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代篆刻背景:
中國的篆刻源遠流長,遠可溯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璽印。不過,當時的璽印主要用于憑證,而真正當篆刻作為一門藝術(shù),并與書畫相結(jié)合時,則是在宋元文人參加治印以后,趙孟頫一開文人治印之風。到王冕創(chuàng)用花乳石為印材。由此,篆刻藝術(shù)發(fā)展起來,從而分宗立派,名家輩出。
到清代期間,印壇主要分為兩派,以丁敬為首的“浙派”,下啟“西泠八家”;而“皖派”是鄧石如,下啟吳讓之等。趙之謙生活的時代,正處于浙派末流支配全國印壇,皖派中鄧、吳相繼崛起之際。趙之謙原學浙派,后由浙入皖,進而遠追周秦以來金石碑版造像等古物文字,并結(jié)合書畫的方法刻印,漸漸地,躍然于兩宗法門之外,形成獨立的風格。
趙之謙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nèi)。他是清代杰出的書畫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趙派”。 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后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都從他處受惠良多。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趙之謙精通於書畫篆刻,他的書風屬于鄧完白、包慎伯、吳讓之一路,由包氏的執(zhí)筆法學習北碑。他的篆隸有他獨特的光芒。他的天分獨厚,而又夠加以發(fā)揚光大,所以產(chǎn)生出極富現(xiàn)代氣息的作品。這一點,他本身也有所矜持,但當時的人卻對他未能充分理解。其篆隸作品,有時雖然有些滲墨現(xiàn)象,但其銳利的筆鋒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妙感覺,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在包世臣等人“崇碑抑帖”的書法理論影響下,清朝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天才----趙之謙,各種書體都涉獵且留下了為數(shù)眾多的優(yōu)秀作品。以行書作品為例來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的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行草書的剛毅不屈和雄渾奇崛。行草比較容易引起情緒的激動,但趙之謙卻能將篆、隸、楷等書體的凝重融于這種飄逸灑脫的行草書之中,其中仍可窺見趙氏本人內(nèi)在的情愫、精神。
從藝術(shù)市場表現(xiàn)看,趙之謙的繪畫作品價位高于書法,花卉的精品之作價位一般較高。由于他的人物和山水畫作較少,所以價格也會適當偏高一些。趙之謙的書畫作品代表了中國近代書畫的一個高水平。他英年早逝(卒時僅56歲),再加上在官場混跡多年,所以傳世的繪畫作品并不多見。
富貴眉壽
趙之謙作品欣賞
趙之謙《行楷薄帷高情五言聯(lián)》
《楷書心成頌》
趙之謙《行書五言詩紈扇》直徑25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趙之謙《行書七言古詞四屏》 虎斑箋 各縱166.0cm 橫34.0cm
趙之謙作品的拍賣部分成交記錄:
咸豐辛酉(1861年)作 異魚圖 成交價:RMB 25,300,000 時間:2017-06-19
福德長壽之齋成交價:RMB 6,900,000 時間:2011-06-17
隸書臨《繁陽令陽君碑》 四屏立軸 成交價:RMB 5,577,500 時間:2015-06-06
1872年作 綏山桃實 成交價:RMB 4,255,000 時間:2015-11-22
行書?七言聯(lián) 對聯(lián) 成交價:RMB 3,450,000 時間:201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