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絕 句
若·1 絕句字數(shù)恰等于律詩的一半。律詩八句,絕句只
有四句。這樣,五官絕旬共是=十個字,七言絕句共是二十
八個宇。例如-
第一章近體詩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甸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苫·2 4絕句刀的意義,不象“律詩”的意義那樣易于
索解。關于絕句的起源,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譬如《c蜆傭
說詩謗以為t
絕句,蓋截律詩之半·或截首尾兩聯(lián),或截前半首,
或截中二聯(lián)而成。(程帶經(jīng)堂詩話:》有類似的說法。)
這是說“絕"者“截并也,所以“絕旬”又稱為“截句。。它
是產(chǎn)生在律詩之后的。‘但是碰聲訶四譜》卻說t
絕句之名,唐以前即有之。徐東海撰《c玉臺新詠》,
別為一卷,實古詩之支派也。至唐而法律愈嚴,不惟與
律體異,即與古體亦不同。或稱“截旬”,或稱4斷句”(力
按,或又稱“短旬打)。世多謂分律詩之半即為絕句,非
也。蓋律由絕而增,非絕由律而減也。絕旬云者:單句
為句,旬不能成詩,雙句為聯(lián),聯(lián)則生對,雙聯(lián)為韻,韻
則生粘(力按,“粘"見下文第六節(jié)),句法平仄各不相
重,無論律古,粘對聯(lián)韻必四旬而后備,故謂之“絕打。
由此遞增,雖至百韻可也,而斷無可減之理。
這是說減至無可再減就叫做搿絕句”,它是產(chǎn)生在律詩之前
41
芏力交箍·第十四卷-漢語詩律學(上)
的。我們對于這相反的兩說,都不能完全贊同,但是我們
傾向于采用前一說。現(xiàn)在依照“分律詩之半即為絕句”這個
說{岳,把絕旬分析一番,然后說明我們所持的理由。
弓·苫關于《蜆傭說詩》的話,我們想加上口或截后半
首”一句,因為那也是實際上有的。這樣,我們可以把絕句
分為四類t
(一)截瑯律詩的首尾兩聯(lián)的I
(二)截取律詩的后半首的I
(三)截取律詩的前半首的,
(四)截取律詩的中兩聯(lián)的。
第一類的絕旬最為常見:律詩的首尾兩聯(lián)都可以不用對仗,
而絕甸正是不用對仗者居多,尤其是七絕。第二第四兩類次
之,第三類最少。此外。為什么不可以截取第一第三兩聯(lián),
或第二第四兩聯(lián)呢?這些本來也是可能的,但是,依照近體
詩的平仄規(guī)律而論,這樣就會變?yōu)轭率д?(見下文第六節(jié))。
除非不顧失粘,才可以這樣做,原則上這是應該避免的。現(xiàn)
在分別舉例如下,
5·4(一)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lián)而成的(全首不用對
仗)。
(甲)五絕。
山中寄諸弟妹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
城郭遙相望,唯應見自云。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馬盧溪
王 維
王昌齡
第一章近體詩
諸侯分楚郡。飲餞五溪春。
山水清暉近,俱伶一遙臣·
(乙)七絕。
新息道中作 刺長卿
蕭條獨向汝南行,
客路多逢漢騎營。
古術蒼蒼離亂后,兒家同住一孤城l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奠遣沙場匹馬還。
從 軍 行 李 白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JEl。
聽張立本女畔 高 適
危冠廣袖楚宮妝,
獨步用庭逐夜涼。
自把玉釵敬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注意。這一類以審維孝摹事,因為五絕首句以不入韻為正例
■●●●■ 。……
(見下文),而其首聯(lián)又是以用對仗為較常見的。
5-5(二)截取律詩的后半首而成的(首聯(lián)用對仗)。
(甲)五絕。
南中詠雁詩
韋承慶
43。
王力文羹·第十四卷·漢語詩律學(上)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
未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連雪宿芙容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團。
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八陣 翻 杜甫
功盞三分國,名成八陣圉。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乙)七絕。
訪韓司空不遇 李嘉枯
圖畫風流似長康,
文詞體格效陳王。
蓬萊對去_|日常晚,叢竹閑飛浦夕陽。
舊 房 白居易
近壁秋聲蟲絡絲,
入檐新影月低眉。
床帷拳故簾旌斷,仍是初寒欲夜時。
注意。這一類以五絕為較多,因為七絕首句以入韻為正倒
(見下文),而其首聯(lián)又是以不用對仗為正倒的。
5·6(三)穰取律詩前半首而成的(束聯(lián)用對仗)。
(甲)五絕。
4●
第一章近體詩
九日龍山飫 李 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客兒 亭 郭祥正[宋)
翻經(jīng)人已去,誰為立幽亭?
一望野云自,半藏山骨青。
(乙)七絕。
南園(第八首) 李 賀
春水初生乳燕飛,
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臺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釣磯。
注意:這一類五絕和七絕都頗為罕見。
5·7(四)截取律詩的中兩聯(lián)而成的(全首用對仗)·
(甲)五絕。
封丘作 高連
州縣才難適,云山遭欲窮.
揣摩慚黯吏,棲隱謝愚公。
絕句二首(錄一) 杜甫
遲日扛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華子 Ij4 王維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露稀。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登鸛雀樓 王之渙
45
王力文集·第十四卷·漢語詩律學(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乙)七絕。
登樓寄王卿 韋應物
踏閣攀林恨不同,
楚云滄海思無窮。
數(shù)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楚雨中。
喜聞盜賊蓍寇總退 杜 甫
蕭關隴水入官軍,
青海黃河卷塞云。
北極轉愁龍虎氣,西戎休縱犬羊群!
