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詩,也作“愛情詩”、“回環詩”。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回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古代許多甚推崇格律的詩人抑或詞人,都愛寫此種詩詞,無論正讀反讀皆成詩,令人嘆服。
以下摘錄幾首流傳較廣的詩詞,以饗讀者!
一、觀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詩:
悠悠綠水傍林偎, 日落觀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臺。
鷗飛滿浦漁舟泛, 鶴伴閑亭仙客來。
游徑踏花煙上走, 流溪遠棹一篷開。
請倒讀:
開篷一棹遠溪流, 走上煙花踏徑游。
來客仙亭閑伴鶴, 泛舟漁浦滿飛鷗。
臺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觀落日, 偎林傍水綠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詩《兩相思》:
《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
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
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陽人離別久,
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
夫憶妻兮父憶兒。
反過來變成了《思夫詩》
兒憶父兮妻憶夫,
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
久別離人陽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
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往來,
水隔山遙望眼枯。
三、蘇軾回文詩
宋代是回文詩創作的鼎盛時期﹐蘇軾也曾作過這種讀后令人拍手稱奇的詩作。
蘇軾的茶回文詩有《記夢二首》。詩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余夢中寫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吐碧衫。”意用飛燕吐花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
序中清楚地記載了一個大雪始晴后的一個夢境。在夢中人們以潔白的雪水烹煮小團茶,并有美麗的女子唱著動人的歌,蘇軾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細細地品茶。夢中寫下了回文詩。夢醒之后蒙眬間只記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續寫了兩首絕句﹕
其一: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其二: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這是兩首通體回文詩。又可倒讀出下面兩首,極為別致。
其一: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酡。
其二:
窗晴斗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回文詩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反復詠嘆的藝術特色,來達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產生強烈的回環疊詠的藝術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詩當成一種文字游戲,實際上,這是對回文詩的誤解。劉坡公《學詩百法》言:“回文詩反復成章,鉤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