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中國清代文學家。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早年文名即盛,屢試不第,乃致力古文,以教書為業。長期窮困潦倒,但不墮讀書著述之志。能詩文辭賦曲。著作甚豐,以《聊齋志異》著名,“流播海內,幾于家有其書”(《冷廬雜識》卷6),“吾國十齡以上稍識字童子,無不知者”(毛長杰《聊齋詞集·跋》)。有《聊齋詩集》《聊齋文集》等。
蒲松齡讀書處為山東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蒲氏故居內的聊齋。蒲氏故居一派民居風貌,坐北朝南,有前后兩進,院落有豆棚瓜架、山石水池等。北院正房三間,即為書齋“聊齋”所在地。室內有蒲氏用過的桌、椅、床、幾和硯臺等物,并有畫像、墨跡,是典型的清代書房格調。西院為新建的陳列室,展出蒲氏手稿、《聊齋志異》中外文各種版本和有關出版物、名人畫卷題詠等。劉海粟書贈有“聊齋聲名震四海,一代文宗昭遺愛”之句。故居舊址、附近住宅、柳泉以及墓園,現辟為蒲松齡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