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快速導讀------
創業并不只是通向財富的捷徑,也不能簡單地拿是否發財作為創業能否成功的標志,而只有那種能夠做出不是為了發財的創業行為,才能從中找到偉大可能的可致敬者!
------以下正文詳情------
創業為了什么?難道不就是為了發財么?至少絕大多數的創業者是把自己的行為與財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在普通人的眼中,首先創業是通向財富的捷徑,其次是否發財是創業能否成功的標志;最后再套用一句曾經流行的話語,不是為了發財的創業都是耍流氓!
但以上聽起來十分在理的觀點都存在著極大的問題,甚至是眼下創業過程中的重大誤區:
創業并非是通向財富的捷徑: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假象,那是因為太多的人打著創業的幌子,做著投機的事情。正是因為在中國創業大潮的驅動下,存在著各種固定套路的可能,所以并不排除有少數的“聰明人”利用各種規則的漏洞,從中獲利。這其中,包括早些年的短信SP業務、后來的木馬病毒業務,以及當下的刷單騙補業務。不可否認,它們都比正常或是健康的創業更具有賺錢的可能性;
創業并非要通過發財來衡量:
這里,最經典的一句話,莫過于當年喬布斯對約翰斯卡利說的:“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如果發財才是創業是否成功的標準,那么,相信對于約翰斯卡利來說,繼續進行可樂銷售的業務才是正確的選擇。而在當下眾人開始反思百度與谷歌的區別,開始探究中外創業環境中的差異時,就不難看出:如果一直把發財作為衡量標準,那么所謂的互聯網,將永遠停留下送飯、打車、美甲與清潔家庭這些事情上,也不再會有如AlphGo這樣能夠打動時代心靈的東西誕生;
創業不發財并非是在耍流氓:
當然這里要修正的是,不是每個時刻都考慮發財,真正成功的創業,會在確保自己與企業能夠生存與繼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調整并推遲財富兌現的時刻。因為在發財之前,還是有著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每當一家本來可以發財的創業企業突然做出放棄眼前利潤與機會的時候,往往就是他們有可能做出偉大決定的時候,這樣的創業才會真正體現出最實際的意義。
與昨天好友的三言兩語有有感,甚為能與其同行而覺幸運,是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