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的補充與健康的形成密不可分。根據美國經濟史學家R.W.福格爾(Robert William Fogel,1926-07-01~2013-06-11)等人的研究,營養攝取狀況的改善可以從3個方面改善個體健康狀況:第一,基本營養的攝取可以使人避免饑餓,降低死亡風險,延長個體壽命。第二,足夠的營養攝取可以增強個體抵抗能力,避免由于營養不良導致的各類疾病。第三,良好的營養攝取可以改善個體體質和身體結構,體質和身體結構的提高則增強了人類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營養健康作為人力資本的一部分,對人力資本的其他構成因素也會造成影響。2013年羅仁福等發現提升學生營養健康水平有助于學業表現。與現實相結合,政府往往通過提高教育資源投入改善教育,然而當兒童面臨健康問題時,即使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其學業表現相較于健康兒童依舊更差,所以改善落后地區的教育時必須要將健康問題考慮其中。2015年美國經濟學家S.J.貝爾德(Sarah J.Baird)等研究了寄生蟲對健康造成損害后引發的長期影響,發現殺除體內寄生蟲改善了個體營養健康水平,提高了個體教育水平和未來的勞動供給。程名望等于2014年發現教育和健康對降低貧困均存在顯著影響,但相比于接受正式的教育,健康對減貧的作用更為明顯,并且健康還可顯著改善收入差距。
由于對整個人口進行營養健康調查耗費巨大,一般使用總體統計指標反映營養健康狀況,如人口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平均預期壽命和疾病統計,使用諸如人均病床數、人均醫護人員數、人均公共醫療支出等指標來衡量健康資源。營養健康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養健康對人力資本的形成、保存與回報有重要影響。營養健康投資收益巨大,宏觀上可以改善社會福利,如降低醫療服務的需求、節約醫療成本,促進長期經濟發展,微觀上可增加個體人力資本回報,如延長工作年限、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