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甘女士,和丈夫傅先生育有一兒一女,平日照顧孩子比較辛苦,有時早餐會叫外賣。最近,因一周三天早餐喊外賣,導致婆媳鬧了矛盾,婆婆還給她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她再喊外賣,自己就回老家。 最終,甘女士連付了款的外賣也不敢要了,只好送給外賣小哥吃。 ——新聞來源:華西都市報
不少網(wǎng)友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好嘞!媽,您今天回老家嗎?我趕緊看看晚餐叫哪家外賣?”
玩笑歸玩笑。
好在,傅先生還是挺給力的,“我還是支持老婆的做法,太累了,點早餐可以輕松一些。但母親有自己的想法,我只能多做做母親的思想工作,多勸一勸她。”
不得不說,有了孩子,夫妻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尤其再牽扯一大家子,分分鐘教你學做人!或許你會質疑“人生怎能如此艱難?!”
孩子能改善夫妻關系?
“生個孩子,就能拴住男人的心。”
“有了孩子,可以提高婚姻質量。”
這些說法對嗎?
2016年8月,發(fā)表于CNN健康專欄的一篇文章,很值得玩味:
鳳梨小姐對此的理解是,“畢竟,離婚成本變高了。”
盡管孩子不懂事、婆婆愛挑事、老公不管事,但相比較財產(chǎn)分割、撫養(yǎng)權爭奪、單親壓力的種種,絕大多數(shù)女人,還是選擇默默忍受。
能碰上新聞中的“傅先生”,既心疼老婆,又愿意和老人溝通,多少能緩解甘女士的憋屈,已是非常幸運。
有孩子=新挑戰(zhàn)
婚姻中最艱難、最狼狽的時刻,不是七年之癢,也不是遇到小三,而是沒人幫你分擔!
新生命帶來的喜悅沒有持續(xù)幾天,睡眠不足、婆媳矛盾、身材走樣、失去自我……連環(huán)暴擊,毫無還手之力。
家庭分工
有資料顯示,寶寶出生的第一年,平均每周給普通家庭增加35~40小時的工作量。誰來照顧孩子,如何分配家務,成了夫妻之間持續(xù)爭論的點:
“女人就該帶孩子,你和誰結婚,不都得生孩子?”
“人家請得起保姆,那是人家有錢,有本事你嫁個有錢人。”
這些推卸責任的話,非常傷感情。
私生活減少
曾經(jīng),你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如今,你們一起看孩子看賬單,從粑粑顏色談到“過年去你家去我家”。
能一起交談已經(jīng)算是不錯的,還有一種家庭:媽媽整天圍著寶寶轉,老公捧著手機樂呵呵,絲毫找不到夫妻的親密感。
身心疲憊
睡眠不足會讓人脾氣變得暴躁,同時,缺乏和伴侶溝通的耐心,也因此常常涌現(xiàn)出“不公平”的情緒:
“憑什么你夜里睡得跟死豬一樣,我卻寶寶‘哼唧’一聲都會醒?”
“為什么男人不需要喂奶?女人卻要這么受罪!”
經(jīng)濟壓力
智聯(lián)招聘發(fā)布的《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diào)查報告》顯示:超過六成職場女性認為生育對女性職場發(fā)展影響很大;近七成女性不想做全職媽媽,最怕脫離社會!
現(xiàn)實是殘酷的!
盡管“不想做全職媽媽”,現(xiàn)實卻容不得你做選擇,“不然誰來照顧孩子呢?”孩子出生,家庭開支節(jié)節(jié)攀高,老公成了“頂梁柱”,他的壓力也陡然增加……
角色改變
聽說,這是男人“結婚前”和“有娃后”的區(qū)別:
職場、父母、夫妻,絕大多數(shù)人,在有娃后,都面臨著這三重身份的考驗。如何平衡,常常讓人感到迷茫。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董明珠、柳青等事業(yè)成功的女性,常常被追問“怎么平衡家庭與事業(yè)”,同樣的問題,很少有人去問男性企業(yè)家——
“馬云,你是怎么騰出手兼顧家庭、照顧孩子的?”
“劉強東,你家孩子那么小,會牽扯你管理公司的精力嗎?”
長輩的邊界
《育學園第二屆育兒行為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6月齡后,家中老人成為照顧寶寶的另一主力。
老人帶孩子,固然能緩解年輕父母的壓力,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育兒理念不同、生活差異巨大、消費觀念有別……
人生雖難,切莫放棄!
身為媽媽,有時感到很無力:
我像米其林大廚一樣給孩子做輔食,像質檢員一樣為孩子挑衣服,像醫(yī)生一樣精通兒童常見病護理,卻唯獨,給不了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或許,是時候考慮這些問題了!
制定分工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男性以事業(yè)為重,女性承擔分內(nèi)分外家務之余,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似乎是情理之中,“反正你在家,也沒出去工作,可不就得天天忙這些嗎?”
是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先事項,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家在分工時,可以缺少彈性和靈活。真正的體諒,除了說些漂亮話,更是勇于分擔!
培養(yǎng)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