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內分泌功能紊亂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
目前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藥物之一。但是胰島素種類繁多,有些藥品相似,容易混淆。因此,讓我們一起學習胰島素的分類及使用注意事項吧。
01
按照胰島素的來源分類
按照胰島素的來源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人胰島素類似物。
? 動物胰島素:主要來源于從牛和豬的胰腺,極易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導致局部過敏反應。目前較少作為常規降糖藥物皮下注射使用,多用于靜脈使用短期降糖。臨床常用的有普通胰島素,中性胰島素,低精蛋白鋅胰島素等。
?人胰島素:主要指半合成人胰島素及全合成人胰島素。半合成胰島素是根據人胰島素結構特點,對豬胰島素的結構進行修飾,主要有中性或可溶性單組分胰島素。全合成胰島素結構和人體內的胰島素結構相一致,較少出現局部過敏反應,穩定性較好,但是不能模擬生理性胰島素的分泌。主要有重組人胰島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和精蛋白鋅重組人胰島素等。
?人胰島素類似物:通過對人胰島素的肽鏈進行修飾,從而改變胰島素的理化和生物學特性,改變胰島素起效時間,達到長效和速效的目的。人胰島素類似物既不增加免疫原性(過敏)又能降糖,重要的是能模擬生理胰島素的分泌。臨床常用的有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和甘精胰島素等。
02
按照胰島素的起效時間分類
按照胰島素的起效時間可分為超短效(速效)胰島素、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及預混胰島素類。
?速效胰島素:又稱超短效胰島素,屬于胰島素類似物,其起效時間迅速,皮下注射后10~15 min起效,持續作用時間為4~6 h。可靈活給藥,餐前給藥或餐后馬上給藥,但由于起效快、作用持續時間短的特點,餐前注射后須盡快進食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出現低血糖。臨床常用的有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谷賴胰島素。
?短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后20~30 min起效,持續作用時間為5~8 h。需要在餐前30 min~45min皮下注射。臨床常用的有普通胰島素注射液、中性胰島素注射液、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諾和靈R)及精蛋白人胰島素(優泌林R)等。
?中效胰島素:起效較為緩慢,皮下注射后2.5~3 h起效,持續作用時間為13~16 h。皮下注射后中效胰島素可平緩釋藥,與短效胰島素相比,低血糖發生風險更小。中效胰島素常與短效胰島素配合使用,一般睡前或早飯前給藥1次即可控制空腹血糖。臨床常用的有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諾和靈N)和精蛋白重組人胰島素(甘舒霖N)等。
?長效胰島素:又稱精蛋白鋅胰島素,起效緩慢,皮下注射后3~4 h起效,作用持續時間為24~36 h,由于長效胰島素可長時間維持體內胰島素水平量,可減少注射次數,但由于長效制劑多為混懸液劑型,吸收和藥效穩定性較低,一般與短效胰島素配用。
?超長效胰島素:注射后1.5~2 h起效,可長時間(24 h)維持相對恒定濃度,無明顯峰值。作用時間長,藥動學曲線平穩,適用于基礎胰島素治療。臨床代表品種有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德谷胰島素等。
?預混胰島素:即將短效胰島素和中效胰島素或者速效胰島素和中效胰島素按一定比例進行混合而組成。其既有短效或速效胰島素起效快的特點,又有中效胰島素維持時間較長的特點,臨床治療中,既能控制餐前血糖又能控制餐后血糖。臨床常用的有精蛋白鋅重組人胰島素(優泌林70/30)、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優泌樂25)、門冬胰島素30(諾和銳30)等。
03
按照胰島素的作用特點分類
按照胰島素的作用特點,可分為餐時胰島素(即速效/短效胰島素)、基礎胰島素(即中效/長效胰島素)、預混胰島素和雙胰島素類似物。
餐時胰島素主要作用是控制餐后血糖。
?短效人胰島素與生理性餐時胰島素分泌模式相比,短效人胰島素起效慢、持續時間長,存在延后的低血糖風險,故須在進餐前30~45 min皮下注射,以使胰島素的作用峰值與餐后血糖高峰同步。
?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起效更快、達峰時間和峰值持續時間更短,在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同時引起延后性低血糖的風險較低,注射時間更靈活,可在進餐前或餐后立即追加使用,顯著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基礎胰島素主要作用是控制非餐時的基礎血糖水平。包括中效人胰島素(NPH)、長效胰島素(PZI)和長效/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
