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
鄧黎 廣東工業大學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和深化的今天,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仍舊格外突出。本文結合當前具體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就業難的現狀和原因進行分析,探討解決的對策和措施,以期為做好目前大學生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現狀 對策
一、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1、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就業壓力逐年增大
從1999年我國高校連續擴大招生規模一來,高等教育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15萬,2003年達212萬,到2012年,高校畢業生已經高達680萬,人數再創新高,就業任務艱巨。
2、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綜合素質不能滿足職位需求
大部分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能力,對自己缺乏正確、科學的認識。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沒有把就業興趣、愛好、個人實力、能力和工作環境、工作方式的洗好與所學專業結合。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就業能力妄自菲薄,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陷入不戰而敗的怪圈中。
3、專業設置滿足不了社會需要,教學內容脫節
二、多方尋找,探索尋根大學生就業難
1、教育制度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的高考教育制度被戲稱為“一考定終身”,能否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學,完全取決于高考兩天內的臨場發揮。這從另一角度說明我國高考制度僅考慮到考生的卷面成績,忽略了平時德行、素質,表現等方面的考核。也正是因為這種高考的競爭壓力,大多數高中兩年授完三年的課程,使得學生沒有完全消化所學課程就迅速進入高考復習沖刺階段,導致高中生思維受束縛,缺乏創新能力。而大學學習與高中學習截然不同,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不少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從而影響自身素質提高和能力提升,進而影響到就業質量。
為了大幅度提高就業率,部分高校都將本科課程進行壓縮,空余出最后一學年專門找工作。這種做法造成學生專業知識不精,就業素質不夠,找工作存在難度,另一方面由于就業能力不夠,單位對應聘高校畢業生不滿意。
2、家庭教育問題
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有許多值得借鑒和傳襲的地方,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影響深遠,為我國哦人才的培養也起到了正面積極地作用。但傳統的家庭教育導向和教育方法打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在時代的變遷中部分家庭教育觀念陳舊,不利于當今大學生的身心發展。
由于家家戶戶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對子女的事情過分上心,本著不讓孩子走彎路的原則,凡事大包大攬,孩子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沒有培養處世能力的機會,得不到應有的鍛煉;也正是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與百般忍讓,導致部分大學生極端自私,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找家長或遷怒他人。同時,為了適應如今的學習競爭壓力,家長普遍認為學習成績比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更重要。不少家長非常重視文化課學習,而忽視其他素質的培養,使得大學生空有諸多理論,沒有實踐經驗,在社會生活中遇到具體問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3、學生自身問題
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除去外部環境的原因外,自身要求與當前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存在差距、定位不準確,也是導致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目前多數高校沒有將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列為必修課程,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跟不上,導致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心理變化無法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家長的錯誤灌輸,大學生缺乏吃苦精神,普遍對自身和工作環境沒有正確認識。過分追求高薪待遇和舒適生活環境,忽視了工作的發展前景與個人理想是否匹配。同時,部分畢業生在擇業時對自身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客觀分析和看待自身的優劣勢,在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時錯誤估量自己的能力,對工作薪資和環境的期望過高,導致錯失許多就業機會。
三、通力合作,積極應對大學生就業難
1、健全合理就業教育平臺
政府應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建設就業基地、創建產學研結合平臺、訂單式培養等合作方式,鼓勵高校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為大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際,改善大學生就業的環境,增強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通過改革和鼓勵制度,帶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帶動大學生就業,進一步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就業的困難。
2、及時調整教育理念與模式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高校許多專業設置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出來的大學畢業生與社會需求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偏差。面對這種情況,高校應即使展開調研,考慮各專業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相應的設置相關能力課程,從學生一入校就將培養目標定位到就業方向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時,增強其對崗位的了解,提升崗位適應性,以期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開設創業課程,開展豐富的創業實踐活動,鼓勵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鍛煉溝通、組織、協調等的能力,為將來工作打基礎。
3、提升綜合能力,樹立正確就業觀
大學生要積極地適應畢業生身份,在努力培養與人溝通能力、決策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的修養。在選擇工作前,必須了解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充分考慮自己的現實情況,根據實際的人才供需情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廣大畢業生要堅定信念,吸收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視變化為機遇,盡快行動,盡快轉換角色。
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解決當前的問題,就必須多方面合作,共同來解決大學畢業生求職中所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白木.困擾大學生畢業心理健康的三大現實問題[J].中國就業,2004,(5)
[2]周紅萍.大學生就業壓力與擇業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2)
[3]肖明政.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分析[J].北京觀察,2008(2)
[4]李昌林.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客觀因素及對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
[5]黨萬龍.缺乏職業技能成為大學生就業的軟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