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是非常有名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禎卿這四個人在書畫上的成就,可以說冠絕一時。當然了,他們能夠火爆和明朝后期繁榮的文化市場有很大的關系。
文征明應該是這四大才子中最不風流的一個。
有一次,唐伯虎為了把文征明拉下水,曾把文征明灌醉之后,抬到了花船之上。文征明酒醒之后,見一衣著裸露的煙花女子正在床艙內搔首弄姿。文征明老夫子堅決不上當,壓制住荷爾蒙跑出了船。見周圍都是誰,一怒之下就下了水。后來文征明活了九十多歲,唐伯虎卻五十多歲就掛了。可見風流容易石榴裙下亡啊。
文征明的長子文彭也是當時候著名的才子,曾任兩京國子監博士,人稱文國博。他受父親文征明的影響,詩、書、畫、印均有建樹。特別是在篆刻中的影響極其之大。
革新印材,用石頭印刻,使文人治印從此開始。在他之前,印材多半為金屬、獸骨、精玉和象牙之類,硬度較高,刻起來非常困難。文彭最早開始使用青田石刻章,對于中國文人印章的推廣和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印史上,治印就分為兩個階段。先由文人篆寫印文,后交專業印工刻治。這種篆于刻分工的方法,難以體現篆寫者于與治者共同的審美理想,喪失了篆書應有的筆意和特殊的藝術風格。文彭早年主要可牙章,篆文由他寫,印章由李文甫代刻。
他偶然得到了四筐燈光石后,發現這種石頭非常適用于奏刀,刀痕爽利干脆非常舒適。由于在文彭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文人,這種方式也就迅速推廣開來。壽山石、昌化石等非常適合篆刻的石頭也很快就被發現。
當然了,中國第一個拿石頭刻印的人并不是文彭,王冕就曾用花乳石治過印。獨孤信的煤精石印章,也是用軟石,這之間的時間間隔差不多就有千年了。文彭最大的功績就是,他把用石頭刻印的方式推廣開了,為文人治印提供了可能。
在石材的發現上,確實具有一些偶然性。但是他在印章藝術風格的推崇上,就非常卓越了。在明末的時候,主張印章風格追崇秦漢印章。大量的摹刻秦漢印章,從中汲取營養。加入自己的藝術創作想法,開創了篆刻史上第一個流派——三橋派。自此之后,印宗秦漢的鐵律就再沒有破過。
文彭雖然中國文人篆刻的鼻祖式人物,但是他所留下的作品,并不多見。
“琴罷倚松玩鶴”是一枚非常難得的精品,是文彭在他50歲時為老朋友唐順之刻的。此印的頂款為“琴罷倚松玩鶴”;邊款為“余與荊川先生善,先生別業有古松一株,畜二鶴于內,公馀之暇,每于余嘯傲其間,撫琴玩鶴,洵可樂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檢匣中舊石,篆其事于上,以贈先生,庶境與石而俱傳也。時嘉靖丁未秋,三橋彭識于松鶴齋中。”
這方印從印面上來看,平整方正,在轉筆處多出使用了圓筆,線條剛健,用刀蒼拙,印文接邊處處,也非常高明。這方印,也是篆刻者爭相臨刻的一方精品。如果這方印出現在市場之上,不知要比文征明的書法要高出多少倍去。
另外,這枚印章的邊款,更是卓越。全部都用流暢的行書來完成,拓片完全就可以做字帖。邊款是很多高篆刻的人非常頭疼的一項,也是一枚好印章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什么樣的字,刻出來的邊款也就是什么樣的。不論你刀法何等流暢,也是枉然。從文彭的邊款中,能夠明顯看到其父文征明端莊、大氣、見古的風格。整個邊款筆意蒼勁、字法工穩、刀法剛健、章法自然,實為精品中的精品。
此印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浙江平湖籍大收藏家葛昌楹收藏。1962年,葛昌楹向西泠印社捐贈了43枚珍貴印章,文彭的這枚印章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珍寶,我們還有幸能夠看見,著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