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我在34期:微國學,每個人都能了解的國學
第三章 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較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發展成學派。
西漢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出自這里。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
一、兵家
兵家思想的主要載體是兵書,其內容以軍事學為主,但又不限于此。兵書流傳至今而可信的著作并不多。其大多因年代久遠而失傳,或經后人增修而篡改,或散失經后人偽造。
兵學即古代軍事學,研究戰爭、作戰、治軍、后勤及兵器制作等問題。兵家和兵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兵學,但其他學派的學者對兵學也有涉及,其中還有不少獨特的見解。
兵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主要有孫武、孫臏、吳起等,三國其實又有曹操、諸葛亮等。歷朝歷代都不乏大軍事家。他們一方面戰功卓著,一方面又著書立說,理應值得人們敬佩。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兵書,由春秋時代的孫武所著。這部書傳播廣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孫武本人頁被尊奉為中國兵學的鼻祖。
《孫子兵法》共13篇,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內容包括對戰爭、軍隊基本問題的論述和戰略、策略、作戰原則、方法等論述。它深刻的指出了戰爭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基本因素是政治、天時、地利、將帥、法制。而政治是首要因素。
《孫子兵法》的哲學思想不僅適用于軍事,同時也被很多領域所借鑒。現代的企業家們就把一些思想運用到了商戰中去。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戰國中期齊國孫臏。
? 《司馬法》,春秋末年齊國司馬穰苴。
? 《尉繚子》。
? 《黃石公三略》,又名《黃石公記》、《三略》。
? 《兵經百篇》,又名《兵經百字》,明末揭暄。
? 《百戰奇略》,又名《百戰奇法》。
故我在,你想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發什么
微國學:每個人都能看懂的國學