?中效人胰島素也稱中性魚精蛋白鋅胰島素,由人胰島素鋅晶體與魚精蛋白結合,在皮下形成結晶,緩慢解離以延長作用時間,由于其吸收變異性較大,作用曲線具有明顯的峰值,作用時間相對較短,低血糖發生風險較高,但價格低廉。
?長效胰島素也稱精蛋白鋅胰島素,在我國使用較少,作用曲線同樣具有明顯的峰值。傳統的中、長效胰島素(NPH和PZI)為混懸液,注射前需充分混勻。
?長效/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能較好地模擬生理性基礎胰島素分泌模式,無明顯的血藥峰值,外觀為透明澄清液體,注射前無需混勻,每日注射1次能維持藥效≥24 h,且低血糖(尤其夜間低血糖)風險明顯低于傳統的中、長效胰島素。
預混胰島素:包括預混人胰島素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可以同時提供基礎及餐時胰島素,是由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加的是速效)和中效胰島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預混胰島素可兼顧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方案簡便、易操作。預混人胰島素需餐前30 min注射,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可餐前即刻注射,更加方便。
雙胰島素類似物:目前臨床使用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70/30是由30%門冬胰島素和70%德谷胰島素組成的可溶性雙胰島素類似物制劑,其餐時胰島素成分(門冬胰島素)可快速起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作為基礎胰島素成分的德谷胰島素能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水平,且使用前無需混勻。
04
如何區分胰島素的類型
?從名稱看:一般來說,名稱中帶有[R]的為短效胰島素,字母R代表Regular。名稱中帶有[N]的為中效胰島素,字母N代表魚精蛋白(Nucleoprotamine)。帶有數字或數字比例的為預混胰島素,藥品上的數字代表了短效和中效胰島素各種所占的比例,30 代表短效 30%,中效 70%;25 代表短效 25%,中效 75%;50 則代表短效和中效各占 50%。
?從外觀看:短效或速效為澄清溶液,中效及預混胰島素為乳白色懸浮液,用之前需充分混勻。
?用法區別:只有速效和短效胰島素可以靜脈注射,其它中效、長效和預混胰島素不能靜脈使用;短效和速效若皮下注射只能在餐前,不可在空腹或睡前使用。
?劑型區別:可分為瓶裝胰島素、注射筆+筆芯、特充。筆芯胰島素的濃度是瓶裝胰島素的 2.5 倍,千萬不能用普通注射器抽取筆芯胰島素劑量的液體直接注射到人體中,會產生低血糖反應。
05
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
?超短效(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響,可在任何注射部位皮下注射。
?短效胰島素在腹部皮下的吸收速度較快,因此其注射部位建議首選腹部。
?胰島素在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較慢,因此基礎胰島素(長效和中效)的首選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考慮到低血糖的風險,必須嚴格避免中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的肌內注射;
?注射預混胰島素制劑:早餐前首選注射部位是腹部皮下,以加快常規(短效)胰島素的吸收,便于控制早餐后血糖波動。晚餐前首選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皮下,以延緩中效胰島素的吸收,減少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 為降低夜間低血糖風險,單獨使用中效胰島素應盡量在睡前給藥,避免在晚餐時給藥。
?對于接受長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后進行運動的患者,必須給予低血糖警告。
06
胰島素如何保存
?未使用:應避免受熱及陽光照射,可在2~8℃的冰箱內保存。切勿冷凍,胰島素冰凍后即失去生物活性。
?已使用:普通胰島素注射液可在室溫 (最高 25℃) 保存最長4~6周(具體可參考藥品說明書);如放在溫度 2℃~8℃ 儲存,在注射前需提前20-30分鐘取出,恢復至室溫再注射。
?旅行中:在乘飛機或火車等長途旅行時,應隨身攜帶,而不要放在旅行袋等行李中,更不能放在托運的行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