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心肌梗死是由于原有輕度或中度狹窄病變的冠狀動脈血流閉塞所造成,不穩定心絞痛,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抬高的心梗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礎是斑塊破裂。斑塊破裂的動態變化過程可以發展到血栓使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在心電圖上的典型表現為ST段抬高,最終發展到冠狀動脈相關的心室壁完全或幾乎完全壞死(所謂透壁心梗,在心電圖上常有Q波產生)。使管腔不完全閉塞的血栓產生不穩定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這兩者在心電圖上的典型表現為ST段壓低和T波倒置。如果在20分鐘時間里,由于血小板激活而釋放的血栓素A2和血清素所引起的一過性血管痙攣減輕,或者異常冠狀動脈內的血栓自發性溶解,前向血流就能恢復,因此沒有壞死的組織學表現,也沒有心肌壞死的生物化學標志物以及相應的心電圖持續改變,而發展成不穩定心絞痛。比產生不穩定性心絞痛更長更嚴重的斑塊破裂發作的典型結果是壞死的生物化學標志物(肌鈣蛋白T或I)釋放,但是壞死擴展的表現類型比ST段抬高的心梗較輕,當察覺到心肌壞死的臨床證據時,即可診斷為非ST段抬高的心梗(心電圖上常無病理性Q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