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剔透的“祖母綠”難道是玻璃做的?
說到如何區分,我們先了解一下玻璃。玻璃可用于仿制天然珠寶玉石,如玉髓、石英、綠柱石(祖母綠和海藍寶石)、翡翠、軟玉和黃玉等。寶石學上所指的用于仿寶石的玻璃由二氧化硅(石英的成分)和少量堿金屬元素如鈣、鈉、鉀或鉛、硼、鋁、鋇的氧化物組成。我們能夠看到如此晶瑩剔透的寶石,是因為在熔融的玻璃原料中加人微量元素使玻璃呈現各種各樣的顏色,如加入Mn(錳)得到紫色,加人Co(鉆)得到藍色,加人rC(鉻)得到綠色,加人Cu(銅)得到紅色等等。
區分玻璃和寶石還是比較容易的。寶石都是晶體,傳熱比較快,而玻璃是沒結晶的非晶質,傳熱比較慢。因此,用手觸摸樣品,天然寶石有一種冰涼感,而玻璃則有溫溫的感覺。用舌尖舔樣品確定涼或溫會更靈敏些。此外,用放大鏡觀察,玻璃的表面和內部常有彎曲或旋渦狀的細線紋,其外觀很像將蜂蜜或膠水倒人清水后加以攪拌時,由于混合不均勻所產生的現象;玻璃內部還經常出現圓珠狀、橢圓氣狀、扁平狀等各種各樣的氣泡,用放大鏡也很容易觀察到。因此,凡是見到具有上述現象的樣品,可以斷定它是玻璃而不是天然的寶石。
塑料做成的翡翠和象牙你會分辨嗎?
塑料是一種人造材料,由聚合物(長鏈狀分子結構)組成。作為寶石仿制品,塑料主要用于模仿不透明的寶石材料,如綠松石、翡翠、軟玉、象牙,以及半透明的寶石品種如龜甲、珍珠、貝殼,透明的寶石如唬拍等。
如何區分塑料和寶石,可以根據塑料的低密度(用手掂時,明顯感覺到很輕)、低硬度(用小刀可以劃動)、低傳導率(接觸時有溫感)、可燃性(用熱針接觸樣品時,樣品會熔化或燒焦,發出辛辣難聞的氣味)等特點,來區分寶石和塑料。
你買的鉆石其實是鋯石?
合成立方氧化鋯也稱“cz鉆”,因為最早是由前蘇聯人合成并在20世紀70年代作為鉆石的仿冒品成功地推向市場的,合成立方氧化鋯的性質與鉆石的性質很接近。
首先,它的折射率可高達2.17,色散為0.06,與鉆石的折射率(2.42)和色散(0.044)非常接近,尤其是高的色散能使琢磨成的寶石成品更加光彩奪目、艷麗逼人。合成立方氧化鋯的摩氏硬度為8.5,僅略低于紅藍寶石,可使琢磨出的飾品棱線尖銳完美,閃光的平滑表面不易被劃傷磨毛。而且,用合成立方氧化鋯可以制造出透明度極佳,并完全無色的產品,這樣在將它琢磨成圓鉆形的棱面石后,其外觀與鉆石完全一樣,幾乎無法分辨真假。除無色透明者外,如果在合成立方氧化鋯的成分中加人少量致色元素,就可以獲得鮮艷的紅、黃、綠、藍、紫和紫紅色等產品。
盡管將合成立方氧化鋯磨成寶石后,其外觀極像鉆石,不過還是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區分真假的。合成立方氧化鋯的比重約為6,是鉆石比重(3.5)的1.7倍,所以它的手感比較沉重;或者用油性筆劃過樣品的表面,油性筆劃過鉆石表面時可留下清晰而連續的線條,而劃過合成立方氧化鋯時則出現不連續的小液滴現象;或者對著樣品哈氣,氣霧很快就散開的樣品為鉆石,較慢散開的為合成立方氧化鋯。當然要準確無誤地區分它們最好還是通過儀器來鑒定,如反射儀、熱導儀、顯微鏡等等。
紅寶石和藍寶石很多是合成的!
紅寶石和藍寶石的合成試驗始于19世紀60年代,但直到20世紀初維爾納葉爐誕生后,合成紅、藍寶石才真正獲得成功。合成的紅藍寶石是從熔體中結晶而來的,其主要成分均為Al2O3。在合成時加入微量的Cr,樣品會呈現紅色,即得到合成紅寶石;如果加人微量的Ti(鈦),那么就得到合成藍寶石。
合成紅寶石和藍寶石與天然紅藍寶石(主要成分也是Al2O3)的外觀和性質十分接近,因此區分它們比較困難。目前,主要是根據樣品內部的包裹體的差異進行鑒別,如合成紅藍寶石中常含有氣泡、細密的弧線紋等等。如果包裹體細小,用放大鏡可能還觀察不到這些現象,此時就需要用光學顯微鏡來觀察才能分辨。
天然水晶和合成水晶傻傻分不清楚
合成水晶和天然水晶幾乎沒有什么差別,從成分上講都是以Si02(二氧化硅)為主。純正的水晶一般為無色,加人不同的微量元素,則可呈現不同的顏色,如紫、黃、藍、綠、茶色等。用于珠寶的水晶以紫色為最佳,其次為黃色,在價格上兩者之間的差別也不算大。
目前,區分合成水晶與天然水晶的主要方法在于其內部的包裹體,也可以用吸收光譜等一些簡單的儀器來測量。此外,如果見到藍色或綠色的水晶,通??梢粤⒓磁袛嗥涫侨斯ず铣傻?,因為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發現這兩種顏色的天然水晶。
有了這些方法,你拿出自己買來的寶石,認真觀察做做實驗,看看你買的這些寶石到底是不是真的!以后你挑選寶石,就不會那么心里沒底了!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以假亂真的人工寶石》一文,作者:巫翔 秦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