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鄭州市中醫院心血管三科主任、主任醫師鄭軼做客《醫生說》節目,為您詳細解讀“讓人'心驚肉跳’的房顫”等相關問題。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通俗來說就是心房跳的不規律了,是指心房(主要是左心房)亂發指令,導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為政”,雜亂無章的自行收縮,每分鐘可以快到350-600次,而且毫無規律可言,進而可能影響整個心臟的正常跳動。
房顫時,心室率可達到100~160次分,且節律絕對不整齊。房顫可以是間斷發作的,也可以呈慢性病程。
《黃帝內經》的描述:
乍短乍長,乍數乍疏,代則氣衰——黃帝內經素問
主要來自于心電圖診斷,例如常規的12導聯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遠程心電監測等等。沒有心電圖的證據是不能確診房顫的。因此建議懷疑有房顫發作的患者需要經常做心電圖篩查。由于心電圖檢查方便、易行,很多醫療機構都配備有心電圖機,因此,建議心慌發作時去最近的醫院。由于房顫早期表現為陣發性發作,可以自行終止,故在做心電圖檢查的時候會出現心電圖正常表現。這時候需要考慮做遠程心電監測,通過延長監測時間去篩查出房顫。
首診房顫是指首次明確診斷房顫,此前房顫有無發作及發作情況等均不清楚;
陣發性房顫是指房顫發作后7日內終止者(包括自行終止或醫療干預后終止);
持續性房顫是指房顫發作持續7天及以上者;
長程持續性房顫是指房顫發作持續一年以上者;
而永久性房顫是患者及醫師均接受持續房顫心律,無意愿進行節律轉復的房顫類型。
房顫的發作和維持受到觸發灶和基質的共同影響。有理論認為房顫早期由觸發灶驅動或者誘發,進而引起電重構、結構重構及神經重構。而“重構”使房顫更趨惡化,并得以持續發作。
房顫的臨床表現多樣。大多數患者有心悸、胸悶、疲乏、頭暈、乏力等癥狀,也有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
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是房顫最嚴重的危害!房顫時,由于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則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從而導致腦栓塞(中風、偏癱)、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據統計,20%左右的腦卒中是由房顫所導致。
心力衰竭風險增加3倍:長期房顫會使心臟負擔加重,從而引發心力衰竭,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心肌梗死風險增加2倍
癡呆風險增加2倍:房顫通過血栓阻塞腦血管,直接損傷腦神經或者通過減少心臟血液搏出量,減少腦血流,使腦神經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引發癡呆。
死亡風險增加40-90%
降低生活質量
給社會和個人造成巨大經濟負擔
房顫治療的方法有多種,包括藥物治療、電復律、射頻消融、外科手術等,可需要根據患者的病程、病情程度及需求來選擇。
1、藥物治療
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對于新發房顫或者陣發性房顫患者,在保證患者安全及能耐受的情況下,應盡量嘗試使用藥物或者電復律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對于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房顫病人,應用藥物減慢較快的心室率,盡可能降低房顫引起的心臟功能紊亂。
抗凝治療:有效的抗凝治療是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
房顫病人如果有下列情況,應當進行抗凝治療:年齡≥65歲;以前有過腦卒中病史或者短暫腦缺血發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擴大;超聲心動圖發現左心房血栓。
抗凝治療一定要有專科醫生指導,抗凝過度可能導致出血,抗凝強度不夠則沒有預防作用。
2、非藥物治療
房顫的非藥物治療包括電復律(轉復竇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左心耳封堵治療。
電復律:一般用于緊急情況的房顫(如心肌梗死、心率極快、低血壓、心絞痛、心衰等)及房顫癥狀嚴重、病人難以耐受或者不愿意使用藥物復律的患者。電復律不是根治房顫的方法,病人的房顫往往會復發,而且部分病人還需要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持竇性心律。
導管消融治療:是目前唯一能根治房顫的方法,在維持竇性心律方面,房顫導管消融優于抗心律失常藥物。適用于絕大多數房顫患者,尤其是房顫病程早期,心臟結構尚正常,心房內病變較少,手術成功率高,且其屬于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病人易于接受。
冷凍消融是研究人員繼射頻消融之后發明的心律失常治療新技術。其原理是通過液態制冷劑的吸熱蒸發,帶走組織熱量,使目標消融部位溫度降低,異常電生理的細胞組織遭到破壞,從而減除心律失常的風險。相比以往的射頻消融術而言,冷凍消融術中患者因不用耐受高溫而減少疼痛。
外科迷宮手術: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臟疾病需要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房顫病人,手術創傷大,恢復慢,目前很少開展。
左心耳封堵術: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較高,為預防房顫引起的腦卒中,對于服用抗凝藥物出血風險高的患者和不能長期服用抗凝藥物以及不愿意長期口服抗凝藥物患者,醫生會向患者建議做左心耳封堵手術。
心血管三科熟練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冠狀動脈造影術,支架植入術,復雜冠脈四級介入手術如慢性完全閉塞病變逆向介入開通技術,同時在傳統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病證結合,對心血管常見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衰、心律失常等開展中藥內服及多種中醫療法(如針灸、艾灸、穴位貼敷、拔罐、中藥熏洗等)標本兼治,中西醫結合,促進患者心臟康復。
房顫病人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包括:戒煙、限制飲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質諸如茶、咖啡、可樂以及一些非處方用藥,這些物質可能會促進不規則心律,服用前應當詢問醫生或閱讀說明書,看是否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