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腧穴
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 曲泉、 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太 沖
出《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
穴名釋義
太,大;沖,沖盛。肝藏血,沖為血海,肝與沖脈、氣脈相應而盛大,故名。
主 治
功能:回陽救逆,調經止淋。
主治:
①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青盲、口喎等頭面五官病證。
②中風,癲癇,小兒驚風。
③黃疸、脅痛、嘔逆、腹脹等肝胃病證。
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等婦科病證。
⑤遺尿,癃閉。
⑥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⑦又稱“消氣穴”人在生氣后按此穴,有消氣作用??删徑馊艘蛏鷼庖鸬囊恍┘膊?。
取穴方法
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
配瀉太沖、補太溪、復溜治肝陽上亢之眩暈;
配合谷為開四關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貧血、羸瘦;
配間使、鳩尾、心俞、肝俞治癲狂癇。
日常保健
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后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太沖穴,每天按揉3次,每次1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