽要協同濰柴動力全球科技資源,共同推進整車新科技突破。同時,要全力推動國際市場跨越式增長。(記者 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