注意t在這一類中,五絕頗為常見,其數(shù)量差不多和第二類
的五絕相等,七絕較為少見。有些七絕屬于這一類的,首句
便不入韻(見下文)。
5·8五絕的首句也象五律的首句一樣,以不入韻為正
例,所以較宜于對仗,而第二類和第四類的五絕比七絕較多
(因為這兩類的首聯(lián)是用對仗的)。本節(jié)上面所舉的五絕,都是
正例J這里我們試舉兩/卜首句入韻的變例來看t
塞 下 曲 盧 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犬雪滿弓刀。
觀放白鷹 李 白
八月邊風高,
●6
第一章近體詩
胡鷹白錦毛。
孤飛一片豸,百里筧秋毫。
5·9七篼的首旬也象七律的首句一樣,以入韻為正例,
不入韻為變例。不過,七絕的變例比五絕的變例較多。這因
為華阜旱蠆了瘁琴昂對體,母半摹用對體睜時擘,警亳硌縣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o ’ ’
首聯(lián)(第二第四兩類),若首句入韻,則為韻所拘,對仗不容
易,所以大家傾向于不使首旬入韻。例如t
扛南連李龜年 杜甫
蚊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嘆 白 發(fā) 王 維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自發(fā)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藍橋驛見元九詩 白居易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褒江口憶王司勛 李嘉秸
京華不啻三千里,客淚如今一萬雙。
若個最為相憶處,青楓黃竹入袁江。
石 頭 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推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連過女墻來。
(以上屬第二類。)
浸 成 杜 甫
47
壬力文壘·第十四卷·漢語詩律學‘上)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曼更·
沙頭宿髯聯(lián)拳靜,船尾虢魚拔刺嗚。
是云池送從弟 王雪1l
金杯緩酌清敢轉,畫舸輕移艷舞回·
自嘆鑄鎢臨水別,不同鴻雁向池來。
宣城見杜鵑祀 手曰(一作杜牧)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圊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以上屬第四類。)
偶然也有不因對仗,而首句亦不入韻者,但比較地少得多
了。例如I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恩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步一人。
櫻 桃 張祜
石榴未坼梅猶小,愛此山花四五株。
斜日庭前風裊裊,碧油千片漏紅珠。
5·10現(xiàn)在我們回到剛才保留下來的問題。到底絕句先
于律詩呢,還是后于律詩呢?解決了這先后的問題,4絕”字
的意義也就容易決定了。依我們的意見,絕句應該分為
古體絕句和近體絕句兩種。
(一)古體絕句產(chǎn)生在律詩之前,有平韻,有仄韻(仄
韻也許比較多些),旬中的平仄不受律詩平仄規(guī)律的限制。
(二)近體絕句產(chǎn)生在律詩之后,在原則上只用平韻(仄
48
第一章近體詩
韻罕見),句中的平仄受律詩平仄規(guī)律的限制。
由此看來,古體絕旬只是最簡短的古詩,唐以后的詩人
依照古體所作的絕句,可以稱為短篇的“古風糟,亦稱“古
意彳(參看下文第三十二節(jié))。依孫楷第先生的說法,絕句最
初只是樂府的一解。一篇樂府有若干解,現(xiàn)在只取一解,所
以謂之絕句(《學原》第一卷四期)。至于近體絕句,則顯然
受了律詩的深切影響。姑勿論“絕”字的原意是否“截取半
酋’’的意思,至少唐以后的詩人有這樣的一個感覺。
5·11 實際上,近體詩和古體詩的界限是相當清楚的I
但若不認清近體詩的主要條件,就把那界限泯沒了。這主要條
件就是它那平仄的嚴格的規(guī)律。譬如“古風,,也常有對仗,
但若不依近體詩的平仄,就不能認為“排律”。還有最嚴重的
一種誤解,就是為字數(shù)所迷惑,例如看見八句四十字就認為
五律,五十六字就認為七律。其實四十字的五古和五十六宇
的七古也未嘗不可能(參看下文第三十二節(jié))。同理,我們不
要看見了=十個字就歸入近體詩的五絕,二十八個宇就JEl入
近體詩的七絕I有些卻是應該歸入“古風”里去的。譬如杜
詔《l中晚唐詩叩彈集》就把盂郊的《古怨靜歸入古風I
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
看取美蓉花,今年為誰死?
這是完全臺理的。只有這樣,才省去許多葛藤。
5·12《聲調四譜》把絕句分為三種t(一)律絕;(二)
古絕,(三)拗絕。其所謂“拗絕”,實在就是失粘失對的“古絕。,和失粘失對的“律絕”,所以實際上只能分“律絕”和‘‘古絕”兩種。這種分瑩,與我們所分的兩類(古體絕旬和近體
絕句)是一樣的。所可惜者,著者堅持絕句產(chǎn)生在律詩之
前,卻沒有說明描古絕帶雖先于律詩,“律絕”卻后于律詩。
但是他說:口至唐而法律愈嚴”。其實這群法律愈嚴”就是由
古絕轉到律絕的樞紐。
5·15絕句雖可分為古體和近體兩種,但是,既然普
通都把它歸入近體,我們就不妨從權,把近體絕旬簡稱為絕
句,至于古體絕旬,我們索性就把它歸入古風,不為它另立
名目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