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公元1880——1942年),原籍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俗姓李,名文濤,號名廣平,字叔同,別號息霜。早年就學于上海南洋公學,師從蔡元培先生,擅長于書畫、篆刻、音樂、詩詞等藝術類。
1905年留學日本東京上野美術專門學校,從黑田清輝學習西洋畫和音樂,于1907年曾在日本東京創立“春柳社”,并主演了茶花女,為中國新劇運動之先驅。1910年回國后初任上海《太平洋報畫報》編輯,曾加入柳亞子先生發起的南社。后又任浙江第一師范音樂美術教員,并兼任南京高等師范音樂美術教學工作,將西洋音樂和繪畫在中國大力推動。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多方面開發了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
于1916年皈依佛門,1918年三十九歲時,于杭州虎跑定慧寺禮了悟法師剃度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同年受戒于杭州靈隱寺。出家后以持戒著稱,立志復興南山律宗,遍搜中外律藏,校勘南山三大部,整理律宗著述,重興律學,續數百年之墜緒。曾創設“南山律學院”, 倡辦南普陀“養正院”,等佛教教育,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的主張。弘一大師才華蓋世,飄然脫俗,粗衣淡飯,甘之若素,破衲敝席,用數十年。效仿印光大師一生不收徒,不住持寺院,惟仰慕印光大師,既負盛望,猶恭燃臂香,三度陳書,愿與弟子之禮,其謙恭如此。講經從不談玄說妙,惟以念佛持戒,讀誦《普賢菩薩行愿品》教化世人,一生律紹南山,教宗賢首,行在彌陀。
弘一大師不僅是一位高僧,也是一位佛門多才多藝的才子,他所創作的《送別》歷經了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與太虛大師合作的《三寶歌》,更加成為今天佛教界大小活動所歌唱的佛教標指性音樂;同豐子愷共同創作的《護生畫集》同樣成為人們今天傳送的佳作;其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超凡脫俗,自成一家”,也是后世傳世的佳作,得到了后人的贊賞和收藏;其所著律宗“南山三大部”是后來人們研習戒律的必讀律典,并收入民國《普慧大藏經》。
弘一大師晚年常住于福建泉州開元寺,1936年曾于廈門鼓浪嶼日光巖閉關閱藏,晚年自號“晚晴老人”、“二一老人”等,于1942年10月在晉江溫陵養老院圓寂,世壽63歲,僧臘24年。弘一大師一生以持戒精嚴著稱,是近代南山律宗的中興祖師,對中國近代佛教律宗的發展貢獻非常巨大。(作者:理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