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考研還有105天
編碼解碼
英國文化研究之父斯圖亞特·霍爾在《電話話語中的編碼和解碼》一文中提出了“編碼—解碼”理論。它是傳播活動中符號與信息之間相互轉化過程中的兩個要素。具體來說:
編碼(encode)是指傳播者將信息轉化為便于媒介載送或受眾接受的符號或代碼的過程。在大眾傳播中,這一過程表現為傳播從業者采集、編輯、制作傳播內容的活動。
解碼(decode)是指受傳者將接收到的符號或代碼還原為傳播的信息的過程。其中受眾有三種解碼立場:霸權式解讀、協商式解讀、對抗式解讀。
編碼與解碼過程中,會受到編碼者和解碼者的世界觀、價值觀、文化和知識水平等個人因素影響,且受到傳播過程的文化、社會環境、媒介渠道質量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傳播過程具有雙重偶然性,傳受雙方必須有共通的意義空間,才能成功的傳遞意義和信息。
相較于法蘭克福學派把大眾看做是受文化工業宰制的被動受眾,編碼解碼理論則肯定了受眾的能動性,指出受眾的反饋,其實是意義的再生產過程,但是該理論,只是指出了受眾對于媒介信息具有再生產的意義,受眾如何生產、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霍爾沒有進一步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