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10:24:25 來源:城市商報 評論:
0 點擊:73
技術成熟,但別忘了不是所有人都適宜做此手術
中國江蘇網2月17日訊 “激光近視矯正到底能不能做啊,網上的說法急死人了?”昨天市民唐女士來電著急地問,她21歲的女兒剛做了一系列的術前檢查,數據顯示符合手術要求,下一步就是等待手術治療時間了。但網上一條被網友瘋狂轉發的微博【臺知名眼科醫生宣布停作激光近視矯正手術】讓兩人都緊張起來,記者隨后向蘇州眼科專家請教。他們的意見是,這一手術日趨成熟,蘇州引進超十年。但是,成熟不等于沒有風險,關鍵是要做好嚴格的手術評估,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做這一手術。
手術日趨成熟 蘇州引進超十年
網上這條微博說的是:鐳射(激光)近視矯正手術非常普遍,臺灣最早引進這項手術的醫生蔡瑞芳宣布,今后不再動這種手術。他表示,因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鐳射手術的患者,十多年后視力明顯下降,分析可能和當年動刀后角膜瓣發炎有關。蔡醫生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層浪,手術是否安全?到底存在哪些風險?記者隨后走訪了市區的幾家醫院,眼科專家表示,技術是成熟的,但作為一項手術,不能排除存在一定的風險,關鍵是并不是所有近視的都可以進行該手術,手術前把好評估關,是獲得理想效果、降低術后視覺障礙并發癥的關鍵。
蘇大附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馮翰潮、蘇大理想眼科準分子科室主任郭曉枚告訴記者,激光治療近視眼手術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全球上千萬近視眼患者通過準分子激光手術摘掉了眼鏡,我國每年有近90萬的近視患者通過手術成功摘掉眼鏡。而這項技術引入蘇州也超過十年時間,目前市區擁有的激光手術所需設備超過10臺,每年都有幾千例手術量,并且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這一兩年來做近視激光手術的年輕人明顯增多,尤其以大學生居多。“蘇州目前沒有聽說出現臺灣的類似病例,如果出現問題多半是未嚴格篩檢病人貿然手術造成不良后果?!?div style="height:15px;">
貳
近視激光手術并非人人可做
專家們同時指出,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近視激光手術的,適用人群要符合以下條件:
1、年齡:一般為18周歲以上。(蘇州地區一般在20周歲以上)
2、屈光度的穩定性:近2年屈光度相對穩定,每年的屈光度的增加不大于0.50D(50度)。
3、屈光度的范圍:近視最好不超過-15.OOD(1500度);散光最好不超過6.00D(600度)。(蘇州地區醫生偏向于近視不超過1200度,散光不超過500度)
4、雙眼屈光度程度:不一致的屈光參差患者。
5、最佳術前矯正視力:低中度近視不低于0.8,高度近視不低于:0.3。
6、配戴角膜接觸鏡者:軟鏡應停戴1-2周,OK鏡應停戴3-6月。
7、角膜厚度:大于450um。
8、再次手術者:LASIK:間隔3-6月,最好1年以上;PRK:最好間隔1年以上;RK:最好間隔2年以上。
9、眼部檢查:無活動性眼病者。
10、穿通性角膜移植術后:1年且拆線半年以上,有較大的近視和/或散光者。
叁
手術不是零風險認清并發癥
據醫生介紹,該手術可能存在以下風險:
1.屈光手術與其他手術一樣存在感染的可能,如遇嚴重感染,有角膜瓣無法保留,需要異體角膜替代,以致嚴重影響視力的可能;
2.因個體對激光的敏感程度和角膜傷口愈合程度不同,術后存在過矯、欠矯和屈光回退的可能;屈光回退與患者術前屈光狀態有關,度數越高,術后出現回退的可能性越大;
3.屈光手術不能改善近視患者的視網膜狀況,近視患者(尤其高度數者)本身所致的并發癥(如視網膜出血、變性、裂孔及脫離等)術后仍會發生,嚴重者會影響視力,因此術后仍需定期做眼底檢查;
4.角膜薄、度數高的患者,有術后殘留度數的可能,手術目的是降低度數,裸眼視力能否提高取決于個人具體情況,個別患者不提高視力;
馮翰潮醫生成功開展相關手術近五千余例,他的體會是主要避免兩個術后并發癥。一是傷口感染的風險。角膜復原后傷口暴露在空氣中,如果不注意衛生會造成發炎、感染。其次治療近視是讓角膜變平,但過于平的角膜會受到來自眼睛內部壓力的擠壓,使角膜往前隆起,這種壓力人是感受不到的,但后果是不僅沒有治療近視反而會加重近視,甚至產生不可逆的散光。
郭曉枚補充說,術后有視力回退率,年齡越小概率越大。但角膜組織是個比較穩定的組織,不會在手術后5年、10年還發生改變,手術對眼睛其他結構也不會產生影響。不過,該手術是以犧牲角膜厚度為代價,自己能不能做這個手術,術前檢查顯得分外重要,并且選擇大型正規醫院也是減少風險的方法之一。同時,術后半年內都為恢復期,遵醫囑避免過多用眼、用抗生素眼液、按時復診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