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又名橘皮。主產于廣東、廣西、福建、四川、江西。采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干燥。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本品氣香,味辛、苦。以色鮮艷、香氣濃者為佳。切絲,生用。
中藥傳說故事
一日,華佗外出行醫。他乘船去柴桑(今江西九江)時,突遭風寒,身上發熱,咳嗽不止。他忙打開包袱找起藥丸來,不想,治風寒咳嗽的藥丸已沒有了。正好此時船過三湖,只見岸上柑樹成林,紅柑累累。華佗想藥沒了,就買點柑來吃吃。于是,他上岸買了一筐柑,回到船上連皮帶瓢吃了好幾個。到了晚上,華佗忽感咳嗽好多了。他有點奇怪,自己沒吃藥,咳嗽怎好了呢?他想起今天吃了不少柑子,直覺認為兩者一定有些關系。
第二天,船上兩船夫也染上了感冒。華佗忙拿出柑給他們試試。因為兩個船夫的食用方法不同,引起了華佗的思考:莫非柑的皮可以止咳?之后,華佗每次吃柑都把皮留下。數月后,華佗行醫歸來,發現那些柑皮都被風干了,他不知道風干的柑皮是否還有藥效。有一天,正好有患傷風咳嗽的病人前來就診,華佗便用風干的柑皮煎水讓其服用。沒想到效果更佳,病人很快便痊愈了。因此,經過近千年的中醫實踐檢驗,陳皮的藥用價值得到一致認同,成為了一味藥食同源的道地中藥材。
中藥介紹
【藥性】苦、辛,溫。歸脾、肺經。
【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應用】
1.脾胃氣滯、濕阻之脘腹脹滿、食少吐瀉 本品辛香走竄,溫通苦燥,入脾、胃經,有行氣、除脹、燥濕之功,故為治脾胃氣滯、濕阻之脘腹脹滿、食少吐瀉之佳品,對寒濕阻滯中焦者,最為適宜。脾胃氣滯病情較輕者可單用,氣滯較甚者可與木香、枳實等同用;寒濕阻滯脾胃者,可與蒼術、厚樸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劑局方》);食積氣滯,脘腹脹痛者,可配伍山楂、神曲等,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脾虛氣滯,納差、食后腹張者,可與人參、白術、茯苓等同用,如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
2.嘔吐,呃逆 本品有苦降之性,《名醫別錄》謂其“下氣,止嘔”,《本草綱目》謂其“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故為治嘔吐、呃逆之佳品。屬寒者,可單用研末,也可配伍生姜,如橘皮湯(《金匱要略》);因熱者,可配竹茹、梔子等;若虛實錯雜有熱者,可配人參、竹茹、大棗等,如橘皮竹茹湯(《金匱要略》)。
3.濕痰寒痰,咳嗽痰多 本品苦溫,長于燥濕化痰,又能理氣寬胸,為治濕痰、寒痰之要藥。治濕痰咳嗽,常與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治寒痰咳嗽,可與干姜、細辛、半夏等同用。
4.胸痹 本品辛行溫通,入肺走胸,能行氣通痹止痛。治痰阻氣滯之胸痹,胸悶氣短,可配伍枳實、生姜等,如橘皮枳實生姜湯(《金匱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溫能助熱,故內有實熱、舌赤少津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